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与海,相爱相杀,终相忘于江湖

2021-07-28

小资CHIC!ELEGANCE 2021年23期
关键词:美子利维坦尼古拉

东西方对于人.与海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同。西方基本还是《老人与海>式的,通过相爱相杀,人类成长;东方则是学习自然,领受天命,回馈另一种安慰。学习东方这种智慧,又融入西方的终极价值反思,也许这是我们在思考海洋与人的关系时不应忽视的。

撰文:廖伟棠编辑:景鑫

关于海,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CarlSandburg)写过:

“他们爱大海,

那些骑在海上

并知道自己会死在

它的盐下面的人

只让年轻入来,

海说。

让他们亲吻我的脸颊

倾听我。

我用最后一个字

说出

风暴和星星来自哪里。”

而日本诗人、导演寺山修司则只写了短短的一句俳句:

“眼泪

是人类自己做出来的

最小的海”

两者比较,就能看出东西方对于人与海之间关系的理解不同。西方基本还是《老人与海》式的,通过相爱相杀,人类成长;东方则是学习自然,领受天命,回馈另一种安慰,或者说一种小确幸。

是枝裕和导演的处女作《幻之光》是后者的一个较为极端的表现,之所以说极端那也是相对他日后温情脉脉的《海街日记》而言,如果和欧美电影里面对大海的人性挣扎(比如说这两年的《灯塔》和更早的《大白鲨》《白鲸》)相比,它简直就是治愈系。

电影里丈夫无故自杀之后的由美子,在幽暗中生活了三年,相亲再嫁,带着稚儿离开大阪远赴后夫的家乡,就在能登海傍的一个渔村。是地惊涛骇浪,萧索严峻,浑不似大阪的人间烟火温柔。

似乎这是一个适合于彻底遗忘往事的地方,而由美子也渐渐脱下心防,任由窗前浪声一遍遍洗刷记忆。殊不知,越是压抑越难忘,邻居的讨海大娘—次出海险些遇难,勾起了她对失去祖母和前夫的无能为力的记忆。在追随海边一场葬礼之后,由美子终于喊出了压抑数年的痛与爱。

海角就是这样一个爱与恨缠绕的能量爆破点,“新浪潮祖母”瓦尔达的处女作《短角情事(短岬村)》、匈牙利大导贝拉·塔尔《来自伦敦的男人》都有类似设置,而是枝裕和的能登更接近前者,最終引向情感的愈合,但又保留对记忆中创伤的珍重,这像极了能登的海。

能登二字,总给人遥远的感觉一一那是因为上世纪80年代的国人都看过高仓健的电影《追捕》,当时他扮演的杜丘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一直追到了能登半岛。由美子再坚强,带着儿子奔波一夜来到此处,也难免身世飘零之感。她在大阪的往事,虽然清贫,但小夫妻相濡以沫,总不至于想到日

海街日记里四姐妹最后来到海边,就像来参加毕业礼,因为海默默教导她们的一切都已经完成。镰仓的海浪有特别的意义,陶渊明“纵浪大化中,无喜亦无惧”的寓意,最后还是被日本吸收发扬到无微不至。

后要阴阳两隔,相忘于江湖。电影没有说由美子有没有走出往事,不过,她应该和死者和解了。异乡能登渔村里那些老太太们,应该松一口气,由美子终于脱掉一身黑换上了白衬衫。

由美子为生死无常所困扰时,海和海岸默默陪伴,向她的幼子与继女展现了生之丰饶。是枝裕和花费大量无剧情的抒情镜头追踪两个孩子在大自然中的嬉戏流连,光斑明灭在她们走过的幽谷和荒野…--到电影最后,我们才恍然大悟,这也是“幻之光”,和由美子后夫所说的渔夫在海平线看见引诱他们向前不停航行的光,和也许在雨天之后带领由美子的前夫走向铁轨上的光,有一点不同。

生之丰饶,对抗着无常的繁盛。我想起当年看完是枝裕和的新片《海街日记》,我突然想去拍摄火葬场上空的烟,那些灵魂。葬礼与祭仪、日常对亡灵的敬拜轻盈地贯穿整部电影,看了那么多死亡,你并不觉得压抑和悲伤,因为那些人“死得其所”,一如那些活着的人“活得其所”。

生和死,原来是可以这样的。无论是导演,还是角色,都以日本式的克制解决了剧情里这些有点狗血的纠缠。或者说这种克制原本就存在于日本的自然、电影中镰仓的山水草木中,尤其是静静地等待在故事外侧的:镰仓的海里。人物只需要静听四时变化一一最后她们来到海边,就像来参加毕业礼,因为海默默教导她们的一切都已经完成。

