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乍浦清代奉宪勒石碑考释

2021-08-06朱涵昊

东方收藏 2021年7期

摘要:清代民间慈善业发展兴盛,以助葬善举尤为普遍。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藏有一通清光绪三十三年镌刻的奉宪勒石碑,为浙江平湖乍浦地区台州商帮成立的同乡会馆施行助葬善举、禀请海防总捕同知示禁所立。通过结合方志资料,探讨台州商帮在乍浦的营生及施行助葬善举的情况,兼议舟船运柩相关问题。

关键词:乍浦;台州会馆;慈善业;舟船运柩

一、奉宪勒石碑概况

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近年征得一通浙江平湖乍浦地区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的奉宪勒石碑。此碑为方首抹角,通高133、宽79、厚8厘米。碑题横刻“奉宪勒石”四个大字,碑阳为楷书阴刻,碑阴及四周为无字素面。碑文记载了清代旅居乍浦营生的台州商帮筹建同乡组织,为客死的同乡实行捐资助棺、设立义园、助柩归葬等善举,同时公议立约,连同嘉兴府驻乍浦海防总捕的批示一并勒碑刻石、示禁后人。

二、碑文释读辑录

石碑正文刻字清晰可见,附刻的八条公约局部字体风化难辨,现将碑文释读、标点如下(暂无法释读的字用“□”表示):

钦加知府衔、赏代花翎代理浙嘉乍浦海防总捕府薛

为给示晓谕事

七月二十八日,据乍协左营把总吴长泰、五品军功徐金禧、监生陈修行、刘光志、王翰周、王建芳、生员王纯、林驳声、乍协右营额外吴登杰、临、黄、太、天、仙、宁六邑众船帮等联名禀称:窃台郡六邑商民,向来进出乍口并在内地营商者居多。乾隆年间,曾经前同乡周贤宇、杨登春等在乍浦海塘购买海沙场灰地一块,创立公厅,按货抽厘,以备公用。至嘉庆十五年,禀请平湖县存案勒石。自遭兵燹,公所坍毁,旧制亦废。嗣于光绪二十一年,分经陈伯敬、陈修行、徐寿坤与泰等因台民在乍肩挺度日,一旦病故,往往无以棺殓,且有病殁他乡无力运柩归葬者,均属不少。泰等自系心伤,不忍坐视,爰集同乡商民公议遵循旧章,凡台帮商贩进出乍口,按货酌抽厘金,并在内地营商或耕田者,由乍趁船回里,归船户每人贴捐洋两角,公举陈伯敬经理账目。累积数年,公帮厘金稍有起色,当即购买正猶圩民田玖亩零,创办同善施材厅并厝屋十间。凡台民病故无力者,由本园给发棺木;如欲运回家乡,准令入园厝寄;遇有便舟给资装运回籍。至二十七年分起建赤城义园正殿五间,规模具备。二十九年工竣。三十年八月陈伯敬故世,由徐金禧权理一年。三十二年八月,徐金禧因公赴镇海,遂将公厘清账,交泰经理。泰因义园既经成立,公厅亦应复建,就于三十二年十月间,在海塘旧址筹垫资欸,建造公厅三埭。公议规则八条,凡台商运柩回籍,一切定章,并给各班抬运等费,悉照宁属四明义园,禀准办法,抄粘规章,环请存案,给示到府。据此,除批示外,合行给示。为此示,仰台帮船商及班夫人等一体知悉:自示之后,凡有前项货物进出,务各踊跃助运柩回籍,应照四明义园成例,查明来历,禀请给护,查验放行。至各班抬运等费,不准额外需索。其各凛遵,毋违!切切。特示。

一凡台商病故无力棺殓者,凭保报明县分姓名,查无冒尸,由本园给发棺木,着衣盛殓□,各切妥作承值,每具给钱五百六十文。

一凡海船装运棺柩,本园凭柩属保人作主先至。

一凡台帮商船进口,每只每样抽(同善、义园)捐洋(二、三)角。

一凡本园寄厝棺柩,议以三年为限。凡有自愿航海者,无论时节,各从其便;如有无力自领者,本园定于各至节前助资送归,务垠各柩,厉,先期邀保人报明护处水口及敕柩人姓名,以便交卸。

一凡台帮贩运木板、炭、谷、橘、水鲜、柏油等货进口,每龙抽厘金洋二厘。耕牛/□□每/只、件抽厘金洋各二分,茶叶每件抽厘金钱三文。

一凡进园出园,进定班夫四名,毋得减少。如抬柩进园,无论远近,每具给钱五百六十文。自园抬至海塘,无论远近,每具给钱七百文。或由内地运至乍浦未曾入园,未经义园经办者,抬至海塘,亦照由园至海塘式,给钱七百文。采金落批,无论远近,每具给钱三百三十文。

