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吡格列酮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2021-07-28胡苑芬刘锡坚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格列美吡格组间

胡苑芬,刘锡坚

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西药房,广东佛山 528100

2型糖尿病为一种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因为 人体不能有效利用胰岛素引发,致使患者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久病不愈会出现神经病变以及心脑血管等一系列并发症[1]。临床研究证实,血糖水平经科学控制可缓解其病情发展,抑制并发症的出现。就目前而言,临床均选择降糖药物实施治疗,多数患者并无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格列美脲属于磺酰脲胰促胰岛素分泌物,可对胰岛素抵抗进行改善,以此将患者BMI降低[2]。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选择性过氧化酶增殖激活受体,可将胰岛素敏感性改善,将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水平降低。临床研究表明,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吡格列酮胶囊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协同效果。该次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8月该院门诊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吡格列酮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该次研究中的100例研究对象均为该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1.6±3.4)岁;平均病程(5.8±0.7)年。观察组病2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1.5±3.9)岁;平均病程(5.8±1.1)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入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即FPG在7~13 mmol/L,HbAlc 7%~11%;入选患者BMI在25.0 kg/m2以上,常用药物并无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4]:1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全身免疫疾病;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入组前进行常规检查,即尿常规、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确定患者实际情况后调节其饮食以及运动。对照组患者治疗药物为吡格列酮胶囊,空腹服用15 mg/次,1次/d,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可增加用药剂量至30 mg/d。观察组患者治疗药物为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吡格列酮胶囊,患者先口服吡格列酮胶囊,剂量与对照组相同,待30 min后服用格列美脲分散片,用药剂量为1 mg/次,1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持续4周。

1.4 观察指标

计算观察和对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指标水平并予以对比,即FPG、2 hPG以及HbAlc;而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即腹泻、恶心、低血糖以及收缩压降低情况;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比较组间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5]。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治疗前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PG、2 hPG以及HbAlc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PG、2 hPG以及HbA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s)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泻、恶心、低血糖以及收缩压降低比例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前组间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s),分]

?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自身免疫系统的紊乱、家族遗传都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患者在诸多因素刺激下,胰岛素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进而易产生水电解质紊乱、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症等诸多症状,属于一种综合性代谢异常疾病,病程长,目前尚无根治方法,需要终身治疗。糖尿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患者在饮食与运动方面没有任何注意,进而致使病情不断恶化,形成严重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因此,对糖尿病应早发现,早治疗。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为2型糖尿病主要发病原因,胰岛素长时间的分泌不足可导致人体出现持续高糖状态,致使血管、神经、肾脏等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因此,抑制血糖水平上升,保证血糖水平稳定为其治疗目的,当前临床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目前临床通过胰岛素注射以及磺酰脲类药物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临床控制,然而少数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较差。探究其因素则是由于降糖药物对血糖被动调节,无法对胰岛素β细胞生理功能改善,进而不能对胰岛功能减退予以抑制[7-8]。为此科学采用降糖药物将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改善为控糖的主要关键内容。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临床治疗药物包含胰岛素、磺脲类以及双胍类,磺脲类药物以及双胍类等相关口服药物容易因为胰岛β细胞功能受到影响,此外由于存在一定程度的消化道反应,严重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无显著的降糖效果,同时胰岛素对于患者的体质量有所增加,进而提升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吡格列酮为噻唑烷二酮类胰岛增敏剂,与磺酰脲类不同,该品不是胰岛素促分泌药。其作用机制是高选择性的激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PPAR-γ的活化可调节许多控制葡萄糖及脂类代谢的胰岛素相关基因的转录。可和PPAR-γ进行结合将下游基因转录启动,有助于葡萄糖转因子和胰岛素受体自身的表达,以此对组中糖类代谢以及脂肪恢复[9-10]。该受体是一种蛋白质,存在于胰岛素敏感组织的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组织中。与此同时,吡格列酮可对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白细胞介素分泌进行有效抑制,缓解机体组织胰岛素抵抗[11]。临床研究表明,吡格列酮对肌肉摄取脂肪酸具有促进作用,对于肌肉中游离脂肪酸以及肝脏三酰甘油水平降低,从而对高血脂症引发的胰岛素抵抗进行改善,有助于胰岛素正常功能护肤。吡格列酮的绝对生物利用度是99%,口服给药后,空腹情况下30 min可在血中测到吡格列酮,2 h达到峰浓度。食物会将峰浓度时间推迟到3~4 h,血浆t1/2为3~7 h。吡格列酮主要与血清清蛋白结合,通过羟基化和氧化作用代谢,大部分以原形或代谢产物形式排泄入胆汁,并从粪便清除。我国临床研究进行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结果表示,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12周,降低空腹血糖显效率大致为40%,有效率75%,降低餐后2 h血糖显效率大致为51%,有效率86%,用药12周后,患者血压、心率、心电及实验室各项指标均未见异常。格列美脲属于新型药物,和胰岛β细胞中65000蛋白特异性进行结合,将三磷酸腺苷依赖性钾通道进行关闭,有效加强胰岛β细胞中钙离子浓度,有助于释放胰岛素。与此同时,格列美脲有助于肌肉以及脂肪细胞对肝脏和外周葡萄糖输出,加强了葡萄糖分子转移[12-13]。临床研究证实,格列美脲可将糖基、特异性磷脂酶C以及磷脂酰肌醇活性提升,对葡萄糖组织代谢具有有利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格列美脲口服给药后的生物利用度是完全的。用餐时服用不影响吸收[14]。口服给药大约2.5 h达最大血清浓度。同时格列美脲在体外和体内均可减少血小板凝集,该作用可能是由环氧化酶的选择性抑制所导致,环氧化酶引发血栓烷A的形成,血栓烷A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血小板聚集因子。格列美脲的效果是剂量依赖的和可重复的。在服用格列美脲的情况下,激烈运动时胰岛素的分泌减少这一生理反应仍然存在。无论餐前30 min或者餐前立即用药,及治疗效果均无显著差异。每日给药一次即可很好地控制糖尿病患者24 h的代谢[15-16]。格列美脲还可以通过非胰岛素依赖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这可能是葡萄糖转运因子1,4两种蛋白质表达作用增加所致。由于格列美脲对心血管KATP通道的作用较弱,故心血管的不良反应较少。为此吡格列酮以及格列美脲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协同效果,此次研究就其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该次研究抽取10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治疗前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PG、2 hPG以及HbAlc水平,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FPG、2 hPG以及HbAlc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泻、恶心、低血糖以及收缩压降低比例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联合用药能够提升血糖控制水平,此外格列美脲能够缓解患者体质量,因此在肥胖患者中具有治疗优势[17-18]。而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则是由于联合用药下,小剂量可实现控糖的目的,用药量降低改善了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格列美脲分散片联合吡格列酮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可对自身血糖水平控制,将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此外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显著。

猜你喜欢

格列美吡格组间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天麦消渴片与格列美脲片致药源性肝损害1例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和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分析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格列美脲分子印迹聚合物应用于固相萃取的研究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Numerical Solution of Fractional Fredholm-Volterra Integro-Differential Equations by Means of Generalized Hat Functions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