镰仓的海浪有特别的意义,陶渊明“纵浪大化中,无喜亦无惧”的寓意,最后还是被日本吸收发扬到无微不至。镰仓古宅里的四姐妹并非什么哲学家也不是禅宗大师,只是在川端康成所说的一种日本的美的包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种“无喜无惧”。镰仓细海不停息的浪,樱花隧道混和与风、光、尘的那些花瓣(是陆地上的浪啊),都在传递着这样的讯息。

学习到东方这种智慧,又融入西方的终极价值反思的,这两年有一部动画《红海龟》。荷兰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的作品,意外的是制作单位竟然有日本大名鼎鼎的吉卜力工作室参与,这还是高烟熏担任美术监制的最后一部动画。

谷川俊太郎的诗被作为《红海龟》在日本上映时的专用广告标语一一“不知从何而来、从何而去,就是所谓的生命吧?”一一这道尽《红海龟》里流落荒岛的男人的悲哀。这种悲哀,无疑与高烟勤导演《辉夜姬物语》里的悲哀相称,辉夜姬原典是《竹取物语》,她从天而降,既是流落荒岛的男人,也是海龟化身来陪伴男人的女人,三者都象征了不得不服从的命运对我们的羁绊。

辉夜姬是仙、海龟是精灵,但我们只能以人的角度去哀悼这一切。《红海龟》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是这个男人对命运的自然顺服。他本来不甘心困于荒岛,一次又一次以《老人与海》的精神去挑战大海中不可知的力量一一海龟族不知出自什么目的阻止男人逃离荒岛,但在无法用蛮力阻止男人的意志之后,她改换了方式,化身女人,用爱继而用家庭留住了这个男人。一切便如此顺理成章,我们几乎要歌颂自然与人的和谐了。

但随后一场接近毁灭的海啸,唤醒了两人的儿子,使之最终离开父母随龟族远去。海就像命运本身,生杀予夺,抛弃你、拯救你、剥夺你,你与之一次次搏斗,最终仍然必须像圣经里献祭自己儿子的亚伯拉罕那样一一说得不好听是认命,说得深奥一点,是主动建立与神的契约,让神像海一样承载你。

《千与千寻》里的海,竟然是可以承载火车的。而这列火车,把电影里所有人的命运一举链接7起来。《红海龟》里的海,却—次次击毁男人制造的木筏,因为在西方的人与神的关系里,不允许逾越,

也不存在轻丽易举的安慰。

你想想《干与干寻》里的海,竟然是可以承载火车的。而这列火车,把电影里所有人的命运一举链接了起来。《红海龟》里的海,却一次次击毁男人制造的木筏,因为在西方的人与神的关系里,不允许逾越,也不存在轻而易举的安慰。

西方的海,也会像镰仓的海一样陪伴在剧情左右,静静等待,但然后给你无情一瞥。要领略这点,我尤其推荐俄罗斯导演萨金塞夫那部《利维坦》。利维坦是是上帝向无辜受苦的约伯夸耀的他的两件怪兽杰作之一:海里的龙蛇,我看它就是古人眼里无法征服的海本身。

电影里的汽车修理师尼古拉一家生活在巴伦支海滨一座漂亮的祖传木屋里;市长看上了这个地段,动用公权力征收尼古拉的土地。其后莉丽娅死于海滩,死因不明,尼古拉被控杀妻成立,失去一切被判入狱十五年。在尼古拉的土地上建起了新教堂,权贵相庆。

老教堂在废墟状态下发光,它和电影里搁浅的鲸鱼一样成为骸骨,不能复活。莉丽娅不愿意做流水线传送带上的鱼块了,但她不能游往远洋,也只能搁浅在生活的险滩成为骸骨一一海,巴伦支美丽的海做什么了呢?客观上它孕育了利维坦,它也造就了挑战利维坦的尼古拉,最终它也将接纳一切成为“鲸落”,滋养未来的一切不义、抗争和再生。但此刻,它只是回应着俄罗斯的寒风,发出怪兽一般的呼啸。《利维坦》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编剧:奥莱格·涅金/安德烈·萨金塞夫主演:阿列克谢·谢列布里亚科夫/叶莲娜·利亚多娃上映时间:2014- 05 -23(戛纳电影节)

廖伟棠

诗人、作家、摄影家,现任教于台北艺术大学,2020年新作《异托邦指南/诗与歌卷:暴雨反对》。

猜你喜欢

美子利维坦尼古拉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用光头等你长发及腰
论利维坦的父权路径
第二次蜜月旅行
利维坦
淘气尼古拉带你游法国
羊与狼
《利维坦》伦敦再拿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