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在《护理研究》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2021-07-29夏玉香吕娇云姜贺

天津护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护理研究专业课思政

夏玉香 吕娇云 姜贺

(天津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天津 300070)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这一重要论述的创新, 将使高校立德育人教育的主渠道从少数几门思政课扩展到所有课程, 覆盖到所有课堂,充分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取向[2]。 这就需要高校把培育和塑造价值观“基因式”地融入专业课程,将教书育人的要求落实在课堂教学上[3],让学科教学回归“育人”的本真目的[4-5]。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的专业价值观、科研思维、团队协作及人际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既需与医生密切配合,共同想患者所想,关心体贴患者,又能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解决问题,提高医疗水平。 如何在本科护理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 从而实现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已成为时代要求[6]。本研究将课程思政应用于《护理研究》的教学中,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 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护理学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校护理学院2016 级5 个班级,共121 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1.2 干预方法

1.2.1 设定教学目标 《护理研究》课程思政旨在护理专业课上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方式,在学生学习科研知识的同时,促进其端正职业态度、规范职业道德,培养其敬业爱岗、诚实守信的职业素质,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岗位胜任力。

1.2.2 设计教学内容与方法 采用胡雁主编的《护理研究》第5 版教材,开设时间在3 年级上半学期。 课程共27 学时。 依据朱广琴[7]提出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等3 个方面挖掘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教师对照以上3 个方面筛选确定各章节思政元素, 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其融入课堂教学。在绪论中,教师以讲授法和案例法为主,引入科研诚信专题,注重与历史案例、时事新闻的结合,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约5~10 min。 如通过韩国克隆之父黄禹锡造假事件和我国频发的论文撤稿事件讲解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强化学生诚信道德建设;在讲解研究变量时,以变量间关系为切入点,引出患者安全的复杂性与护理人员角色的特殊性。此外,课程取消了期末笔试,以任务驱动式和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了“开题报告答辩”,学生以科研小组为单位,在课下完成选题、文献查阅及开题报告撰写,课上汇报答辩。 通过看、听、思、问,促进学生感知护理职业与社会问题的结合。 部分章节课程思政部分的教学设计见表1。

表1 《护理研究》教学内容及课程思政设计

1.2.3 教学评价 课程结束后现场发放自行设计的评价问卷,包括两个部分。 ①基本资料:班级、性别、政治面貌、课程思政认知等。②课程思政效果评价问卷:包括实施效果及收获两部分,共23 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5 级计分法。 “实施效果”维度的每个条目分别设置“体现程度”和“学习效果满意度”两个评分选项,体现程度赋值1~5 分,1 表示没有体现,5 表示非常充分; 学习效果赋值1~5 分,1 代表非常不满意,5 代表非常满意。 得分越高表明体现程度越高、实施效果越好。 “收获”维度中,按照符合程度设置5个选项,分别赋值1~5 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生收获越多。 问卷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58,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 0.750~1.000,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35。“体现程度”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03~0.830,“学 习 效 果 满 意 度 ”Cronbach’s α 系 数 为0.746~0.869。 “收获” 维度 Cronbach’s α 系数为0.878。 向研究对象说明目的与意义,强调匿名、独立填写,并知情同意,填写完毕当场收回并整理。

1.3 统计学方法 通过 Epidata 3.1 录入数据,以SPSS 16.0 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进行描述,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法,P 值取0.05。

2 结果

2.1 护生的一般资料 课程的调查反馈共发放问卷121 份,收回有效问卷121 份,回收率为100%。 其中男生 3 人(2.5%),女生 118 人(97.5%);班级:护 1 班25 人(20.7%),护 2 班 24 人(19.8%),护 3 班 24 人(19.8%),护 4 班 20 人(16.5%),助产班 28 人(23.1%);户籍:农村 68 人(56.2%),城镇 53 人(43.8%);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1 人(0.8%),中共预备党员 5 人(4.1%),共青团员 112 人(92.6%),群众 3 人(2.5%)。

2.2 护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现状 仅12.4%的护生此前对“课程思政”比较了解;72.8%的护生认为有必要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教学。 见表2。

2.3 《护理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结果显示,护生对课程思政体现程度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得分均在3.5 分以上, 其中授课效果最佳的3 个思政元素是:大学生诚信道德、科研诚信和医学伦理问题。 各思政元素的体现程度与学习效果呈现中度以上相关(P<0.01)。 见表 3。

2.4 护生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收获情况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护生的收获情况见表4。

