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检字法研究对清乾嘉时期篆书艺术之影响

2021-08-02杨帆

大学书法 2021年4期
关键词:部首篆书

⊙ 杨帆

引言

中国古代字书次第列文的两大系统是偏旁隶字和声韵隶字,《说文解字》和《说文解字篆韵谱》,《类篇》和《集韵》,《汗简》和《古文四声韵》,便是这样的姊妹篇。两种隶字方式性质不同,亦各有优劣。许慎建立据形系连、共理相贯的原则,以540部分属9353文,然据宋本《说文》看,其卷首之标目仅按卷次列部并注音切,卷十五上《说文目》则分卷列部并注明部目数,这是颇不便研经或写篆检字之需的。徐铉《说文解字篆韵谱·序》云:“方今许李之书仅存于世,学者殊寡,旧章罕存,秉笔操觚,要资检阅,而偏旁奥秘,不可意知,寻求一字,往往终卷。”[1]因此才有徐锴《说文解字篆韵谱》之作相辅而行也。凡习篆以《说文》为根本,乃历代篆书创作之共则,元代书家吾衍从写篆的角度指出:“字有古今不同,若检《说文》颇觉费力,当先熟于《复古编》,大概得矣。”[2]北宋张有《复古编》是以《说文》为本的正字专书,以四声隶字,被吾氏作为篆书创作备检《说文》之辅助工具,因其便检也。元明时期所流行的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以声韵隶字,亦颇便检字,然清世学者以其改乱许书次第而尽弃之。自清初《说文》毛氏“汲古阁本”出,徐锴《韵谱》与李焘《韵谱》以其自身存在缺点而逐渐不甚行矣。[3]《复古编》《字汇》《正字通》《康熙字典》诸书便于查阅,但究非《说文》本书。不过,这些书却给清人治《说文》以启示,在《说文》学兴盛的乾嘉时代,学者们特注意于检字法之研究,为读书习篆确实提供了不少的方便。

黄侃云:“《说文》出,而后有真正字书。”[4]《说文》而后,历代辑录文字的专书,在文字学的发展中曾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胡朴安的《中国文字学史》,就把文字学分为文字学书时代和文字学时代。[5]近代以来,字书又专指解释文字形、音、义,以备检索的工具书,又称曰“字典”。梁启超以为“字义学即是字典之学”[6]。实际上,字书作为文字学之重要部分,既汇集了文字学成果以资研究,又可备翻检查阅之需,而附翼于各字书的检字条目,更为查阅正文提供了便捷。由于字书最早用于童蒙的识字课本,因此还兼作习书文字之范本。《说文》作为千古字书之祖,既有对隶属540部首的9000余字的解说,也有卷首540部首的标目,早已具备上述各种功能。检字法专书的出现,不仅成为经史小学研究之辅翼,也对篆书创作提供了检难字、僻字之便。清乾嘉时期《说文》学盛行,检字法的研究亦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各种检字专书,多附于各字学研究专书的检字目,皆纷纷而出。今举几种有代表性的检字专书,述之如下。

一、桂馥、王筠《检说文难字法》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称,《检说文难字法》一卷,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桂馥家抄本。道光十四年(1834)春,王筠[7]复就桂书之名,别辑一本,然其时王氏并未得观桂氏原书也。[8]道光十五年(1835)九月,王筠复至都,方得见李方赤藏桂未谷原本。

徐锴 《说文解字韵谱》(部分) 选自元延祐三年『种善堂刻本』

桂书之体例,以笔画多寡为次,然不载部首,而部中字则注明部首。如“天”字,先注“一上”于右,谓是字部属在《说文》卷一上;又注“一下”于左,谓是字在卷一上第一页之下半页。王书虽仍以笔画为次,但同一笔画所收难字,皆以部首与部属分列之。所谓部首者,《说文》540部也,下注该部首字见于何篇何卷;部属者,部首所隶之字也,下注该字见于何部何卷何页。王氏所指页数,所据者为《说文》“汲古阁本”,若据《说文》“平津馆本”与“藤花榭本”,则页数不符。然“毛本”展“宋本”一页为两页,若合二为一,即是“平津馆本”与“藤花榭本”页数矣。

