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档案产业研究现状及展望★

2021-08-05徐玉婷高慧筠

山西档案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研究发展

徐玉婷 高慧筠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南京 210023)

0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信息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市场化、产业化及信息化理念逐渐渗入到我国各行各业中,档案产业愈发引起我国档案学界的关注与重视,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档案学界便开始了对档案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在实践领域,我国档案外包机构、文件寄存中心、文档服务中心及各种档案事务所等机构相继产生,并逐步形成了以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为主体从事档案社会化服务的盈利性行业。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依托政策力度不足、产业内规范不足、专业人才不足等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档案产业尚未得以大规模开展。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对我国档案产业实践的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文献来源与研究概况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作为国内研究文献的主要来源,以 “档案产业”为主题检索词,同时取消“中英文扩展检索”,进行精确检索,共计检出290篇文献。剔除新闻报道类、纪实类、文学类等不相关文献及重复性文献后,仅剩171篇相关文献,包括8篇硕博论文。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当前档案产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不足之处。

对我国档案产业领域相关文献年度发文量进行计量统计并绘制年度发文趋势图(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我国档案产业领域相关文献的探讨自1985年开始,并在1993年前后迎来了第一个研究的小高峰,联系实际可知,党的十四大召开后,我国档案部门紧跟改革步伐,积极探索第三产业,自1992年诞生了我国第一批档案中介机构后,关于档案产业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文献数量一直不多。伴随着档案中介机构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相关的问题亦随之日益凸显,吸引了我国众多档案学者及档案工作者的关注,自2001年开始我国档案产业领域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逐渐增多。2002年党的十六大强调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相关实践进行大力扶持,所以这一时期档案文化产业的相关研究得以快速增长。随着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我国档案学界又再次加大了对档案文化产业的研究,相关研究在2013年再次迎来一个高峰。由此可见,我国档案学界在档案产业相关领域的研究受我国政治政策的研究较为明显,自1985年以来,年度发文态势虽有较大起伏,但整体态势呈现上升状。

图1 有关“档案产业”的论文总体趋势分析

对检得的171篇期刊文献的来源进行粗略统计后发现,有关档案产业的研究均集中发表在档案界内的期刊上,这表明我国档案产业的研究还局限于档案领域内,没有引起其他学科的关注。按照期刊发文的数量对检索结果进行排序(如图2所示),经统计分析后发现,前5名分别为《兰台世界》、《黑龙江档案》、《北京档案》、《中国档案》与《档案与建设》,且各刊刊登的相关研究文献数量相差无几,余下的大致均匀、零星地分散在档案专业期刊中。这表明档案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档案产业领域相关论文的论文数量量少且较为均衡,档案专业期刊在档案产业领域相关文献的收录的数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前5名中的北大档案学核心期刊有3本,其中《档案学通讯》和《档案学研究》均未上榜,这表明我国目前对档案产业方面直接相关的研究并不多,档案产业领域相关文献的研究质量及研究深度仍有待加强。

图2 有关“档案产业”的论文期刊来源统计分析

2 主要研究内容及学术观点

对检索结果进行系统归类分析后发现,我国在档案产业领域相关文献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相关概念辨析、可行性争辩、实践探讨以及发展策略的构建四个方面。

2.1 档案产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我国档案产业领域内相关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档案产业及相关概念的探析上,涉及到的概念主要有“档案产业”、“档案信息产业”和“档案文化产业”三个方面。

2.1.1 档案产业

对档案产业的含义不同学者理解的侧重点不同。首先,明确档案产业的性质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非公益性事业。如许元[1]等人认为,“档案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档案产品和服务的经营性行为”;“档案产业是指从事档案产品生产和提供档案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其次,档案产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彭明发[2]等人认为,“所谓档案产业,就是以满足社会对档案或档案对社会的某种需求,通过对档案的物化劳动和活化劳动过程,向社会提供一种特殊的“产品”和满足档案生存发展的物质需求,带动与档案有关的系列生产要素的过程。”

结合上述要素,甘玲[3]认为档案产业是档案事业与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相互融合的结果。严永官[4]认为档案产业是各企业以商业化运作模式,从事各项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等业务工作的经营活动及其财产的总称。

2.1.2 档案文化产业

最早使用档案文化产业概念的是毕兰可[5],认为发展档案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并且拥有广阔的前景。方立霏[6]认为档案文化产业的手段是推广档案整理理念和保管技术、传播档案文化内容,目的是实现全社会和个人档案意识的提高、推动全人类档案获得更好保管。就是以档案和档案工作为依托,搭文化的台、唱经济的戏,力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上海市闸北区档案局[7]认为:档案文化产业就是指在档案的内容、档案工作的技术、设备、人才等的基础上产生的档案文化产品、文化技术等非公益档案文化或经营性档案文化。杨松波[8]从文化产业的视角出发,认为档案部门将文化艺术产品和服务推向市场,通过企业化经营管理来促进产品和服务向规模化发展。

