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生态话语建构
——以中方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为例

2021-08-05

文化与传播 2021年2期
关键词:例句气候变化语篇

陈 蕾

一、引言

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平衡在人类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正被日渐打破,由此人们将目光聚焦于一系列生态问题上。在此背景下,许多学科亦逐步生态化,关注语言与生态关系的生态语言学由此而生。面对这一新的研究范式,系统功能语言学为自然界、语言及语言学中的生态问题等的阐述和解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因而成为生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此外,辛志英、黄国文指出系统功能语言学本身就是对语言的生态研究,从本质上讲,系统功能语法将语言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高级社会意识系统进行描写[1]。综上,系统功能语言学能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理论视角和操作框架,帮助研究者揭示生态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唤醒和提高人类社会的生态意识。

二、生态话语分析研究进展

在“韩礼德模式”的指导下,国外很多学者都沿着批评话语分析的路径对生态话语进行分析,大多探讨人类与非人类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聚焦于关系代词(Gilquin&Jacobs[2])、语法特征(Sealey&Oakley[3])、修辞手段(Goatly[4])、人称视角(Cook[5])等不同的语言层面。然而,批评话语分析侧重于研究社会结构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生态话语分析将研究范围扩大到自然中的物种之间,更强调语言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探讨有助于生态可持续性发展的话语表达形式,旨在唤醒和激发人们的生态意识[6]。

国内的生态话语分析研究起步较晚,具体研究可以总结为理论建构和实例分析两大类。

在理论构建方面,主要成果包含“和谐话语分析”(黄国文[7])、及物系统分析模式(何伟、魏榕[8])、生态话语分析的目标、原则与方法(黄国文、赵蕊华[9]);用于研究人际意义系统的生态话语分析范式(张瑞杰、何伟[10])。

国内的生态话语分析的实例研究主要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下剖析不同的生态语料的语言层面,从而揭示语言内部的生态内涵。例如从语域、语义、语法、词汇等角度探究语言在构建非人类动物身份中的作用(赵蕊华[11]);借助及物性系统与态度系统探究生态酒店简介的语言特征(戴桂玉、仇娟[12]);从及物性、语气、情态、评价、主位等系统挖掘新闻报道的生态意义(袁颖[13])。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生态话语分析研究已初具规模,但对于生态话语的应用研究仍远远不够,目前已有研究所涉及的语篇类型尚未呈现多样性,主要集中于小说、报告、新闻报道等体裁,对于演讲体裁的生态话语研究极为少见。然而,很多演讲体裁的生态话语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感召力,作为生态观的一种典型传播载体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三、理论框架

系统功能语言学依靠其强大的理论基础,可以为生态话语分析提供分析视角和研究路径,成为本研究理论框架的理论来源。就具体的生态话语分析框架而言,黄国文、赵蕊华提到,“生态话语分析需要考虑到话语背后的世界观、价值观、意识形态、话语含义、谋篇、语境、表述及语言与环境和语境的关系”[14]。冯锵、杨建新试图通过微观语言和宏观意识形态两大层面分析生态语篇[15],其目的在于通过借助韩礼德三大元功能理论剖析生态话语,从而揭示语篇背后的生态城市观,其分析框架具有较好的操作性,突破了仅从语言层面分析的局限,但没有纳入语境因素。

我们发现,国内外学者对生态语言分析的模式的建构作出尝试,但尚未形成统一范式。考虑到前人阐述的维度,本研究尝试从“抽象一具体”的角度构建包括生态观、语境、语言本体三个维度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见图1)。

图1 生态话语分析模式

首先,生态观是指语篇分析的生态哲学思想,起到宏观意义上的指导作用。考虑到本文的所选语料为中方在联合国行动气候峰会上的发言,我们借鉴了何伟、魏榕勾画的具有国际生态视角的生态观——“和而不同,互爱互利”[16],意在探究该生态观是如何在国际视角下通过代表发言达成信息的有效传递。

其次,本研究将语境的维度纳入生态话语分析的范围,语境亦是语言的一个层面。国际发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特别需要注重其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

最后,语言本体层面的分析主要依托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纯理功能,即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的各自维度上的代表性类目展开分析,在此不作赘述。

四、实例分析

生态性的国际讲话是生态形象的表征和传播载体,不仅发挥着信息传递的语用功能,还对生态国家形象的塑造、人类生态观念的改变和生态友好的生活方式的践行起到推动作用。本文以典型生态语篇——中方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为语料[17],依托上述生态话语分析模式展开分析。