桂书收难字的原则大体与王书同,即隶体与篆文大异者、虽不异而卒难辨识者、重文之不从本部首者、从部首之省文者、合三字四字为一字者,概收之;古文不知所从部首者及易检者,概不收。因此,《检说文难字法》便只针对难检之字,非就《说文》全本之检索也。

桂书为寄赠翁方纲者,故未有刊本行世,私藏稿本自然不会产生什么影响。王书出后,有旧刻行世,但书中讹误较多,如某字在某部及某卷页,每有不合者。1931年秋,有鲍鼎者得王氏旧刊,其弟子许德昌复依段氏《说文注》,校其错讹字,手自缮写,付之石印,即许氏重校订之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然《说文》检难字之书,必权舆于桂未谷,而王筠步其后焉。

二、许巽行《说文分韵易知录》

乾隆五十七年(1792)五月,许巽行[9]著成《说文分韵易知录》,凡十卷。

许氏熟于经史典籍,吏治之暇,手不释卷,日日丹朱,尤邃于《文选》《说文》《尔雅》及音韵之学。尝校正《文选》十卷,正讹辨谬,增删注释,博引繁称。又注《说文》,考核精备,较之段注《说文》,尤见精确。

许氏《说文分韵易知录》的特点,在于兼徐锴《说文解字篆韵谱》与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之长而弃其所短,专取便捷易知,易于寻检。[10]书名署“分韵”者,盖以平、上、去、入四声隶字,自东起甲止。其所以“易知”者,则前五卷次第《说文》正文,将部首字编分,卷一上平、卷二下平、卷三上声、卷四去声、卷五入声,偏旁随部首编列于下,亦分四声为先后;后五卷则将《说文》杂列各卷之重文捡出,仍以四声次第之,列为专类,系以部首,使不易检阅重文的难题得以解决。某些字以今文求之鲜能寻检者,则于卷首次以《说文分画目录》,自一画至二十六画以上者分隶之。由于改以四声隶字,不复见《说文》原文与徐铉新增402新附字之别,故于新附字下增一“加”字以区别之,这就使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混而不分的缺点得以改进。因此,全书较之徐、李《韵谱》,则一目了然,尤为易检,固当不负“分韵易知录”之名。

此外,许氏看到《说文》凡有一字有形体微异而训义各殊者,或一字两用今古异文者,或有音义训诂各有不同者,有经典相承猝难厘正者,皆引用各字书,于圈外附以按语。这也使许氏书的编撰具有相当深度且有严谨的学术品格,非仅为专便学者检阅之书也。是录校定改正之本,许氏主要采自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天启七年(1627)重刊本”,又参以“陈大科刻本”“毛氏汲古阁本”“朱筠刻本”“汪启淑刻小徐本”,故尤为精详。

光绪三年(1877)夏以迄光绪五年(1879)秋,《说文分韵易知录》由许巽行玄孙许嘉德刊成于当湖书斋。书篆兼校核者为德清蔡沅,蔡氏亦精于古学,善篆能书,寝馈《说文》有年,故是书之堪校亦称精善。今世所行者,即光绪五年(1879)许嘉德刊行之本。

三、毛谟《说文检字》

嘉庆二十一年(1816)闰六月,毛谟[11]校正旧作《说文检字》二卷,并付之梨枣。[12]

本书仿《康熙字典》之次第,重新编排《说文》9353文,即不遵《说文》540部首之次,改以楷书字形结构,列为214部,并以笔画多寡为次。以十二子将《说文》全书分为十二集,子集是部首为一、二画的字,丑、寅两集是部首为三画的字,卯、辰、巳三集是部首为四画的字,午集是部首为五画的字,未、申两集是部首为六画的字,酉集是部首为七画的字,戌集是部首为八、九画的字,亥集是部首为十画以上的字。正文中于每部目字下,皆注明部属字数,如“一”部,于“一”下注“文二十一”,谓此部有二十一字。各字则只出楷书字形,又于下方双行夹注该字见于《说文》何卷何页,如“一”部“丁”字,右方注“十四下”,谓是字见于《说文》卷十四下,左方注“八左”,谓是字在本卷第八页左半页。然嘉庆末《说文》重刊本已出若干种,毛谟原刻本并未说明所据为何本。姚觐元云:“当先生成书之时(嘉庆丙子),藤花榭(丁卯)、平津馆(己巳)两本刊刻未久,尚未甚显于世,故但就通行汲古阁本而言之,其曰某卷几页左右者,阁本之次第也。”[13]则是书“止可检汲古本,不及黎永椿《说文通检》之便也”[14]。

