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探讨

2021-07-28杨月张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胰腺癌血糖研究组

杨月张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普通外科二区,福建厦门 361000

胰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患者胰腺外分泌腺上,通常患者的病情发展较为快速且预后较差,在我国具备较高的患病率及病死率,成为危害机体健康以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常见病[1]。而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或者使用缺陷造成,一旦与胰腺癌同时发生,可提升疾病的严重性与复杂性,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2]。目前临床通常选择手术方式治疗胰腺癌,可有效清除病灶,同时防止病灶转移,延长患者生存周期,但大部分患者对疾病与手术的了解甚少,容易产生紧张、抑郁、焦虑等情绪,加上手术与麻醉属于常见的应激源,合并糖尿病后明显增加手术的复杂性与困难程度,稍有不慎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因此若能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同时促进病情早日稳定[3-4]。随着护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发现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更为显著,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面的护理服务,可快速控制病情,保障患者安全[5]。该文选择2018年8月—2020年5月纳入的82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探讨围术期护理运用于胰腺癌合并糖尿病中的价值,为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提供有利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2例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各41例。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0.59±1.24)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10.25±1.33)年;小学至以上14例,高中16例,大专至以上11例。对照组男21例,女20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60.12±1.30)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10.51±1.30)年;小学至以上12例,高中17例,大专至以上12例。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6]:①患者与家属签订知情书,经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②符合疾病诊断标准,经病理检验确诊;③病例资料完整且中途未退出。

排除标准:①沟通或者听力障碍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或者严重并发症者;③妊娠或者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研究组:提供围手术期护理,①手术前:向家属了解患者的疾病史、用药史以及身体状况,完善相关检查,介绍该院先进技术与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掌握其内心真实想法,并依据不同心理健康程度,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讲解疾病与手术相关知识,并告知消极情绪以及过度紧张状态可能对疾病造成的危害,指导患者通过看电影、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除此之外还应积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定期监测其血糖指标,并调整饮食方案,适当食用低碳水化合物,保证每日营养均衡,遵守少量多餐的原则。②手术中:陪伴患者进入手术室,调节室内合适的温湿度,耐心询问患者感受,并轻声安慰,严格按照要求摆放体位,并密切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操作,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③手术后:术后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并监测其血糖水平的变化,并在禁食期间遵照病情选择合适的营养液进行滴注,等待饮食恢复后,按照进食量注入胰岛素。同时增加查房次数,按照无菌原则进行定时换药,保证切口清洁干燥,定时检查引流液的颜色与量,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定期给予按摩,直到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但注意劳逸结合。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协助其实施各项检查,提前做好手术准备,了解患者内心想法,给予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辅导,手术过程中加强与医师的配合,结束后严格遵医嘱用药,增强日常巡视工作。

1.3 观察指标

护理前、护理后3个月测定两组的空腹、餐后2 h血糖、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同时给予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VAS(视觉模拟)评分调查,记录下床活动、血糖达标、住院时长,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出院时进行满意度测评,比较两组护理结果。①SAS、SDS评分[7]:分数不足50分无焦虑/抑郁;50~60分轻度;61~70分中度;超出70分严重。②VAS评分[8]:0分无痛;0~3分轻度,可忍受;4~6分中度,尚可忍受;7~10分重度,难以忍受。③满意度:对护理态度、操作技巧进行评价,满分100分,超出80分十分满意,60~80分较满意,不足60分不满意。满意度是十分满意率与较满意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该文研究中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其中(±s)表达计量资料,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空腹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空腹、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空腹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空腹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

2.2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血糖达标以及住院时长比较

研究组下床活动、血糖达标、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床活动、血糖达标以及住院时长(d)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2.4 两组患者SAS、SDS、V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AS、SDS、VAS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SAS、SDS、VAS评分比较[(±s),分]

?

2.5 两组相关指标的比较

护理前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高出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g/L]

表5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g/L]

?

2.6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满意度92.68%高出对照组75.61%(P<0.05)。见表6。

表6 两组满意度的比较

3 讨论

研究指出,糖尿病属于胰腺癌发生与发展的风险因素,两者的病理机制存在一定关联性,且糖尿病的控制程度直接影响胰腺癌的预后,通常合并产生,相关数据中显示,胰腺癌并发糖尿病的概率约占35%,主要是因为糖尿病能够降低患者机体的抵御能力,使其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同时为细菌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提升感染概率。而胰腺癌产生后,极易使患者出现黄疸、疼痛、发热等症状,促进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量增加,直接影响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指标升高。两者一旦合并产生后,不仅给患者身心带来较大危害,同时提升临床治疗的困难程度[9-10]。以往临床多选择手术方式进行干预,但与单纯胰腺癌患者相比,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风险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加上患者对手术结果的担忧,容易引发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对手术结果造成一定影响[11-12]。以往临床多选择常规护理进行干预,其中仅通过病情评估、口头宣教以及术后指导等方面,效果并不明显,且无针对性,难以满足临床的要求。随后临床经过多次研究分析,提出围手术期护理更好,其从手术前直至手术后为患者提供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服务,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13-14]。该文结果可知护理前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并发症发生率、SAS、SDS、VAS评分、下床活动、血糖达标、住院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2.68%高于对照组75.61%(P<0.05),提示研究组术后血糖稳定,并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早日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长,改善营养状态,维持良好护患关系,患者满意度高。围术期护理中包含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护理服务,其中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与心理疏导,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使其掌握疾病与手术的相关知识,同时尽可能满足患者要求,针对其心理状态给予个体化心理辅导,并指导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有效清除患者负性情绪,使其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而手术期间耐心询问患者感受,并准确配合医师完成各项操作,为手术顺利完成提供前提保障[15]。手术结束后,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改变,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同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饮食方案,保证每日营养摄入均衡,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增强体质,促进其术后早日康复[16]。但该文仍存在较多不足,观察对象的样本数量较少,研究时间短,因此临床可纳入更多样本,保证其多样性,并延长观察时长,保证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综上所述,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更为突出,可缩短胰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住院时长,有效控制血糖,并清除负性情绪,改善营养状况,快速减轻疼痛,患者满意度高。

猜你喜欢

胰腺癌血糖研究组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早诊早治赶走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