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脊柱功能的变化

2021-08-05严小林曾永吉刘德龙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骨密度椎体骨质

陈 彦,严小林,曾永吉,刘德龙

(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重庆 401120)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主要是因骨质疏松症而导致,是椎体骨组织出现内钙流失而造成的一种疾病,当椎体骨折后,活动受到一定限制,极有可能出现较多并发症[1]。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临床常用手术治疗方法,可经X射线引导,具有较高安全性[1]。主要适应证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骨折伴骨坏死不稳定压缩骨折等。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在PVP术式基础上改良而来,主要适应证与上述PVP手术适应证一致。但目前临床对于PKP能否完全取代PVP尚存争议,为此本研究探讨PVP、PKP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的OVCF患者60例(单节段)。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同意;骨密度均需≤-2.5 SD;无神经功能损伤。排除标准:病理性或爆裂性椎体骨折;椎管狭窄;椎体后缘骨折破坏者;脊髓内出现骨碎片;伤椎既往有手术史;凝血功能或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肿瘤患者;研究相关药物过敏[3]。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行PVP治疗)及观察组(行PKP治疗)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6~82岁[(63.16±1.57)岁];病程1 h~19 d[(5.26±0.58)d];胸椎14例,腰椎16例;椎体压缩程度25%~50%16例,50%~75%14例;骨密度(3.35±0.37)g/cm3。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56~81岁[(63.14±1.54)岁];病程1 h~19 d[(5.24±0.59)d];胸椎13例,腰椎17例;椎体压缩程度25%~50%15例,50%~75%15例;骨密度(3.46±0.45)g/cm3。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PVP手术治疗,术前30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测确认病灶和病情,对患者实施全麻或局麻,并保持俯卧位。常规消毒后对患者逐层麻醉,待麻醉发挥作用后,全程借助C臂透视技术进行手术。所有手术穿刺点均选择患者椎弓根环上棘突旁3~5 cm位置,穿刺时,需保证塌陷终板与穿刺针处于平行状态。患者采取侧位,则将针尖穿刺到椎体前1/3处;若为正位,则需穿刺到椎弓根与棘突相互连接的交点处。穿刺结束拔除针芯后放置导针后,经其引导放置空心导管到病变椎体,在X射线下完成造影剂注入,不得出现泄漏、缺损,观察静脉充盈情况。将2~4 ml骨水泥注入患者胸椎体内,腰椎则注入4~6 ml骨水泥,拔管时间应以骨水泥凝固为标准。对创口实施压迫止血5 min。完成手术后患者保持平卧状态,持续2 h。观察组采用PKP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同样经影像学检测确认病灶和病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以“C”型臂X射线机,对病椎正侧位像定位后调整至侧位穿刺(病椎两侧的椎弓根投影点需局麻,作0.4 cm切口)。针尖达到病椎后壁时,还需继续穿刺0.4 cm。穿刺完成后,抽出内芯并按序置入扩张导管,工作套管(距病椎后缘皮质2~3 mm),放入球囊扩张。完成病椎对侧相同操作后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拔管时间同样需保证骨水泥达到凝固状态。对创口实施压迫止血5 min。完成手术后患者保持平卧状态,持续2 h。

两组手术结束后,均对骨质疏松进行治疗,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采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进行治疗。碳酸钙D3(惠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50029,规格600 mg),口服600 mg,1次/天,持续使用6个月;鲑降钙素(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303,规格1 ml∶50 IU),将50 IU进行肌内注射,1次/d,持续使用6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视觉疼痛评分(VAS):VAS评分最高10分(最剧烈疼痛),最低0分(无痛),指导患者选取最可代表疼痛的位置,得分越低显示疼痛越轻微[4]。②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量表(RDQ):评估活动能力(0~24分),得分越低说明活动功能越佳[5]。③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通过胸腰椎X射线片进行检测。④骨密度:通过骨密度仪进行测定。⑤骨代谢生化指标:治疗结束后,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BGP、PINP。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RDQ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RD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时间点的RDQ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RDQ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压缩率比较两组治疗前椎体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时间的点椎体高度压缩率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比较 (%)

2.4 两组Cobb角比较两组治疗前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时间点的Cobb角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Cobb角对比 (°)

2.5 两组骨密度比较两组治疗前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骨密度比较 (g/cm2)