3 讨论

3.1 护生对“课程思政化”的认知现状 表2 显示,仅12.4%的护生此前对“课程思政”比较了解。 可见护生对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认知度较低。究其原因,可能由于“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提出较为新颖,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尚未转变, 更多注重专业课的讲解与考核,在课堂上融入思政内容较少。 叶紫等[8]的研究表明70.1%的医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只是“偶尔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相对于思政课程而言,“课程思政”还是新生事物,如何建设并有效推进“课程思政”尚处于探索阶段。 部分教师对其认识不足, 甚至还有个别教师仍对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存在理念上的误区[9],认为课堂中过分强调思政内容则会占用学习时间,且作用甚微,学生的相关认知则就更为薄弱。

表2 护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现状(n=121)

3.2 《护理研究》“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效果评价 表3 结果显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和“科研诚信”的体现程度得分最高,“国家慢性病管理政策”得分最低,这与学习效果得分排序基本一致。相关分析结果也显示各思政元素的体现程度与学习效果呈现中度以上相关(P<0.01)。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政元素细化融入课程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道德涵义、伦理规范的理解,进而实现从专业知识点的讲解升华到情感价值观的形成[10]。 从表4 也可以看出,57.9%的学生认为课程思政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科研诚信意识, 仅有16.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理解全民健康和慢性病管理政策。 这提示在医学专业课中设计实施课程思政, 教师应注意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抓准课程切入点,并注意结合临床案例[11-12],以此达到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课程思政目的。

3.3 《护理研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不足与建议

3.3.1 教师角色转变有待加强 有研究发现,即使大部分教师接纳课程思政的理念, 但因为缺乏对时事政治、社会民生的关注而力不从心[12],在备课时不能有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授课时相关案例的选择也缺乏时代特色。从表4 也可看出,护生对于课程能够“增强职业认同感”和“今后从事护理科研工作的意愿”评分较低。有研究认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很大影响, 正确的指导能够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13-14]。 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需提高自身德育修养,做到“言传”与“身教”统一,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的深度及其在授课时所体现出的责任感与对护理职业发展的信心等均会对学生产生影响[15]。 就护理研究要达到这一思政目的而言, 教师授课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讨论科研人物事迹及其研究意义, 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及今后从事护理科研的热情。

3.3.2 教学设计与方式有待探索 从表3 可得知,“慢性病管理政策”得分最低,体现程度和学习效果得分均在4 分以下。一方面可能与护生需求有关,由于在校护生科研训练的研究对象多为学生, 涉及老年慢性病较少,因此对该主题关注度不足。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在“收集资料章节”设计的该思政元素过于宏观,教师受制于时间仅做了简要介绍,学生相关感知也就较为浅薄。因此,针对专业课内容和学生思想特点, 有的放矢地选择最恰当的思政元素, 是保证“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前提。如在《人体寄生虫学》课程中[16],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提取青蒿素的过程,鼓励学生敢为人先、砥砺前行。 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恰当融合, 能够直接实现专业学习与价值引领的双向协同。

3.3.3 教学效果评价有待完善 虽然《护理研究》课程中融入了思政教育元素, 并基于此设计了量性评价问卷, 表3 和表4 结果也显示所有思政元素的学习效果与体现程度也均呈现中度以上相关, 然而其实很难将其完全归因于课程的影响。 因为在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同时, 其他课程或媒体或许也在影响着学生。 王烨晖等[17]认为,德育评价不能像智育评价一样完全进行量化考试测评, 应注意发挥德育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价值属性特点[18-20]。 如可将学生的思政学习表现纳入学生入党推优的考核标准, 进行教学效果师生的双向打分制度[21];教师也可以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方法, 引入诸如扩展评估, 开放式命题,典型案例分析,交流和讨论等模块,着重评价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应用和接受能力,以此从定性角度考评学生内心感知及行为表现的整体改观[22]。

表3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体现程度与学习效果的得分情况及相关性(n=121)

表4 121 名护生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收获情况[n(%)]

4 小结

本研究基于《护理研究》理论教学,将课程思政应用于其中,设计思政教学元素,结合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法进行了思政改革。 帮助护生树立良好的科研诚信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但由于时间限制,本研究存在个别思政元素选择不理想、课程评价缺乏对照等问题, 后期研究中将适当调整思政元素、完善前后及组间对照评价,积累更多思政教学经验,进一步完善护理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

猜你喜欢

护理研究专业课思政
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饲料专业课教学策略——评《饲料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耻骨上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插入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临床护理研究
耳穴埋籽加中药穴位贴敷干预中风后焦虑的护理研究
心血管护理工作的危险因素与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