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7-30王家琪

医药前沿 2021年16期
关键词:清晰度三维重建准确率

王家琪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 江苏 常熟 215500)

肺癌是临床常见且高发的恶性肿瘤,受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我国肺癌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患者群体日益庞大,必须进一步提升其诊断水平,促进患者尽早诊断、治疗[1]。影像学技术是胸部结节、肿瘤检测的重要技术,其中CT 诊断应用率较高,近年来,多层螺旋CT 设备及诊断技术不断优化,形成了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等先进的诊断技术,促进了肺癌诊断水平的提升,为进一步明确其应用效果与价值,本次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48 例疑似肺癌患者,对比分析CT 平扫+增强扫描基础上,联合CTPA 及三维重建技术的诊断效果,并分析了其对肿瘤血供来源的评估价值,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48 例疑似肺癌患者,患者均在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检查。将CT 平扫+增强模式+CTPA+三维重建模式检查(以下简称联合检查)与CT 增强检查诊断结果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检查对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及血管供血清晰度。48 例患者中,男29 例,女19 例,年龄46 ~82 岁,平均年龄(63.92±17.89)岁,病程1 ~5 个月,平均(3.51±1.46)个月。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影像学检查发现肺内、纵隔、心脏、胸壁等病变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严重营养不良者;造影剂过敏者;恶性肿瘤病史等。

1.2 CT 检查

48 例患者采用Definition AS AS: 64 排螺旋CT 机(德国西门子)进行胸部CT 扫描,先行平扫+增强扫描,管电压为120 kV,mAS 为250 mAS,平扫后静脉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300 mg/mL)70 mL,冠位、矢状位扫描病变位置;随后行CTPA,管电压130 kV,mAS 为80 mA,造影剂为300 mL 的碘海醇,用量为70 mL,肘静脉团注,注射速率为3.5 ~4.5 mls,随后进行肺动脉延迟扫描;患者扫描获得影像,均采用容积显示、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观察病灶强化程度和血管显示情况,由两位资深影像学医师独自阅片,并在阅片后讨论确定统一结论,出具诊断报告。

1.3 观察指标

1.3.1 诊断准确率比较 术后,统计患者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对比CT 平扫+增强模式检查与CT 平扫+增强+CTPA+三维重建模式检查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1.3.2 肿瘤血供系统影像显示清晰度比较 清晰:肿瘤血供清晰,细节明确可见源头血管及开口部位;尚可,肿瘤血供系统可显示,但无法明确血源头血管及开口部位;不清晰,无法观察到肿瘤血供系统;清晰率=(清晰+尚可)例数/总样本数×100.00%[3]。对比CT 平扫+增强模式检查与CT 平扫+增强联合CTPA 及三维重建模式检查两种模式的显示清晰度。

1.3.3 支气管动脉起源及内径变化监测 CT 平扫+增强联合CTPA 及三维重建后,统计肺癌患者是否存在支气管动脉供血病灶,分析起源情况,同时对比良恶性病变患者支气管动脉管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

经病理诊断显示,共有38 例恶性,10 例良性;联合检查模式对恶性、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及总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 增强模式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n/n)]

2.2 两组肿瘤血供系统影像显示清晰度比较

联合检查模式对肿瘤血供系统影像显示清晰度(95.83%)高于CT 增强检查模式(78.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肿瘤血供系统影像显示清晰度比较(例)

2.3 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起源及内径比较

联合检查:38 例肺癌患者共发现35 例存在支气管动脉供血病灶,共右侧31 支(主动脉弓1 支,肋间后动脉18 支,降主动脉10 支,锁骨下动脉6 支,异位起源3 支),左侧11 支(主动脉弓2 支,降主动脉6 支,锁骨下动脉2 支,肋间后动脉1 支)。肺癌患者左侧和右侧支气管动脉管径均大于良性病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联合检查良、恶性病变患者支气管动脉直径比较(± s)

表3 联合检查良、恶性病变患者支气管动脉直径比较(± s)

分组 例数 左侧 右侧肺癌 38 2.25±0.07 2.48±0.08良性病变 10 1.79±0.11 1.80±0.09 t 4.587 5.203 P 0.015 0.012

3.讨论

肺癌是全球恶性肿瘤死亡报告中,居于首位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较好,患者根治性手术后,治愈率可达到80%~90%,但是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达到中晚期,错失了早期治疗的黄金时机,因而必须积极提升其早期诊断水平[4]。X 线扫描、CT 是临床常用的肺癌影像学诊断技术,MRI 检查、PET 扫描、电镜下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技术存在较多限制,因而不作为首选的诊断技术。

目前,多层螺旋CT 诊断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具有诊断准确性高、不良风险低等优点,成为肺癌术前诊断的重要技术支持;CT 增强扫描技术可更加直观的观察肿瘤,但是不能清晰反映肿瘤血供、周围组织关系等信息,因而需进一步优化诊断水平[5]。CTPA 依靠造影方法可有效识别恶性肿瘤,同时产生清晰的血管图像,明确病灶血供起源与周围组织关系,诊断准确性较高,可达到90%以上,而CT 平扫+增强模式对肺癌诊断准确率仅为70%~90%[6-7]。本次研究也发现,联合CTPA 及三维重建模式对恶性(97.37%)高于CT 平扫+增强模式(76.32%),可知CT 平扫+增强联合CTPA 及三维重建模式提升了肺癌诊断准确率,同时本研究还发现,CT 平扫+增强联合CTPA 及三维重建模式对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100.00%)及总诊断准确率(97.92%)均高于CT 平扫+增强模式(80.00%、77.08%),进一步提示CT 平扫+增强联合CTPA 及三维重建模式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疑似肺癌患者的首选诊断方式。此外,本次研究还发现CT 平扫+增强联合CTPA 及三维重建模式对肿瘤血供系统影像显示清晰度(95.83%)高于CT 平扫+增强模式(78.95%),且CT 平扫+增强联合CTPA 及三维重建后肺癌患者可有效检出支气管动脉供血病灶及起源,肺癌患者左侧和右侧支气管动脉管径均显著大于良性病变患者,可知CT 平扫+增强联合CTPA 及三维重建模式可清晰显示肿瘤血供,对于肿瘤血供来源评估具有重要价值,肺癌患者存在支气管动脉管径增加表现,可作为肺癌诊断的参考依据,需高度警惕。

综上所述,CT 平扫+增强模式+CTPA+三维重建模式检查,可有效提升肺癌鉴别诊断准确率,可清晰显示肿瘤血供系统,探明血供来源,对于肺癌治疗与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清晰度三维重建准确率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鲜明细腻,拥有更好的清晰度 Ascendo Immersive Audio CCRM-12 MKII/CCRM-6P/SMS-15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高速公路车牌识别标识站准确率验证法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听音训练对汉语单音节听感清晰度的影响
一种无参考监控视频图像清晰度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