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SWOT 分析

2021-08-06魏子鲲韩乔王亚荣王建忠薛庆林

河北农业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药材河北省中医药

魏子鲲,韩乔,王亚荣,王建忠,薛庆林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2018 年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颁布了《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 年)》,提出道地中药材种植“提质增效”的目标[1]。2019 年3 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实施跨越提升六大工程,提出要提高中药材种质种源的道地化水平、种植方式的规范化水平和生产体系的标准化水平,全面加强道地中药材的质量管理,加快产销对接建设,打通产业链,完善中药材产业结构,着力提升河北省中药材产业的核心竞争力[2]。目前关于中药材产业研究可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3 个层次,其中,宏观研究主要是关于区域产业集聚的研究[3],研究内容以区域产业集聚形成机制[4]、集聚水平测度[5]、集聚效应[6]以及集群演化模式[7]等为主;中观研究主要是关于种植户垂直协作模式选择的研究[8],从交易成本、资产专用性、生产者特征等视角,对垂直协作模式及其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微观研究主要是源于种植户种植管理模式的研究,研究内容以中药材种植的科技创新、要素组织创新和种植流程重构等为主[9~13]。河北省是我国道地药材生产大省,在了解该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SWOT 分析法[14~18]分析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以期为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1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2011~2019 年河北省中药材人工规模种植面积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3.54%(图1)。截至2019 年底,中药材资源共计1 716 种,其中人工规模种植品种达120 个以上,道地药材有“八大祁药”、柴胡、酸枣仁、黄芩、北苍术等30 种左右,人工规模种植面积约9 万hm2,其中酸枣仁、天花粉、王不留行、金银花、祁紫菀和杏仁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连翘、北柴胡、北苍术等占全国总量的33.33%,总产量约50 万t,总产值约60 亿元。

图1 2011~2019 年河北省中药材人工规模种植面积Fig.1 Planting area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Hebei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19

2019 年中药材人工规模种植面积>0.67 万hm2的地区有承德、邢台、邯郸和保定,占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的79.83%(图2);人工规模种植面积>0.67 万hm2的中药材有黄芩、柴胡、金银花等10 种,>0.33万hm2的中药材有连翘、桔梗等16 种,>0.2 万hm2的中药材有防风、牡丹等22 种。

图2 2019 年河北省各市中药材人工规模种植面积Fig.2 Scale planting area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 Hebei Province in 2019

1.2 产业布局日益完善

河北省积极推进中药材特色品种发展优势区建设,逐步形成了中药材产业“两带三区”发展格局(表1)。“两带”分别是太行山中药材产业带、燕山中药材产业带;“三区”分别是冀中平原安国八大祁药产业区,冀南平原巨鹿金银花、枸杞产业区,坝上高原特色药材产业区。

表1 河北省“两带三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Table 1 Development patter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1.3 品牌建设初见成效

承德热河黄芩第一批获得国家道地药材认证;安国紫菀、祁山药、祁菊花,涉县柴胡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灵寿丹参、青龙“祖山柴胡”获得国家地理商标认证;涉县连翘,灵寿丹参、金银花,唐山金银花等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河间华奕牡丹产业基地,康保黄芪、防风等多个种植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中药材初加工和饮片企业注册了“保承”“祁菊”等商标近30 个。形成了基本涵盖全省大宗中药材野生抚育、仿野生栽培、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和林药间作等多品种、全链条的标准体系,药材质量均符合《中国药典》标准。安国“祁菊”、涉县“涉柴”等59 个品牌已有较高知名度。道地药材品牌化逐步形成,且影响力不断提升。

3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SWOT 分析

3.1 优势(strength)

3.1.1 自然禀赋优势 河北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类型丰富,年日照时数长达2 303.1 h,光照充足,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且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生产的中药材品质优良。

3.1.2 区位优势 安国是我国四大药市之一,在北方中药材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2016 年京津冀中医药产业创新联盟成立,促进了中医药企业落户河北,增强了河北中药材产业的竞争力,区域聚集效应进一步凸显。

3.2 劣势 (weaknesses)

3.2.1 水资源匮乏 河北地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年均降水量484.5 mm;年均水资源总量204.69 亿m3,为全国水资源总量0.72%。多年来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超标,漏斗效应明显,水资源制约效应凸显。

3.2.2 品牌建设滞后 数据显示,2020 年6 月河北省中药材地理标志为4 个,仅占所有中药材地理标志认证总数的2.3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3%)。

3.2.3 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2019 年河北省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约9 万hm2,年均增长率约33.38%,但市场需求难以满足,过量产出,特别是连翘、酸枣仁等中药材供求矛盾突出,价格浮动较大。

3.2.4 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 品质是决定中药材价格与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实地调研显示,中药材种植生产过程中,多年重茬、病毒感染、病害严重、连作障碍等问题突出,缺乏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农药施用技术规程等,导致中药材品质参差不齐,从而影响药材的功效。

3.3 机会 (opportunities)

3.3.1 政策支持 201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2018 年河北省政府发布《河北省促进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的实施意见(2018-2022 年)》,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

3.3.2 市场机遇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大健康产业将迎来红利,中医药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3.3 疫情影响 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对各个国家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清肺排毒汤治疗率达到74.9%,总有效率达90.0%以上[13],突出的抗击疫情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全球对中医药的认可度。

3.4 威胁 (threats)

四川、安徽、广西和黑龙江是我国中药材生产的主要省份,其中四川省中药材年产值173 亿元,安徽拥有我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广西省万亩以上中药材品种超过30 个,黑龙江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8.31 万hm2,其凭借产量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是制约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外部威胁。

4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建议

4.1 增强“冀药”品牌影响力

以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加大“冀药”品牌宣传力度,搞好产销对接,提高“冀药”知名度;提高中药材生产的道地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提质增效,确保“冀药”符合《中国药典》的各项标准。

4.2 提高种植规范化水平

加强现有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的贯彻实施,加强质量控制,保障中药材的道地性。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中药材从种质、种植、采收、加工、仓储物流到销售全程的信息采集和监控,形成来源可知、去向可追、质量可查、责任可究[15]的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从而保障中药材的安全、稳定、有效和可控。

4.3 提高机械化水平

加强与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的合作,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研发适合中药材种植环境的小型机械,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种植效率,降低种植成本。在加工的过程中,加强产地加工设备的研发与应用,解决产地加工落后、加工混乱的问题,提高产地的生产加工机械化技术水平与能力。

猜你喜欢

中药材河北省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