毛氏自称,此书刊印前曾在“塾中辗转钞传,间有脱误”,今视其原刻本,确有此弊。据姚觐元称,此书“或仅收篆文而遗籀古,或转收或体而遗正文,即求之《字典》,亦多不合。其为当时漏略,或钞胥误落,均未可知,盖亦疏矣。觐元以其便于初学,重付开雕,工既竣,武进余大令恩鸿初为校理,于所收外得一‘市’字,既依其例,归入‘巾’部矣。江阴缪孝廉荃孙复取许书一一排勘,始尽悉其脱讹,原书篇目已盈,不可复并,因别为补遗一册,置之卷末。”[15]这才有光绪元年(1875)姚觐元辑余恩鸿录《说文检字补遗》一卷。今据姚氏“咫进斋丛书本”观之,正文十二集实收9818文,附“重文摘异”才69文。因此,不仅与《康熙字典》不合,即与《说文》所收字数亦不合。然瑕不掩瑜,其原刻能在60年后重付梨枣,说明它确便于初学,便于检阅《说文》。

上所述为乾嘉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文》检字专书,清人研究于此者,还有陈奂《说文部目分韵》、钱肇鼇《说文分韵》、朱曰佩《说文检字捷法》、黎永椿《说文通检》、史恩绵《说文易检》、徐樾《说文检字》等。这些著述或承徐、李《韵谱》之意,以声韵检字,或仿《字汇》《康熙字典》之法,以部次笔画检字。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意欲兼有《说文解字篆韵谱》与《说文》原书之捷,则势必使人庋《说文》旧本不观而观此止矣。清人检字专书只提供查检之便,观者还得复检《说文》原文,方以详知其篆文字形、六书训诂,故皆能遵循徐铉所立“止欲便于检讨,无恤其他”之旨。这些书初只为识字解经之辅翼,实际上对于书家写篆用字也提供了便捷,史恩绵序《说文易检》就曾指出:“窃谓周秦碑刻幸而传于今日者,自当奉为楷式,但欲尽识篆籀之旁,非从事于《说文》不可。……诚知此书无当小学训诂之用,若由是而尽识篆籀之偏旁,再进求周秦石刻,或亦临池家所不弃尔。”[16]

结语

乾嘉以后流行的《说文》以孙氏“平津馆本”为主,同治十二年(1873),陈昌治翻刻孙本并改为一篆一行本,整齐简洁,罗罗可数。黎永椿编《说文通检》十六卷,一遵许书,卷首检《说文》部首,卷一讫卷十四检正文,卷末检难字疑字,附陈氏新本《说文》而行,此书之出,“将使人人能识篆书,能习《说文》,八岁可教,十七岁可试,古之小学可兴于今日矣”[17]。直至今日,中华书局所影印《说文》仍是陈昌治翻刻之孙本,其1963年版附部首与笔画检字,2013年版又增以音序检字,使查检《说文》越来越方便。康有为曾谓邓石如以隶笔为篆,解散小篆之正法,自此以后,“三尺竖僮仅解操笔,皆能为篆”[18]。可是,竖僮皆能为篆,技法上的解放只算是一方面原因,因为写篆书的前提是识篆,故《说文》检字法诸书对普及篆书艺术是必然产生了积极影响的。值得注意的是,检字书始终不能替代《说文》原书,它只是一个查检工具,发挥的作用仅为便于初学与检阅,篆书创作仍当以知悉《说文》原文、知悉古文字为基础。乾嘉时期研究《说文》的大家写篆书,大概不会特别依赖这类检字书的。今日字书纷纷,篇末或以音序检字,或以部首检字,使人写篆摹印多赖检字为之,然不能熟读《说文》,不能悉知古文字字形之变,妄以查检出的字便是篆书创作内容中的字,或多有讹误不通六书而不自知者,岂检字法发达所致欤!