(一)生态话语的生态观分析

生态观是一个带有个人色彩的哲学系统,其形成过程依赖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亦息息相关,在语言中发挥着基础性、指导性的作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等思想即是主张人类与自然界万物和谐相处,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国正努力与世界各国“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也是国与国相处的重要原则,“兼相爱,交相利”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关系主线,中国的外交理念中所折射出的国际生态哲学观颇有积极意义。在此积淀下,何伟、魏榕重构出旨在促进国际生态系统良好发展的生态观即“和而不同,互爱互利”[18]。

作为国际政治生态的重要讲话,必然包含着演讲者本人及其背后中国政府的国际生态意识。经过对该语篇的分析,我们发现该语篇不乏建设良好国际关系的有益性生态话语,如“合力应对气候变化”“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推动气候多边进程”等,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意识及期望与各国友好协作、合力解决生态问题的平等意识。在此次发言中,发言者明确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征程中的责任,着重刻画了中国有志于与各国深化气候合作的意愿,有利于国与国间关系的发展。发言中多次提到“我们”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和谐”思想及坚信各国勠力同心定会在气候变化征程中“互惠互利”的信念。因此,此次发言突出了中国“和而不同,互爱互利”的生态观,是一种有益性生态话语,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

(二)生态话语的语境分析

就文化语境而言,虽然讲话者与听众可能身处不同的背景和环境,但就“气候变化”这个话题而言,二者具有相近的价值观念。另外,讲话者所用语言专业性并不强,发言内容较易引发听众共情。

同时,语言的使用与情境语境密切相关,情景语境的三个要素(语场、语旨、语式)对发言者词汇和语义结构的选择起到制约作用。

此次发言的语场主要是传达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付出的努力,号召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所选语言贴合语场,用词准确具体,如提到“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森林储蓄量比2005年增加45.6亿立方米”“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等。语旨方面,交际双方拥有共同的目标——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故报告使用了一些双方共知的专业词汇,如“《巴黎协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但总体而言,所用语言较为通俗易懂,可以为普通听众所理解。另外,发言中不乏隐喻性表达,如“把应对气候变化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这篇大文章做好”,使参加者的动态关系更为具体化,有助于交际功能的实现。语式方面,作为中方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的发言,语篇以口语语体的形式来表现,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文中多次提到“我们”“合作”“共同体”等词汇,旨在说明中国与各国共处一个大群体,缩减了交际双方的距离感。

(三)生态话语的语言本体分析

1.概念功能

及物性系统是语言概念功能的最集中体现,能够具体反映事物所在的各个过程,包含六种过程类型。本研究以句子为单位,按照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系统分类下的六种过程类型对语料(除却称呼语、致谢词等)进行标注分类。根据统计结果,该语料共含38个句子,以强调物质过程的句子为主。

首先,物质过程强调行为的发生过程,占据语篇的最大部分,共有18例。此次发言在内容上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攻坚性,集中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与致力于深化国际社会合作,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向,其本质而言是有益性过程,符合“和而不同,互爱互利”的生态观。例句(1)总结了自身的发展道路,强调实现生态发展要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是有益性物质过程。例句(2)强调了中国并非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是以国际化的视角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体现了一种大国担当,对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亦是一种有益性物质过程。

例句(1)中国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促进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决心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

例句(2)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在《公约》和《巴黎协定》框架下讨论和解决问题。

其次,关系过程描述了事物之间的关系,此次发言中共有15个句子。演讲者采用关系过程来阐释各国(个体)与国际社会(集体)的关系,凸显了中国的定位与外交政策。例句(3)中,发言人巧妙地运用了语法隐喻,将国际社会喻为一个大群体,用委婉化的语言暗指个别国家——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的行为对于国际环境来说是一种破坏性的过程行为,但这一举动并不能扭转国际合作趋势,同时也从侧面突出了中国积极融入国际合作潮流、维护国际利益的意向。

例句(3)个别国家的“退群”改变不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意志,也不可能逆转国际合作的历史潮流。

最后,心理过程体现说话者的“情感”“认知”等,是非动作过程。在此次发言中有5个句子表达了中国积极响应国际社会号召,同国际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态度及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期待。例句(4)与例句(5)分别是此次发言的开头语与结束语,例句(4)作为开始语赞扬了联合国秘书长的工作,彰显了中国“礼仪之邦”的风采,也传达了中国努力配合国际气候工作的积极态度。在发言的最后,例句(5)强调了国际社会深化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性,同时抒发了未来可期的美好愿景,为各国铆足干劲、共迎挑战提供心理支持,凸显了语言的力量。

例句(4)中方高度赞赏和支持古特雷斯秘书长倡议举办这次峰会。

例句(5)我相信,只要各国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建成一个清洁美丽、共同繁荣、命运与共的美好世界!