2.1.3 档案信息产业

虽然一直有学者提出要发展档案信息产业,但是还没有人明确对档案信息产业进行定义。但是相关的表述中也有对档案信息产业的认识,如李兆明[9]认为档案信息产业的内容是生产档案信息产品,其出现不仅仅出于档案界的美好愿望而产生的,更反映了一种社会客观需求,是应信用社会背景呼唤而出的。

关于档案产业的概念至今未取得统一认识的原因跟政策背景息息相关。一方面“档案产业”的争议性,使得很多学者出于避免争议和回避敏感问题的考量,就有意忽略了这一概念,另一方面,“档案信息产业”和“档案文化产业”的出现与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背景分不开,导致很多学者更青睐于后者的表达。但是,笔者认为无论是“档案信息产业”、“档案文化产业”和“档案服务产业”都可理解为档案产业的种概念,是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新概念,都有其可取之处,但笔者认为一方面档案文化产业并不能完全概括档案领域的所有产业内容,另一方面提倡发展档案产业并不意味者赞成档案产业化,所以更倾向于“档案产业”的表达,其内涵应该涵盖了档案文化产业。

2.2 “档案产业”可行性的辩论

由于档案的基本特性和档案人的传统保守思维模式,注定了“档案产业”的发展会颇具争议。目前,国内对于发展“档案产业”有不同的看法,然而这又与由档案产业的主体争议密切有关。

2.2.1 可行性之争

“档案产业”这一概念刚崭露头角时,就饱受争议,很多学者出于对档案事业性质的考虑不支持发展档案产业。例如陈姝[10]认为档案是一种公益性文化,是不能归属到文化产业当中的,并且从我国档案工作的体制与市场的机制之间的不匹配来说明档案产业化的不可行性,把提倡发展档案文化产业,促进档案的产业化视为短视的行为。肖文建[11]指出“档案产业化”在理论上站不住脚、“档案产业化”在实践上行不通,应当走出“档案产业化”的误区。还有认为“档案产业化”是不科学的。所谓“档案产业化”是指档案事业产业化,实质是把档案看作一种商品,势必会损害档案事业的社会公益性,是不足取的[12]。安兰田[13]拿教育产业化作比,提出档案跟教育一样属于准公共产品,档案馆不可因经费拮据而大谈特谈产业化。

以上学者都认为档案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是不能进入市场产业化的,否则必将会不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

相较于反对发展档案产业的,更多学者则表示了不同看法。如,胡懿[14]提出莫轻言向档案产业化说不。郑辉[15]提出发展档案文化产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空前增长,要求提供更多的档案文化服务,以满足人们的文化精神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文化产品也具有商品属性,档案文化服务也必然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操作,档案文化消费的结构也日益呈现出由消费者自主选择的立体化、多样化格局,顺应这一规律,必须积极推进档案文化的产业化、市场化。

胡振荣[16]不仅支持发展档案产业,还在《我国档案产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及对策》中通过阐述我国具备促进档案产业大发展的条件论证了我国档案产业潜力是大的,前景是好的。首先是政策环境,涉及到发展档案产业的文件数量不少,而且国家统计局把档案馆列入了“其他信息相关服务类”。其次,从国际经验和市场潜力来看,发展档案产业都是势在必行的。

2.2.2 档案产业的主体之争

围绕档案产业的可行性之争其实质就是关于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机构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合理性讨论,只要确定由什么样的机构来实施档案产业即明确档案产业的主体似乎就可以结束这种争论。

有人出于对档案馆的未来发展定位考虑将从事“档案产业”的主体认定为以档案馆为主体的传统档案部门。如“档案馆人应做发展档案文化产业的先行者,档案馆做档案文化产业应是其基本任务和工作职责之一”[17],“发展档案馆文化产业是档案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18]。

但吴国辉[19]等人就档案部门积极开展档案文化产业探讨的现象进行了冷思考,提出“档案馆不是开展档案文化产业的主体”,并从国家政策及客观条件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档案馆作为国家对文化事业单位,其主要只能是向社会提供无偿的或近乎无偿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同时又依赖社会大众的支持维持组织运作,所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严永官[20]也认为从我国的国情与现状出发,以档案馆为主体的传统档案部门没有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脱胎换骨,是不可能成为从事“档案产业”之主体的。因此无论从社会发展的实践需要,还是从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的许可来看,从事‘档案产业’的主体只能是各涉档企业。”

