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丘陵山地农田宜机化改造实施路径的选择

2021-08-02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张学林

农机科技推广 2021年3期
关键词:机化农机化高标准

○青海省农牧机械推广站 张学林

在推进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的道路上,占青海耕地很大比重的丘陵山地一直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农机作业条件差是制约青海农机化发展的短板

推进农机化向“全面、全程、高质、高效”发展,需要着眼青海农机化发展的薄弱区域,从“补齐短板”入手。

1.地形地貌复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的农机作业条件差青海的农牧业生产具有农牧结合的特点,畜牧业用地面积大、农业耕地少。青海东部农业区占全省总耕地的70%,是农机化水平提升的难点地区。区内川水、浅山、脑山耕地并存,浅脑山地占到76%,地块小且分散,多呈“小坡碎”状况,1~2亩左右地块居多,边角地、不规则地,加上土地分割给各家各户,人为地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田间道路崎岖而窄小,机耕道建设严重滞后,有机无路走、农机下田难,导致可进地的机械以中小型为主、大中型农业机械多数难以通行。进地难、作业难、存放难,是制约青海东部农机化发展的瓶颈。

2.种养制度多样,投资回收较慢,导致适用机具研发难度大区域内种植马铃薯、油菜、小麦等多种农作物,种植模式、种植品种和管理办法各不相同,需要的农机化技术装备多样,但市场需求量少,而小田块农机投资效益低、售后服务的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农机生产企业不愿投入较大精力和财力进行技术攻关,造成关键环节机具“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突出。即使已经开发生产的适合地方特点的特殊、小众机具,也由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不够成熟、标准大纲体系不完善等原因,难以取得鉴定证书而不能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特”机型的研发。

3.管理体制、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导致服务能力弱除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外,省级及以下各级财政用于支持农机化、特别是针对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项目和资金几乎为零。近年来,青海省农发、国土、水利、农牧等部门通力协作,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要求,通过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复垦整理开发等项目资金投入建设了446万亩高标准农田,从一定程度上夯实了农业生产物质基础,取得了成效,但农机作业条件薄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其一,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多以治水、改土为重点,并没有考虑农田改造的宜机化。其二,扶持力度不大。中央财政补助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每亩1000元左右,但青海建设高标准农田每亩投资一般在2200元左右,进行丘陵山地农田宜机化改造需要的资金更多。扶持标准偏低制约着青海宜机化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速度与规模。其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国土、农业综合开发、农牧、水利等各部门分头组织实施,缺乏统一的指导性规划和规范的建设标准,项目安排衔接存在困难,有地块建设重叠、资金投入重复的现象。

二、青海省丘陵山地农田宜机化改造实施路径的借鉴与选择

重庆是丘陵山地的典型代表,地理条件和现有机具状况与青海东部主要农业区颇为类似,其农业发展也曾经面临很多与我们相似的问题。重庆农田宜机化改造的思路、经验、做法对青海省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加快提升青海省农牧业机械化水平,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1.提高农机作业便利化水平

第一,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建议将农田宜机化改造纳入青海省农机化发展的法规中,依法予以支持。由市、县区人民政府推动农田宜机化改造,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组织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

第二,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建设项目,重点支持浅脑山区“小坡碎”地块,推动农田地块小并大、短并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将宜机化与乡村振兴、两区划定、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实现农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

第三,配套建设满足大中型机具通行条件的机耕道。在东部农业区和环湖地区、海西灌溉农业区等地区,按田块状况和机具类型,建设3~6m宽度的田间道路,使田间地块达到宜机化要求。

2.改善农机作业配套政策及设施条件

第一,落实设施农用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用地、农业生产用电等相关政策,支持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加强生产条件建设。

第二,合理布局农机具存放和维修、农产品初加工和农产品产地储藏保鲜、烘干等农机作业服务配套设施。将晒场、烘干、机具库棚等配套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

第三,依托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建设区域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中心和农机综合服务站所,提高农机快速救援、机具抢修和跨区作业实时监测调度等能力。

3.开展薄弱环节农机装备研发集中资金补重点、补短板,有目的地研发一些青海急需的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的农机产品,促进草地畜牧业、林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东部地区优先推广中小型农牧业机械,加大马铃薯、杂交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及粮食深加工机械的引进、研发和推广;环湖地区重点推广应用粮、经、饲机械,大力发展先进适用的大中型农机具,发展牧草种植、收获、保鲜、储运及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柴达木地区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机械、牧草生产及枸杞、藜麦生产机械化;三江源地区重点推广应用牧草补播、生产机械和畜产品采集、加工机械。

一方面,增强省内农机生产企业研发生产能力,加紧蚕豆联合收获、藜麦收获、胡萝卜收获、大蒜种植收获等急需机具的研发,在省内科研院所、生产企业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积极与省外农机研发生产制造机构联合,委托研发生产。

另一方面,针对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残膜回收、高密度大方捆机等环节短板,通过技术引进、培训、试验示范等措施,加快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实现当地空白机械提档升级。

猜你喜欢

机化农机化高标准
基于“脾胃内伤”辨治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洋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队伍现状及对策
必须为县域农机化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重庆: 2025年宜机化农田面积力争达到1000万亩
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工作室专家深入酉阳县车田乡开展宜机化技术扶贫
重庆市农机总站召开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培训暨工作推进座谈会
加快促进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健康发展的思路探究
新形势下农机化技术推广方式方法创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