注释:

[1]徐锴.说文解字篆韵谱卷首[G]//丛书集成新编:第36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217.

[2]吾衍.论篆书[G]//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204.

[3]许嘉德云:“徐谱但注音切,或训诂二三字,检字虽易,其义不详,又局以四声,偏旁不见。今其书世无刊传矣,亦仅于李雨村《函海》内见之。检字之变易,无过李仁甫《韵谱》者,然李谱在康乾之间已无原刻,今并翻刻亦不可得。”见许巽行.说文分韵易知录卷首[G]//四库未收书辑刊经部第9辑:第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9.

[4]黄侃.黄侃论学杂著[M].北京:中华书局,1964:17.

[5]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M].北京:中国书店,1983:13—19.

[6]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229.

[7]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号菉友,山东安丘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著有《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文字蒙求》等,为清代《说文》学四大家之一。

[8]王筠序《检说文难字法》云:“筠在都时,李方赤郎中于书肆购一册,署曰《检难字法》。乃桂未谷先生所辑,备检《说文》难字,手书寄赠翁覃溪先生者也。欲移誊之,方赤靳弗与。今春雪大至,寒窗无事,遂自辑之,五日而毕。”见王筠.检说文难字法卷首[M].民国二十年(1931)石印本.

[9]许巽行(生卒年不详),字六葵,号密斋,晚年号敬恕翁,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副榜,官安徽南陵县知县。

[10]许氏自叙《说文分韵易知录》,述其著书缘起及宗旨云:“余尝注释《说文》,博采群籍,颇有发明,然篇帙繁多,不便学者,存诸家塾可矣。因取李仁甫《五音韵谱》、徐楚金《韵谱》二书,合而考订,编纂上下平二卷,上去入三卷,名曰《分韵易知录》。盖《说文》部居偏旁不易寻绎,学者检阅倦怠,因而废业者有之。余之是录也,专取便捷易知,正如大徐令其弟之谱四声同意。然徐谱太简,李谱亦多未周,此则兼有二书之捷。重文杂列各卷,有或体有古籀大小篆之别,无偏旁可寻,最为难检,今将凡重文字悉检出,别为卷帙,亦分四声五卷,系以部首,曰‘部首重文’,部首解义即叙之其正文,五卷内部首字下不注解义。徐鼎臣所加新附,世皆行用不可弃之,而是书偏旁亦分四声则不能总厕于后,今凡新附字下增一‘加’字以区别之。旧谱每声下叙以字数,今则分以韵,尤觉一目了如。”见许巽行.说文分韵易知录卷首[G]//四库未收书辑刊经部第9辑:第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6.

[11]毛谟(生卒年不详),字谔亭,号吟树,浙江归安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授编修,官至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12]毛氏自序《说文检字》云:“谟曩授徒家塾,尝汇《说文》所有之字,仿照《康熙字典》部分次序,编为一目,为之曰《说文检字》,俾学者展卷了然,知某字在某卷某页。塾中辗转钞存,间有脱误。今夏科试竣事,端居多暇,爰取旧日存本重加校正,付之剞劂。虽于制作本原、传授异同,无裨万一,而初学之士有志识字者,即字以求文,因文以考义,或借是以为稽合之梯阶,亦楚金之意,至欲便于检讨,无恤其他云尔。”见毛谟.说文检字卷首[G]//丛书集成新编:第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450.

[13]姚觐元.说文检字补遗卷首[G]//丛书集成新编:第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465.

[14]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整理.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下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3:1076.

[15]姚觐元.说文检字补遗卷首[G]//丛书集成新编:第5册.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465.

[16]史恩绵.说文易检卷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8.

[17]陈沣.新刻说文解字附通检序[G]//续修四库全书:第153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79.

[18]康有为.广艺舟双楫[G]//崔尔平.明清书论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1340.

猜你喜欢

部首篆书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部首找搭档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部首游戏:用连线组合
书法技法讲坛—篆书技法45例(十二)
系在绳上的“冬”
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
同部首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