但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档案中介机构应该才是建设档案产业的主体力量。如张宝兴[21]认为档案中介机构是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的,自收自支,独立核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是直接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个人代办档案事务的社会性服务机构。宗培岭[22]认为档案中介机构是指介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社会之间提供档案业务服务的社会中介组织。而贺吉元[23]认为所谓档案中介机构,是指档案局馆为了转变职能和强化功能而建立的为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提供档案事务服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媒介组织。

档案中介机构无论是作为一种协调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团体,还是一种更有效地提供社会服务的机构,应具备以下一些特征:独立性、沟通性、专业性、有偿性、公益性[24]。其根据不同性质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根据业务职能分[25],可分为组织协调型,如档案培训中心;业务操作型,如档案整理中心;技术操作型,如档案鉴定中心;综合业务型,如档案咨询服务中心。根据存在形式分[26],可分为档案事务所、档案寄存服务中心、档案科技信息服务公司。根据所有制性质分[27],可分为国有型、民营型、外资型。根据生成途径分[28],分为体制内档案中介机构、体制外档案中介机构。

因此,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公共档案馆才是其发展的最终方向,让其作为自负盈亏、以盈利为目的的主体直接参与档案文化市场竞争,对市场甚至档案馆本身都是不允许的。而档案中介机构作为位于市场与档案馆之间,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又能以自负盈亏的法人姿态出现在档案文化市场上,是当下不错的选择。已有实践也表明,以档案中介机构为主体建设档案产业,档案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是可行的,因而发展档案产业也是符合时代趋势的。

2.3 档案产业的实践探讨

许元[29]提出档案产业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自发阶段,把高档案产业当做“以档补档”的手段;二是自觉阶段,仅把发展档案产业当做文化发展战略来对待;三是自由阶段。发展档案产业作为整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把档案产业的推动与整个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处理。并且认为我国的档案产业发展即将进入第三阶段即自由阶段,处于转型阶段的档案产业,存在问题也很多。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档案产业的整体发展问题,一是档案中介机构暴露出的问题。例如胡振荣[30]对我国档案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缺乏行业的规范引导和管理;二是产业发展规模偏小、偏散、偏乱;三是依附性较强;四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缺乏专业知识;五是知名的产品和品牌少。档案中介机构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业务种类少,服务手段单一;针对档案中介机构的法律法规发展滞后,制度保障不到位[31];行业规模小,综合实力有待提高。大部分地区中介机构分布零散,机构间缺乏合作和资源共享,难以形成行业集中发展的态势。档案内容匮乏和档案开发成果的单一化,原创性的匮乏。粗看档案信息不少,细分析则内容单一,品种单一;面向领导机关的多,面向研究人员和广大公民的少,有地方和单位特色的更少。仅从档案编研成果的数量上看,似乎成就巨大。但是其质量,令人担忧[32]。

2.4 关于档案产业发展策略构建的研究

针对上述问题,学者也提出诸多对策。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针对发展档案文化产业的建议,一是解决档案产业共性瓶颈问题的设想。

首先要端正态度,开展档案产业“思想要积极,行动要谨慎”,既要看到美好的前景,又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既要紧跟世界和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又不要跟风、刮风;既要从档案事业、档案部门的实际出发,多搞试点,又不要一哄而起,头脑发热,忘乎所以[33]。

张晓玲[34]在《论城市文化建设中档案文化产业发展功能》中提出“档案产业作为新的文化业态,必须突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利用手段和开发模式,加快发展步伐,提升产业规模。一是要各级政府和档案部门更新观念;二要拓宽发展渠道,逐步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筹协调机制;三要创新开发模式,要围绕扩大成果受众、适应社会需求和推进知识创新的目的,坚持传统开发与现代开发并轨、公益性开发与商业开发并重、自主开发与合作开发并举,走多元化、多层次、多模式开发之路。杨柳[35]对于如何发展档案文化产业,提出可以通过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制作档案复制件、打造档案文化精品来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创建档案咨询服务中心,举办档案展览来发展档案文化产业。

针对“档案产业”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严永官[36]创造性地提出了“档案产业园”,就是要“由政府或有条件的国有企业牵头,为实现档案服务产业集约化管理而创立,由各类商业性档案服务企业入驻,经营档案管理和利用中需要的软硬件等各项服务,企业之间能够起到相互协调作用的特殊区位环境。”它有这样几个优势:“一方面,商业性档案服务企业通过一个时期的发展,遇到了深化发展的阻力,需要寻找集约化发展之路;另一方面,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也为这一地带的失控而颇费脑筋,正在寻求强化管理和监督的有效途径。”

