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肥互作对菏麦21 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2021-08-06林坤郭凤芝任自超葛振勇黄兴蛟陈成君李思同刘凤洲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水肥分蘖灌水

林坤,郭凤芝,任自超,葛振勇,黄兴蛟,陈成君,李思同,刘凤洲

(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山东 菏泽 274000)

冬小麦是我国种植面积很广的作物之一,近十几年来小麦耗水量日益增大,生产中存在水资源浪费严重、水分利用率低、灌溉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1,2]。化肥是提高粮食单产的重要保证,由于粮食生产中肥料投入不断增加,肥料超量施用问题越来越普遍,大量肥料随灌溉和雨水淋溶、径流等方式流失,造成农田和地下水污染日趋严重。合理的水肥管理对小麦高效生产具有重要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控制水肥供应,发挥水肥的互作效应,促进肥料有效分配和转运,不仅可降低生产资料投入,还可提高水肥利用效率[3],是今后小麦生产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4]。菏麦21是2018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小麦新品种,目前有关水肥互作对其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研究尚属空白。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明水肥互作模式下菏麦21 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旨为通过合理的水肥管理实现品种高产潜力的充分发挥。

1 材料与方法

小麦试材为菏麦21,属多穗型品种,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2018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山东省高肥水地块种植。肥料种类有尿素(N 含量46%)、磷酸二铵(P2O5含量46%,N 含量18%)和硫酸钾(K2O 含量54%)。

试验在菏泽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场进行。前茬作物为玉米,秋收后秸秆全部还田。小麦播种前基施豆粕有机肥7 500 kg/hm2,深翻25 cm,并旋耕2 遍,耙透整平。2018 年10 月14 日播种小麦,行距25 cm,基本苗300 万株/hm2。采用裂区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小麦春季的水肥管理,其中,主因素为灌水(W),设返青水(W1,CK)、拔节水(W2)、拔节水+开花水(W3)和返青水+孕穗水(W4)4 个水平,返青水、拔节水、孕穗水、开花水的灌水时间分别为2019 年3 月10 日、3 月 22 日、4 月 10 日和 4 月 30 日;副因素为施肥 (A),设尿素225 kg/hm2(A1,CK)、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 75 kg/hm2(A2)、尿素 225 kg/hm2+硫酸钾75 kg/hm2(A3) 和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A4)4 个水平,均在春季浇第1 水时追施。小区面积13.34 m2(长8.89 m、宽1.5 m),6行/区,3次重复。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常规。

小麦出苗后,每处理固定样点1 m2。2019 年3 月下旬调查最大分蘖数;5 月下旬调查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收获后脱粒,晾晒子粒含水量到13%以下,统计千粒重和产量。利用Excel 和DPS 13.0 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水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灌水处理的小麦最大分蘖数顺序为CK>W4>W2>W3,其中 W3与 W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与CK 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而W4处理与CK 以及其他2 个处理差异均不显著(表1)。表明浇返青水能够促进春季小麦分蘖的形成,浇拔节水会有效控制春季小麦分蘖,但在春季第1 水灌溉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是否再次浇水对小麦最大分蘖数影响不大。

表1 灌水对菏麦2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irrigation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Hemai 21

不同灌水处理的小麦产量为8 166.4~9 582.7 kg/hm2,指标值顺序为 W3>W4>W2>CK,除 CK 显著较低外,其他3 个处理差异均不显著。表明春季浇2 水的小麦增产效果优于浇1 水,其中浇拔节水+开花水处理的产量最高,较返青水+孕穗水处理略有增加,但与只浇返青水的CK 相比明显提高。在节水条件下春季只浇1 水时,以浇拔节期水效果较好,产量可达9 095.0 kg/hm2,较CK 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了春季2 次灌水处理的产量水平。孙明清等[5]研究表明,春灌1 水条件下,在拔节期灌溉冬小麦产量最高。本研究条件下,菏麦21 在仅浇1次拔节水的条件下,产量也能达到9 000 kg/hm2以上水平,进一步验证了其是一个高产节水品种,且拔节水是高产的关键。

进一步对不同灌水处理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穗数顺序为W2>(W4=CK)>W3,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千粒重顺序为 W3>W2>W4>CK,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其中浇拔节水的指标值高于浇返青水;穗粒数顺序为(W2=W3)>W4>CK,处理间差异较大,其中CK 明显较低,而其他3 个处理差异均不显著。表明穗粒数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浇拔节水对增加穗粒数效果较好。2 个浇拔节水处理的穗粒数均达到了34.6 粒/穗,可以看出,浇拔节水后是否再次灌水对穗粒数影响不大。本研究条件下,菏麦21 在仅浇1 次拔节水的条件下,穗粒数达到了春季2 次灌水处理的水平,但与只浇返青水的CK 相比明显增多,进一步验证了其可以进行节水栽培。只浇返青水(CK),虽然具有较多的穗数,但小麦生长后期水分供给不足,导致穗粒数最少且明显低于其他处理,千粒重最低,最终子粒产量最低。

