APP下载

浅谈中西方绘画的交融碰撞

2021-08-06杨梦娇

东方收藏 2021年7期
关键词:碰撞融合发展

摘要:绘画艺术从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随着画家技术和思想的不断提升,以及绘画材料的不断改良和更新,绘画逐渐形成了两种体系:一种是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画,另一种是以油画来表现的西方绘画。每种绘画体系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经验,这样形成了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和美感特征。但是,在近现代历史中,由于历史、战争、外交等的发展,东西方文化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碰撞。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碰撞;融合;发展

说起东西方绘画,多数人会想到中国就是中国画,西方就是西画。但却不知,“中国画”和“西画”都是在近现代的外交、战争等因素下,两者融合才有的概念,并且也有了自身新的发展。

一、中方绘画文化发展特点

中国美术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而且具有丰富的内涵。中国画具有很长时间的历史记载,根据史书、文献材料以及考古工作的开展,目前最早出现的中国画的雏形是战国时期的帛画。帛画,中国古代画种,因画在丝织品上而得名,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湖南省长沙市子弹库一号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图》、出土于长沙陈家大山 1号墓的《人物龙凤图》。这些早期的绘画,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为后来的中国绘画中以线造型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由于汉、魏、金以及南北朝和本地文化的影响和融合,这一时期的绘画出现了新风格。曹不兴,三国孙吴人,据文献记载,他能得心应手创作巨幅佛像,有“佛画之祖”的称誉;陆探微,活跃于南朝刘宋时期,擅长人物画和佛教绘画等;张僧繇,活跃于南朝萧梁,是梁武帝最器重的佛像画家,他的佛画风格独特,被称为“张家样”。纵观这一时期的画家,不难发现,宗教绘画主导了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

在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使绘画也得以繁荣。在这一时期,人物肖像画主要描绘贵族的生活。有工于写生,多以政治历史事件及帝王、功臣、贵族为题材的宫廷画家阎立本;还有表现贵族妇女的仕女画家张萱和周昉。

五代和宋代时期,中国画变得更加成熟和繁荣。人物画开始描绘世俗生活,有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山水画在唐代的基础上迈进了一大步,出现了南北二派;宗教画逐渐衰落,山水画、花鸟画成为主流,出现了精致细腻的黄筌和清新洒脱的徐熙,并形成“徐黄体异”局面。

随着元代绘画的发展,前代的绘画风格得以延续与进步。赵孟頫,与好友钱选共同倡导“作画贵有古意”,学习宋以前的画法,“元四家”绘画理念也深受其影响,对后世绘画影响巨大。

二、西方绘画文化发展概述

西方绘画也有着悠长的历史,原始及古代艺术中的旧石器时代有着我们熟知的阿尔塔米拉洞窟中《受伤的野牛》;新石器时代有英国南部的巨石阵,有古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以及方尖碑,有世界上公认的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在欧洲中世纪文化中,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着上帝与教会代言人的角色。因此,也有人将欧洲中世纪艺术称为基督教艺术。欧洲中世纪艺术主要体现在建筑的高度发展中,各种形状的大教堂在艺术和工程设计中表现出色。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有我们熟知的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达·芬奇开创了空气画法,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岩间圣母》;米开朗基罗的力量人体代表作有《大卫》《创世纪》;“圣母画家”拉斐尔代表作有《西斯廷圣母》以及著名的《雅典学院》。到了17世纪的意大利,卡拉奇兄弟创立了波伦亚学院。与之同一时期还有卡拉瓦乔与卡拉瓦乔现实主义。在当时处于艺术中心的还要说巴洛克风格,在建筑、绘画、雕塑上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它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巴洛克艺术也为18世纪产生于法国并遍及欧洲的洛可可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巴洛克风格相比,该艺术形式具有轻快、精致、细腻、繁复等特点。

1609年“尼德兰革命”的胜利,使荷兰成为了欧洲最为富强和先进的国家。在这样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荷兰小画派”应运而生。该画派摆脱了贵族和教会的控制,主要服务于市民阶层,以描绘静物、风景和风俗为主,尺幅偏小,便于挂在家中。在此之后,西方出现了更多以共通的风格出现在历史上的画派,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以大卫、安格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以籍里柯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以米勒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主义;以修拉为代表的新印象主义;19世纪下半叶的巡回展览画派;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主义;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以蒙克为代表的表现主义;以杜桑为代表的达达主义;还有超现实主义及波普艺术等。