3 结论与研究展望

3.1 相关结论

目前关于档案产业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档案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等方面,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档案产业的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研究中仍存在不足:

第一,从研究成果的数量来看, 总体上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热度不高、成果数量有限,通过笔者的检索, 截止到目前为止准确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不足200篇, 近四年每年发表的论文约为23篇,远远低于档案学其他领域的研究。

第二,从研究成果的质量来看,泛泛而谈、浅尝辄止的论著较多,真正有深度的、有分量的论著较少。经笔者粗略统计,该领域的研究文章发表在档案学核心期刊很少,发表在《档案学通讯》或《档案学研究》这两部权威性期刊上的更是屈指可数,这表明该领域论文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目前尚无发表一篇博士论文,说明此领域的研究深度具有一定的欠缺。

第三, 从研究内容来看,一方面研究选题有盲目跟风的现象。对于档案文化产业的研究,档案界的有识之士看准了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契机,试图在其中分得一杯羹,因此开始了该领域的研究。2003、2004年学者们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但是在争论双方没有完全达成共识、也没有人为档案文化产业发展指出明确方向的时候,此种讨论似乎悄无声息的停止了。所以,目前学界对于档案产业的研究有雷同现象,大都集中在宏观层面上的理论争辩,对于实际发展档案产业的实践指导还不强。另一方面,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成果甚少。档案产业的建设是一项需要由多个学科门类共同参与的工作。因此,档案产业建设研究的不仅是档案学科自身的问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与实践的支持,更需要档案学者引入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但目前这种跨学科、交叉学科研究在档案产业研究中还是不多见,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学者对档案产业建设研究的思路和视野。

3.2 研究展望

以上问题折射出国内档案产业的研究距离成熟尚需时日,但蕴含广阔前景。为早日完善档案产业的理论框架以期指导实践的发展,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研究档案产业的问题不应把视线局限于档案这一方小天地,而要放宽视线,积极与图书馆、博物馆、管理学以及计算机学科等领域对话与互动,借鉴其理论与成果,启发思路,丰富研究切入视角。另一方面强化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注意平衡特殊和一般的研究内容,加强调研,有针对性地展开实证性的探索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的发展。

3.2.1 夯实基础理论研究

基础理论研究应转向更深层次,完善档案产业领域相关理论体系。现有的档案产业理论无法支撑起档案产业的平稳运行,缺少系统的理论框架研究。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以此形成以档案产业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打牢基础才能看清、研究、解决更深层次的问题。

3.2.2 加强实证研究

借助文献调研,笔者发现实证研究较匮乏。实证调研性的文献为数不多,绝大多数学者只是从理论思辨的角度阐述问题,鲜有立足档案产业的实际情况做实证分析的研究。此外,相关研究应当注意体现出时代特色,发展档案产业本就是新时代环境下的要求,所以发展档案产业一定要考虑时代背景对档案产业发展的影响,深刻认识档案产业实践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策略。即要掌握实际,指导档案产业建设实践工作的发展。

3.2.3 完善法律规范研究

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引导发展,档案产业的发展易陷入瓶颈期。当前缺少对支持档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规范的研究,完善此类研究以期用研究来推动相关法律规范的落地实施,合理的工作规范会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如国家档案局于2020年5月新出台了《DA/T 68-2020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对商业性档案服务机构的保管、档案数字化服务和档案管理咨询服务作出了规范化要求,在2017年8月出台的《DA/T 68-2017档案服务外包工作规范》和《DA/T 67-2017档案保管外包服务管理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补充,进一步完善了档案产业的行业规范,为档案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基础。

3.2.4 探索产业集群式发展

当前档案产业发展面临瓶颈,分散经营、规模小、服务内容单一等档案产业共性问题使得档案产业应该重新探索新的组织模式以便突破困境。诸多新兴行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大都也会遇到如此问题,这些问题单凭某一个组织的力量是很难被改变的,积极探索档案产业集群式发展,增强档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应对能力。通过形成规模效应,不断优化商业性服务机构的业务流程,促进合作降低创新成本。鼓励发展档案产业链,依托档案产业联盟的形式实现落地,打造有规模的档案产业园区,形成档案产业的新业态。

4 结语

发展档案产业既是顺应时代的潮流,也是出于档案行业自身的需要。档案产业的发展必将为整个档案事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进而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发展档案产业不是空中楼阁, 它是现实的和可行的, 档案产业已经初步形成并有望获得更大的发展。要实现档案产业发展壮大, 就要夯实档案产业基础理论、加强实证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探索产业集群式发展等方面的研究,以期通过理论研究来推动实践的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孟津县文化产业发展调查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