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平板试验诱发老年女性血管迷走性晕厥1例

2021-08-03陈飞

心电与循环 2021年4期
关键词:本例冠脉心电图

陈飞

患者女性,59岁。因“反复胸闷不适2个月”于2020年12月21日至诸暨市人民医院就诊。2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患者出现胸闷不适,以胸骨中段为主,范围约手掌大小,伴有烧灼感,偶有胸部隐痛,伴肩背部酸胀感,休息3~5 min可缓解。近2个月来,上述症状反复发生,遂来本院就诊。体检:体温36.9℃,脉搏6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5/60 mmHg;心界不大,心率60次/min,心律齐,心音中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拟诊为冠心病、心绞痛;遂行运动平板试验。试验前患者心率68次/min,血压130/68 mmHg,心电图检查示:部分导联ST段呈下斜型压低,见图1。采用BRUCE运动方案至4 min 52 s时,患者出现体乏、气促等不适,要求终止运动,未达次极运动量心率,此时患者心率108次/min,血压168/73 mmHg,心电图见图2。终止运动后1 min 50 s,患者突感头晕、恶心,面色苍白,随即出现晕厥,一过性意识丧失约15 s。后行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确诊为VVS(混合型)。此时患者心率51次/min,血压84/43 mmHg,心电图检查示:下壁、前壁、前侧壁导联ST段出现较运动前进一步压低现象。给予抬高双下肢、静脉补充平衡液处理后,患者神志迅速恢复,但乏力、苍白、出汗、恶心等症状持续约8 min。平板运动试验结论为阳性,遂转入心内科住院治疗。入院后,肌钙蛋白I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心电图检查未见心肌梗死样改变,临床诊断: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给予抗血小板、抗凝、调脂、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后择期行冠脉造影,结果提示左冠状动脉主干未见明显狭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50%狭窄,中段70%狭窄,回旋支未见狭窄,右冠状动脉中段70%狭窄。

图1 患者运动平板试验前的心电图

图2 患者运动平板试验时的心电图

讨论机体在交感神经活性减弱以及迷走神经活性增强时,易引发VVS,主要临床表现有明显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1]。目前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者可发生猝死。对冠心病的早期发现与治疗,可减少猝死等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2]。运动平板试验具有无创、经济等优点,常被用于冠心病的临床诊断[3]。它是一种分级负荷试验,常见并发症有头晕、胸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晕厥等。其中VVS属于良性晕厥类型,在患者精神紧张、过度运动、饥饿、发热或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易发作,其发病机制是基于Bezold Jarisch反射引起的。此外,神经递质以及血管活性分子(如儿茶酚胺、腺苷-5-羟色胺等)的作用、脑血管调节功能异常以及心理因素等均可能协同参与VVS的发生[4]。VVS发病人群以女性居多,发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略有增加,这可能与不同年龄阶段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调控能力存在差异有关。老年患者表现出自主神经功能减弱,由卧位转为站立时心率加快及血压增高不明显,易引发VVS[5]。本例患者59岁,运动平板试验中发生VVS,可能与其年龄有一定的关联。

图3 患者运动平板试验后的心电图

本例患者随运动分级的增加,心率加快,血压增高,由于体乏而不能耐受运动,在未达到次极运动量心率时被迫终止运动。运动后的恢复期心率骤减,血压下降,引起一过性的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考虑是剧烈运动引起的儿茶酚胺过度分泌,刺激心脏β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和血管收缩,同时刺激压力感受器,信号传导至心血管调节中枢,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迷走神经活性增强,从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率减慢、脑供血不足,最终引发晕厥[6]。同时,冠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右冠状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运动平板试验虽没有诱发心绞痛症状,但从心电图上可发现运动诱发前间壁、前壁、下壁的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搏出量减少。因此,不排除本例患者合并心源性晕厥。

综上所述,临床实施运动平板试验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试验过程中应严密监测心率、血压,观察有无眩晕、冒冷汗等症状;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猜你喜欢

本例冠脉心电图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丰富多彩的分式方程的根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都是忽视“O和1”的错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