一凡台帮装运付骨出口,每洋抽厘金英洋二分,扣布陆/海运每箱抽厘金洋三/七分,棉花每包抽厘金洋一分,□□每□抽钱三文。

一凡台民在内地营商或耕田者,由乍趁船回里,每客由船户贴捐洋二角,未曾成丁者减半,纳壹角归同善,一角归□□。

光绪三十三年八月初四日给

三、碑文相关考证

1.台州人在乍浦的商业活动

乍浦隶属浙江省嘉兴府平湖县,当江浙之冲,为海洋要口,历代重兵驻防。清代康熙开海以后,乍浦逐渐成为江南地区对外贸易中心地之一,远洋航线涉及日本、暹罗、吕宋、爪哇等国;对内贸易航线则涉及广东潮州、汕头,福建福州、兴化,浙江宁波、温州、台州、绍兴等地。

乍浦内贸以靛、木、糖、炭为大宗,充斥于市,成为东南一大都会。台州人在乍浦涉及经营靛青、炭业、布匹、骨栈等行业。“靛及炭有来自福建者、有来自本省温台者……置办出口之装载布匹者,闽广船及温台州船具有之;装载豆饼、牛骨二物则闽船装载为多,而温台州船亦有装载牛骨者……”台州府下辖临海、黄岩、太平、天台、仙居、宁海六县,其中黄岩县以栎树制的青炭和杂树制的竹炭,统称为南山炭,大批海运乍浦销售或转运。炭业成为台州人在乍浦最具规模的商业,也成立了同业会馆公所。一般而言,会馆是侧重按籍贯形成的同乡组织,公所则侧重按行业成立的专业组织,但很多同籍人员在异地多从事同一行业,实际上地方性会馆、公所二者无本质差异。“在苦竹山北为咸宁公所,俗名炭会馆。乾隆五十年炭商陈正祥等建,基地六分二厘七毫,楼厢六楹,中祀关帝及天后,凡炭商会议公事咸集于此。”乾隆五十年,台州炭商陈正祥等人成立了專营炭屑内销批发的“炭会馆”,位于海塘街南段天妃宫北侧,因取“保和太和万国咸宁”之意,名曰“咸宁公所”。

2.台州商人实行的助葬善举

落叶归根是中国人自古的理想归宿,旅居在外地谋生的同乡人首要关注的就是解决客死异乡后殡葬的问题。由于各地会馆、公所大多建立初衷就是为了处理同乡、同业人员身后之事,因此学界多把善会善堂这类慈善组织等同于会馆公所一起论述。

《光绪平湖县志》中可考清代乍浦地区助葬的慈善组织有永安局、行便集、同仁堂、广仁堂、乐善堂。碑文载:“台民在乍肩挺度日,一旦病故,往往无以棺殓,且有病殁他乡无力运柩归葬者,均属不少。”旅居乍浦的台州人,除经商活动外,更多是以从事苦力劳动为生。乍浦海运贸易发达,货物装卸搬运业务亦是兴盛,大批乍浦本地农民及主要来自台州、温州等地的流民以不同地段、搬运业务等结伴组班,因为地位低下被贬称作“班夫”“脚班”等,生存艰难困苦。

乾隆年间,周贤宇、杨登春等人于海塘附近置地倡辦为同乡提供救济助葬的慈善组织,确立通过按货抽厘金的方式为善会措施募集资金。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攻克乍浦,乍浦海塘众多会馆公所遭到破坏,各类善厅、善堂亦未能幸免。光绪年间,吴长泰等人先后建成同善施材厅和赤城义园,为台州同乡提供施棺、厝柩、助资运柩等。南朝梁曾在台州设置赤城郡,南宋陈耆卿撰有一部台州总志名曰《赤城志》,因此台州别称“赤城”,“赤城义园”亦称“台州义园”。《民国乍浦县续志》载:“赤城义园,在乍浦陆家桥,与四明义园屋宇相连,为台州人权厝旅榇之所,规制甚小,不及四明义园。”又载:“四明义园,在乍浦陆家桥东,为宁籍客商权厝旅榇之所。咸丰七年建立,旋遭兵燹毁。同治七年谢辅櫆等募集义捐,重建其正厅,供关圣像,余屋除门房及办事室外,悉为厝棺之所,年举柱首董其事。”台州商人总体规模不及同省的宁波商人,赤城义园的屋宇建筑也是依附于四明义园,公议的规约制度亦是参照四明义园。