2.2 施肥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最大分蘖数顺序为A2>A4>CK>A3,其中 A2与 A4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与 CK 和A3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而A4处理与CK 以及其他2 个肥料配施处理差异均不显著(表2)。表明增施磷肥有利于春季小麦分蘖的形成,增施钾肥对春季小麦分蘖有所抑制。

表2 施肥对菏麦2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Hemai 21

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为8 842.1~9 305.4 kg/hm2,指标值顺序为 A4>A2>A3>CK,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表明肥料配施对提高小麦产量效果较好,其中氮磷钾配施效果最好。

进一步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穗数顺序为A4>A2>A3>CK,穗粒数顺序为A4>A3>CK>A2,千粒重顺序为 A4>CK>A2>A3,各处理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表明施肥条件对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影响均不显著,但指标值均以A4处理最高。氮磷钾配施可以保证养分全面供给,充分满足小麦生长对养分的需求,促进小麦健康生长,产量三要素得到合理调控,从而获得高产。

2.3 水肥互作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方差分析结果(表3)显示,灌水、施肥、水肥互作因素的平方和占比分别为56.95%、6.16%和7.06%,其中灌水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他2个因素对产量影响均不显著,其中水肥互作的影响程度略高于施肥因素。与刘凤洲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3 方差分析结果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 results

不同组合处理的小麦产量为7 809.4~9 762.3 kg/hm2,其中W3A4处理产量最高,与除W3A1和W3A3外的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W1A3处理产量最低,与除W1A1和W1A2外的其他处理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表4)。本研究条件下,除W1灌水条件下的4 个施肥处理以及W2A2和W4A1处理外,其他处理产量均达到了9 000 kg/hm2以上。可以看出,在足量施氮的基础上,配施磷钾肥,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菏麦21 产量可以达到最高,此时的产量构成因素最为合理;只施氮肥或氮钾肥配施,春浇拔节水和开花水,产量也可以达到很高水平。

表4 水肥互作条件下菏麦2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表现Table 4 Effects of water and fertilizer interaction on yield and its components of Hemai 21

3 结论与讨论

适宜的水分条件和合理的肥料供应是粮食高产优质的重要保证,水分胁迫、养分缺乏以及水肥供应不同步均不利于作物生长[7~12]。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灌水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其他2 个因素对产量影响均不显著,其中水肥互作的影响程度略高于施肥因素。与刘凤洲等[6]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条件下,仅浇返青水虽然能够促进春季小麦分蘖,形成较多穗数,但是由于小麦生长后期缺乏水分供给,不利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致使产量最低;浇拔节水可有效控制春季小麦分蘖,降低养分和水分的无效消耗,既能解决小麦春季干旱问题,又能为小麦抽穗和子粒灌浆奠定物质基础,因此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其中浇拔节水+开花水处理的产量最高,明显高于只浇返青水处理,但与只浇拔节水处理和浇返青水+孕穗水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殷岩等[13]研究表明,灌拔节水+开花水处理的产量明显高于只灌拔节水。本研究中,菏麦21 在春季仅浇1 次拔节水条件下产量也能达到9 000 kg/hm2以上水平,虽然低于春季2 次灌水(拔节水+开花水,返青水+孕穗水)处理的产量,但差异并不显著,与前人研究结果中产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有所不同,可能与小麦试材的节水性不同有关,也进一步表明了菏麦21 是一个节水高产小麦品种。一般情况下,千粒重受后期灌水影响较大。而在本研究中,灌水条件对千粒重影响并不显著,但以浇拔节水效果较好,其中春浇2水(拔节水+开花水)时千粒重最大,春浇1 水(拔节水)时千粒重(43.3 g)也高于返青水+孕穗水2 次灌水处理,进一步表明菏麦21 在春浇1 次拔节水的节水栽培条件下也具有较高的千粒重。

赵广才等[14]研究表明,氮磷配施和氮磷钾配施处理的小麦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本研究中,与仅施氮肥处理相比,增施磷肥有利于春季小麦分蘖和成穗,而增施钾肥有导致春季小麦分蘖降低的趋势,这可能与菏泽地区土壤钾含量较高有关;肥料配施均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其中氮磷钾3 种肥料配施效果最好,产量较仅施氮肥处理明显提高,在2 种肥料配施时氮磷配施的产量略高于氮钾配施。孙哲等[15]研究表明,水分与产量呈较好的正相关,水肥互作对小麦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本研究中,水肥互作对菏麦21 产量有一定影响,水分条件对产量的影响大于肥料。因此,在保证足够氮磷肥的条件下,可以适当减少钾肥用量,浇好拔节水和开花水,促进菏麦21 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猜你喜欢

水肥分蘖灌水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智能水肥灌溉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研究
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及防堵措施研究进展
灌水取球
玉米分蘖产生的因素及去留对产量的影响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高梁去留分蘖比较试验初报
一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