2.人际功能

在语气系统方面,分析发现该语料中陈述语气与祈使语气的使用占绝对优势。陈述语气旨在告知信息,使语篇带有强烈的描述性,展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所作的努力及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的愿望。而祈使语气则是意在提出要求、呼吁行动,加之发声体为中方代表,话语执行力强大,二者相结合使语篇渗透出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达到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语用效果。

在情态系统方面,该语篇中情态动词“要”的使用频次为10次,“不可能”1次,“一定”1次,可见该语篇的情态值较高,语篇包容性较低。张瑞杰提到,情态值叠加经验意义取向传递不同的生态意义[19]。因此,发言人通过运用高情态值的情态动词,提升了自身的责任程度,将语篇的生态保护性意义发挥到极致,最大程度凸显了生态价值。

从态度系统上看,例句(5)中发言人使用了“清洁美丽”“共同繁荣”等正面鉴赏资源,在寄托美好夙愿的同时表达了对未来全球生态的肯定和自信。发言者在例句(6)中呈现出一种积极情感,情感缘起于帮助国际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一种生态保护型行为。另外,所选生态话语遵循自然本位标准,对生态保护行为进行了正面判断(自身环保案例可为他国借鉴)。

例句(6)我们汇编了森林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等30余个示范案例……相信这些案例将给各国提供有益借鉴,以更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总体来看,所选语篇呈现出正面、积极、肯定的态度,映射出中方代表对自然持有的尊重及响应国际社会重视生态建设、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号召。

3.语篇功能

首先,在主位推进模式上,此次发言的主谓推进模式主要以延续性为主,即前一句话的主位延续成为后一句话的主位,如例句(6)第一句的述位为“汇编了森林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荒漠化防治等30余个示范案例,展现了……巨大综合效益”,在第二句中延续为代词“这些”。

然而,发言并不是以单一模式重复推进语篇,而是采用了混合推进的复合模式构建语篇,如在例句(7)中,第一句话的主位是“一是”,部分述位为“人与自然关系”,之后延续为第二句话的主位“人与自然”,而后第二句话的主位又称为第三句话的部分述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延续型与交叉型的一种复合。发言人此时意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复合方式使多个句子的主位与述位之间相互联系,实现了语篇的外在衔接和内在连贯。

例句(7)一是为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带来新视角。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我们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最大限度发挥自然的促进作用,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性。

其次,从衔接方式上看,所选语料广泛使用了照应、词汇衔接这两种手段。

(1)照应

在发言中,语篇共计使用了6次人称代词“我们”,照应了前文提到的称呼语“女士们,先生们”,即广大受众,实现了人称照应。例句(6)中,“这些”照应了第一句的“30余个示范案例”,通过运用指示照应从“站在自己的角度阐述绿色发展道路”到“站在国际社会的角度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实现了同一语段的主题转换。此外,发言人还运用了比较照应,如“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通过隐喻的使用强调了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促进经济发展平衡的可能性。

(2)词汇衔接

词汇衔接又可以分为词汇复现和词汇同现两类,二者都对语篇的发展起衔接作用。在此次发言中,发言人多次运用到了词汇复现及词汇同现的词汇衔接手段,如例句(7)中多次出现“人与自然”,使用了词汇复现的方式实现了语篇的衔接,同时也起到引起受众注意、加深印象、点明主题的作用。同样,在该例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及第三句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均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话题,往往会同时出现,促进语篇衔接。

除此之外,发言人还使用了少量的添加类连接词,如“也”“并”,但总体来说,语篇呈现隐性衔接的态势,语义衔接占据主导地位。

五、结语

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对具有典型性的生态话语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生态观念和意识形态,促进生态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建立了多维度的生态话语分析模式,从生态观、语境、语言本体三个维度剖析具有国际色彩的典型生态话语—— 中方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的发言。首先,发言突出了“和而不同,互爱互利”的生态观。其次,此发言在兼顾受众文化语境及情景语境下,传达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责任担当及各国携手合作、共建全球生态文明的夙愿。最后,本研究围绕三大纯理功能展开语言本体层面的分析,概念层面以物质过程和观念过程的句子为主;人际功能方面主要使用了陈述语气、祈使语气及高情态值情态动词,呈现出正面、积极、肯定的态度;语篇功能层面采用了多样的主谓推进模式,使用了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及词汇复现、词汇同现等衔接手段,实现了深层次的语篇衔接。

猜你喜欢

例句气候变化语篇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