有研究认为,清代标志同乡或同业组织正式成立有三个特征,一为拥有或租用一个公厅会所成为集会议事之地,二为拟定规章制度,三为取得地方官府对组织的认可和一定保护。因此,吴长泰等人虽自光绪年间开始置地设施材厅、义园为同乡提供助葬帮助,但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建造公厅三埭才标志正式复兴建立同乡会馆,并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禀明官府示禁刻碑。

清中期前,台州人在乍浦建立的会馆公所,有同业性质的“咸宁公所”,也有助葬的同乡慈善组织。咸丰兵燹后“咸宁公所”不复存在,清晚期后,台州商帮在乍浦建立的会馆仅为同乡提供助葬帮助的慈善组织。究其原因,乍浦港在历经太平军破坏后元气大伤,而附近的上海港却开始日渐兴盛,此消彼长,乍浦商业总体走向衰微。清代后期乍浦炭业逐渐被内地炭(俗称西山炭)抢占份额,台州人在乍浦的炭业规模缩减,自然没有重建为炭业经营服务的公所的可能和必要。

3.舟船运柩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各地会馆为身故同乡提供的助葬服务会有所侧重,从示禁碑文来看台州籍同乡会馆的重点是在于提供运柩回乡的服务。扶柩归葬需要交通手段,内陆地区多以人力配以车马载柩陆运的方式,沿海内河水运便利地区亦有舟船载柩水运的方式。乍浦海运贸易繁荣,每日舟船进出港口络绎不绝,台州邻近乍浦,水运条件优越,以舟载柩是节省人力非常经济的办法。

然而,扶柩归途通常遇到三项麻烦:逆旅不纳、舟船不渡、柩不入城与柩不入门。旧时载运尸柩是行舟的一大禁忌,一旦知道船上可能搭载尸骨,同船之人都会反对。为解决舟船不渡的问题,沿海发达地区的会馆公所会购置义船或雇佣船只专门运送棺柩。如徽州商帮在杭州成立为身故同乡提供棺柩回籍服务的惟善堂,每年春秋水旺之时,会专门雇船运送,并规定一舱之中以六棺为限,不许多装。又见汉口新安笃谊堂,专门建造大划义船两只,招人驾渡,无论同乡棺柩远近,均由义船载运到十里铺义所寄放。

清代江南地区阻葬之风盛行,经常会遭遇埠夫、班夫的敲诈勒索。碑文示禁中强调:“至各班抬运等费,不准额外需索。”为保障运柩回乡的通行顺利,会馆公所会为善举公议规条,同时禀明官府立案给示,从此善举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强制性。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慈善组织,无疑是减轻了官府的压力,官府也特别支持这种同乡同业互助的形式。

四、总结

台州商人在乍浦成立同乡会馆,为同乡提供助葬善举,同时为了防止埠夫、班夫借端勒索费用,由吴长泰等人禀请海防总捕同知给示严禁、勒碑刻石,以便台帮船商及班夫等人遵守。

台州商人在清代商业群体中的规模和影响力远不及同省的宁波帮,方志资料对在乍浦营生的台州商民的记载寥寥可数。此通示禁碑为研究晚清浙江平湖乍浦地区会馆公所及慈善业发展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从台州人在乍浦成立的同乡组织来看,咸丰兵燹后,仅有提供助葬善举的同乡会馆可以复兴重建,而为商业发展服务的“咸宁公所”不复存在,侧面反映出清代晚期乍浦商业的衰落与台州炭业的萎缩。

(作者简介:朱涵昊,硕士研究生,中国航海博物馆藏品征集部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学)

参考文献

1.平湖市《乍浦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乍浦镇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1:386

2.(清)邹璟纂.乍浦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集成专辑20[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147-150

3.(清)邹璟纂.乍浦备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集成专辑20[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301-302

4.(清)叶廉锷等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 20[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南京:江苏古籍;成都:巴蜀书社, 1993:116-118

5.平湖市《乍浦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乍浦镇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1:305-306

6.(清)叶廉锷等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 20[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南京:江苏古籍;成都:巴蜀书社, 1993:710

7.(清)叶廉锷等纂.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 20[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南京:江苏古籍;成都:巴蜀书社, 1993:709

8. (美)罗威廉著.汉口:一个中国城市的商业和社会 1796-1889.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314

9.平湖市《乍浦镇志》编纂委员会编.乍浦镇志[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1:404

10.李伯森.中国殡葬史·第7卷·明清[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155-159

11.张小坡.旅外徽州人与近代徽州社会变迁研究[M].中华书局:北京,2018:332

12.张小坡.旅外徽州人与近代徽州社会变迁研究[M].中华书局:北京,2018:305

13.李伯森主编.中国殡葬史·第7卷·明清.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