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下时政新闻传播的创新实践

2021-08-06冯浩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8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全媒体时代

冯浩

【摘要】全媒体时代下互联网和多平台联动的传播技术革新,让短视频中的影像表达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呈现形式。作为记录日常生活片段的Vlog在2019年登上了两会的舞台,以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央视网、安徽广电、江苏广电为主的中央媒体及地方媒体纷纷采用Vlog形式对2019年全国两会进行报道作为两会全媒体报道的一部分,Vlog报道表现亮眼。本文将以两会中热门Vlog报道为例,探讨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Vlog;两会报道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08.072

全媒体时代,时政新闻要想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地位,就需要进行创新和转型,以适应时代的发展。作为被用来记录“流水账”的Vlog从国外引进,如今已逐渐被各大官方媒体平台所发掘。2019年,Vlog这一充满娱乐化特色的信息传播载体被正式被引入到国内时政新闻传播领域,参与全民聚焦的“两会”报道之中。

1. 两会报道中的热门微博 Vlog 分析

Vlog短视频首先在YouTube传播开来,最初是被网民们用来记录自身日常生活的平台,其制作者被称为“Vlogger ”。作为从西方引进的“舶来品”,Vlog最初在留学生群体中盛行,随后渐渐在微博、B站中传开。实质上,Vlog就是以视频为载体的网络日志,用简短的镜头把创作者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通过后期的剪辑拼接再加上字幕和背景音乐来制成生活日记,用以而记录和分享生活,表达自我的态度和理念。本研究对2019年3月3日——2019年3月15日新浪微博话题“#两会Vlog#”中播放量达到一万以上的热门微博进行检索,截止到2019年两会召开闭幕,共收集到135条样本。总体上,两会Vlog报道呈现以下特点:

1.1 视频长度适中,契合碎片化传播要求

根据搜集到的Vlog时长状况结合短视频传播特点,本文将vlog时长一分钟以下的视频规定为“较短”,时长1—5分钟为“适中”,5分钟以上为“较长”。分析样本得出,视频长度为“较短”的占据22条,占比16%;视频时长为“适中”的占据103条占 76%;视频时长为“较长”的共10条,占 8%。 由此得出,时长为“适中”的Vlog视频在两会新闻报道中占据主导地位。VLOG的时长一般都在几分钟以内。VLOG相对于目前主流的时长较较短的短视频来说,表达的内容更具完整性和故事性,信息量更大。适中的作品时间,契合利用碎片化获取信息的需求。同时,VLOG与短视频相比而言,一般都要记录一个完整连贯的事件,有故事性。

1.2 传统媒体占据主流

根据样本统计,播放量超过 100 万次的共计21条,主要来源多为传统官方媒体的微博账号,如@光明日报发布的《两会Vlog:两会我来问》播放量达到300多万次;@中国日报发布的《小彭Vlog》达到150万次播放。研究发现,视频播放量与微博粉丝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比如@中国日报拥有4400多万粉丝,其相关Vlog视频播放量多在30万以上,在各大媒体中占据前列。

1.3 内容以微见著,报道矩阵丰富

在本次两会报道中,各媒体多从主播与记者的视角播出,打造“接地气”的Vlog,在135条热门视频中,以第一视角出发进行报道的达到103条,占据76%。分析样本得出,本次两会Vlog短视频,打破了传统时政新闻一味注重的宏观视角,记者注重从微观视角播出自己两会期间的所见所闻,注重建构受众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受众积极表达参与分享,传播效度更佳。如中国日报播出的《小姐姐两会初体验》中,通过生动场景的切换和同多个人物之间的“拉家常”,为观众营造了一种身临现场的感受,又增添了报道的趣味性。

2. Vlog短视频对时政新闻传播的赋能

2.1 报道视角:第一视角的人格性

时政新闻是对国家与政党的最新政治活动以及涉及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的重大事件的报道,舆论监督报道、典型人物报道以及相关深度报道等是其常用的报道手段。伴随受众媒介选择可能性增多,且审美情趣发生转变,严肃、刻板的传统时政新闻无法直击受众内心,时政新闻传播需要借助更为先进的媒介形式和更加灵活的表达手法。在新闻类Vlog创作中,创作者可以通过第一视角进行拍摄,通过大量与观众的直接对话或问答等形式来呈现内容叙事,后期一般也会配有简单的文字,力求用简单的画面来展现复杂的信息。Vlog本身兼具人际传播的特征,在互动期间受众所接触到的,不再是传统时政新闻冷冰冰的话语,而是具备一定个性的“人”,这更有利于实现时政新闻与受众产生情感共振

2.2 叙事方式:真实呈现,“去表演化”