2.6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BGP、PIN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的BGP、PINP高于治疗前,IL-6低于治疗前(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骨代谢指标比较 (ng/ml)

3 讨论

因为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而且人们饮食习惯发生明显改变,使得近些年来骨质疏松发病率越来越高,导致骨组织出现钙化,骨量明显降低,主要表现为骨骼疼痛、极易骨折等[8]。OVCF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对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时,可口服止痛药物,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而且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并加强腰背部肌肉功能锻炼[6]。但是保守治疗极易导致并发症发生,且易丢失骨量,治疗效果不佳。为了缓解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采取PVP、PKP手术治疗具有明显作用。PVP、PKP为微创治疗方法,可经X射线引导,对患者实施骨水泥注入治疗,创伤小,效果佳,在临床患者发挥了重要作用[7]。

经研究可知,观察组术后3个时间节点的VAS评分、RDQ评分、Cobb角、椎体高度压缩率,观察组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对观察组患者实施PKP治疗效果显著,在缓解疼痛椎体高度恢复椎体高度,对椎体功能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而且能够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在对OVCF进行治疗时,PVP、PKP的手术创伤较小,采取手术操作手,可使伤椎内骨折得到有效固定,可对椎体部分负重进行有效承担,可减少椎体负荷力。在注入骨水泥后,可出现聚合凝固反应,使得椎体感觉神经末梢受到破坏,可有效缓解疼痛,对患者康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且患者椎体高度、椎体功能可得到有效恢复,预后佳[8]。椎体成形术主要目的为: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椎体高度、硬度的有效恢复,可使椎体畸形得到纠正,临床效果佳[9]。PVP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经椎弓根、椎弓根外往椎体中注射骨水泥,可使脊柱结构得到有效恢复,而且有利于提高患者椎体强度,使之保持较高稳定性,有效预防再次塌陷,可缓解疼痛,使得局部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10]。PVP手术创伤较小,操作较简单,具有较高适用性,对基层医院推广具有重要意义。PKP是PVP的一种改良手术,经皮穿刺后,在椎体内进行气囊扩张,可使椎体得到有效复位,椎体内可形成控件,可降低注射骨水泥时的推力,可预防椎体中的骨水泥过度流动,使之能够快速凝固[11]。

对OVCF患者治疗时使用PKP手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椎体功能障碍,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疼痛。PKP在操作过程中,伤椎中放置球囊进行扩张,可使伤椎得到合理扩张,注射骨水泥到伤椎中,可使骨水泥能够充斥到骨小梁间隙,可使骨折处保持较高的支撑力,Cobb角得到明显改善,椎体高度丢失情况并不明显。采用PVP手术治疗,患者多种并发症多因骨水泥渗漏所致,为此,实施治疗过程中应以骨水泥渗漏预防为重点。结合球囊扩张治疗,可使部分骨折椎体得到有效矫正,可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畸形矫正情况,可使椎体功能障碍得到有效缓解,有利于伤椎愈合,明显减少疼痛感。对伤椎进行合理扩张,由此提升骨水泥的利用率,渗透率得到很好地控制。PKP在使用时,能够保证溶骨破坏的椎体保持较高稳定性,有效缓解患者痛苦,对于患者恢复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12]。因此,与PVP相比较,采取PKP更具有优势。椎体内的微骨折采用成形术进行治疗,可保持较高稳定性,可通过骨水泥对轴向应力进行有效抵抗,可预防骨折线微动导致椎体受到较大压力,有利于神经末梢压力下降,使得疼痛得到有效缓解[13]。借助椎弓根实施自固化骨水泥注入,患者椎体承受的椎弓根螺钉应力会明显降低,骨水泥中的磷酸钙会增强前柱的稳定性,可有效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状况,同时可使骨折患者术后保持较高稳定性,Cobb角发生明显变化,椎体高度压缩率明显降低,减少并发症,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研究中,治疗后6个月,两组骨密度明显增加,但两组骨密度无差异性,BGP、PINP均高于治疗前,IL-6低于治疗前,但两组对比无差异性。由此表明,两组术后针对骨质疏松进行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症状,但效果无明显差异,表明手术方式不会对骨质疏松恢复效果造成影响。

总之,采用PVP、PKP不仅能改善椎体功能障碍,有效提升OVCF的治疗效果,还可缓解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因此该技术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骨密度椎体骨质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探讨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