三、中西方绘画的碰撞经过及体现

近现代,由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航海业得到了發展。为了追寻更诱人的利益,西方各国纷纷走上航海贸易这条道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700年前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所著的《马可波罗行记》激起了西方对东方的向往,便纷纷来到东方探索宝藏。由于历史的发展,战争、外交等方式,使得东西方不同文化产生了碰撞,其中就包含了绘画文化,东西方绘画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融合。

早在西汉(前202—8),便有了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当时为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这条道路将西方农作物引进中国,将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佛教艺术。佛教艺术传入中国后,深受皇家的重视,有白马寺这样的寺庙存在着,也有“南朝四百八十寺”这样的诗句传颂着,也有四大石窟名胜古迹保留着。对于美术来说,出现了曹不兴、曹仲达这样的佛像画家,为中国美术史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明清时期,随着海上贸易的逐渐发达,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在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郑和担任正使先后七次率领船队进行海上远航。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郑和远航的成功,标志着海上丝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在中西方艺术碰撞的初期,中国大量器具、装饰品流入西方,中国的青花瓷经常会出现在西方油画作品中。例如法国著名画家华托的画作《舟发西苔岛》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乔凡尼·贝利尼的名作《诸神的宴会》中,青花瓷钵成为诸神喜爱的“神器”在其中也得到了印证。

到了清朝后期,随着中国闭关锁国,国力远落后于西方列强,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设了通商口岸。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古代并没有“中国画”这一概念,随着近现代西画东渐的展开,新画种的大量出现,中国画作为中国自有绘画的专指而出现,以示中外绘画的区别。

1840年后的上海在接受西方文明并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成为“海派”绘画风格形成与发展的推动力。任颐与任熊、任熏并称“海上三任”,他非常重视色彩和素描,他对色彩的使用既反映了世俗的要求,同时又融合了西方色彩的概念。他的素描受到西方写实绘画的影响,是将中西方艺术相结合的有益尝试。自广州被开辟成通商口岸以来,以“二居”为代表一批画家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居巢、居廉合称“二居”。居廉,画法兼工带写,注重写生,善用没骨的“撞粉”“撞水”法,即在色彩未干时,注入粉和水,也是在西方绘画技法影响的基础上做的积极尝试。徐悲鸿与林风眠是民国时期“引西润中”的典型,徐悲鸿早年赴法留学,主要研习欧洲古典主义的艺术,回国后以写实传统为基础确立了美术教育思想,极大扭转只闭门造车、不求师法自然的颓废画风,对于改良中国画作出了重要贡献。林风眠,早期留学法国学习油画,在艺术观念上倡导“调和中西艺术”而“创造新的艺术”。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稳定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它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哲学、性格、文化与心理积淀。艺术不应该是封闭的小国寡民状态,而应该在不同艺术的汇融中获取营养,创造新的艺术。中西方的绘画发展到今天,形式和内容的表现不同,美的标准不同,我们应以东西方不同而特有的欣赏习惯和结合民族性的眼光去欣赏东西方绘画作品。对于东西方艺术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我们也要反对两极端倾向:拒绝吸收与全盘吸收。中国艺术的发展需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并利用其他国家的美术,不是盲目地追求外国艺术,而是要将外国艺术进行本土化改造并与中国艺术融合成为一种新型的中国艺术。中西方绘画经历了近几百年的交融与碰撞,形成了如今较为“完美”的状态。作为新一辈的绘画人,我们应当在传承我国优秀绘画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態接受并传承东西方绘画融合的状态。

(作者简介:杨梦娇,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在读本科生)

参考文献

1.宋艳妮《众神皆爱青花瓷:西方油画中的东方元素》[J],《意林文汇》,2017(10):P32-33。

2.刘彧《对艺术跨文化传播功能的探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7):P118。

3.屈倩倩《解析维米尔及其对后世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5。

4.姜岚岚《试论工笔人物画线描的艺术魅力》[D],中央民族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碰撞融合发展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区域发展篇
文化碰撞下的爱情挽歌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当金牛座的父亲与汽车发生“碰撞”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