戈夫曼提出的“拟剧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仿若一个表演者,根据自己身处的舞台以及台下观众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后台默默判断其价值观,然后决定呈现出哪一种面貌。Vlog的傳播方式不同于抖音、快手、火山等短视频平台,Vlog需要作者真人出镜或者通过旁述的方式来向观众分享生活和表达一些观点和理念,是主播“拍自己来记录”,内容具有“去表演化”特征。

两会报道直播中,Vlog也展现出来了比之传统时政新闻更大的自由度,凭创作者的想象力,去完成对视频的剪辑。但剪辑并非表演, Vlog是通过对同一主题内容的不同方式的表达,全方位展示两会报道中大大小小的事件与细节,打造属于自己的圈层文化。这样既带来了不同样式的视频类型,避免了传统短视频的同质化,也契合时政新闻传播真实事件的要求,“去表演化”之后保留了事件原貌配之更加灵活的报道手段,是Vlog在两会期间吸引受众的重要原因。

2.3 价值取向:兼顾新闻事实与“虚拟在场”

新闻报道经常希望创造连接受众与新闻事实的最佳联系方式,时政新闻的报道也常常需要討论“叙述手法”和“新闻事实”之间的关系。传统的两会报道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于事实的大量罗列,而不会过多关注具体的新闻情形,这对于传统媒体需要全方位报道“两会”这一重要责任而言,无可厚非。全媒体时代伴随媒介技术的发展,虚拟在场让身体在传播中的重要性急剧下降,我们可以通过媒介“去”一些到不了的地方,和不能见面的人聊天,看很多新鲜有趣的新闻事件。

在两会期间的Vlog视频中,拍摄到的视频内容仅仅通过拍摄中的镜头转场以及后期的配乐、剪辑来实现,记者自身不参与新闻事件的推动,这便契合了时政新闻报道“非虚构性”的基本要求。Vlog在记录现场的同时以幽默轻松的语言与风格配之俏皮的文字、音乐等要素,为报道增添了趣味性,在报道事实的同时满足受众的个体信息需求,实现了从传统新闻报道中以事实报道为主到个体体验与事实报道并重的传播局面。

3. 时政新闻Vlog运用的局限

3.1 娱乐化内容模糊报道焦点

两会期间的一些Vlog运用,忽视了视频报道本身的新闻性特征,利用瞩目的标题、趣味的文案来吸引受众观看,侧重于对于幕后焦点人物的报道,而对于两会本身召开的内容视而不见,无法达到时政新闻应有的指导性功能。如@光明日报发布的Vlog报道《董小姐如何看待“董小姐”,小编当面问了问》,采访了作为人大代表的董明珠怎么看待“董小姐”这一绰号,而忽视了对于董明珠在两会召开中关于国家制造业的重要提案这一宏大议题,将观众的关注点由政治议题转移到名人的私人生活,时政新闻的严肃性在此被消解。由于本次两会中的Vlog拍摄到的多是诸如此类的幕后花絮,因而话题讨论虽多,但新闻价值少之又少。

3.2 媒介形式局限,深度报道无力

深度报道具有同其他报道方式不同的特征,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在思考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表现上具有一定的丰富性、在目标上具有一定的主流化。深度报道形式对于媒介本身也提出了较高要求,Vlog平台更注重年轻化表达,迎合当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注重内容的简短与趣味,本身存在着报道选题的局限性,注定无法承担时政新闻深度报道的重任。分析两会报道中的Vlog视频,Vlog新闻报道的内容集中于事实进程中的边缘事实的报道,受时长、风格的限制,无法对时政新闻事件的全貌做出完整的报道与呈现,因而Vlog在两会报道中多承担的是辅助性角色,用来为核心事件造势,成为核心事件报道的衬托。

参考文献:

[1]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青年记者,2009.4

[2]左雅静,侯建勋.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转型初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7,8(09):199.

[3]廖唯方.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研究[J].硅谷,2008(05):105.

[4]刘光牛.中国传媒全媒体发展研究报告[J].科技播,2010(04):81-87.

[5][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冯钢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赖晗.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转型[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02):57-60.

[7]包甜甜,常亦晨.沉浸传播时代虚拟在场的思考[J].传播与版权,2019(07):1-3.

[8]申宇耀,屈济荣.VR新闻的伦理反思[J].新媒体研究,2018,4(11):27-29.

[9]任东芳.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新闻的深度报道的方式[J].中国传媒科技,2012(14):190-191.

[10]刘长乐.全媒体时代的思维转变与战略实施[J].中国记者,2011(05):13-1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全媒体时代
浅谈时政新闻的创新与突破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信息图表在时政新闻中的可视化传播路径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全媒体时代高校新闻人才培养应对舆论新环境改革研究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城市台时政新闻“讲好故事”的四条路径
政治传播中非语言符号在编解码过程中的非同步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