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用药特点及使用合理性分析

2021-07-28张茜郭同兰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单药降糖药口服

张茜,郭同兰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连云港 222003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属于代谢性疾病的一种,具有病程长、发病率高及病因复杂等特点,临床认为年龄、遗传及环境因素均与该疾病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临床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不同类型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多见,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肥胖、口渴及疲乏无力等,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常并发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足、糖尿病性心肌病变等,升高病死率[1]。目前,临床尚未有治疗2型糖尿病的特异性方法,多采用药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研究发现,门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应用降糖药物若存在不合理情况,不仅难以控制血糖水平,甚至加重患者病情[2]。该次选取2020年1—12月期间于该院门诊采用降糖药物治疗的5 587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分析降糖药物用药特点,并对临床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估,现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于该院门诊采用降糖药物治疗的5 587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临床资料均完整。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者;中途退出者。入组患者中,男2 426例,女3 161例;年龄60~93岁,平均(67.45±2.48)岁;年龄60~70岁3 592例,平均(63.24±2.07)岁;年龄70~80岁1 469例,平均(72.15±2.19)岁;年龄80~90岁483例,平均(83.49±2.45)岁;年龄>90岁43例,平均(90.25±1.12)岁。患者均同意该研究,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收集、整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用药降糖药物情况,总结用药特点,并对药物合理性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口服降糖药包括双胍类药物(BND)、α-糖苷酶抑制剂(AGI)、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DPP-4)、磺脲类(SU)、格列奈类(NAT)、噻唑烷二酮类(TZD)、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注射类降糖药包括胰岛素类(INS)、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激动剂。

该院降糖药物种类包括: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胶囊、格列美脲片、格列齐特缓释片、卡格列净片、那格列奈片、赖脯胰岛素、瑞格列奈片、盐酸吡格列酮片、二甲双胍缓释片、门冬30胰岛素、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盐酸二甲双胍片、沙格列汀片、阿卡波糖胶囊、阿卡波糖片、德谷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精蛋白锌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等。

1.3 观察指标

分析门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降糖药物的给药方式、用药频率及用药方案,其中用药方案包括单药治疗、两药联合、三药联合及四药联合治疗方案。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频数和百分比(%)。

2 结果

2.1 给药方式及用药频率分析

5 587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用药包括单药口服、口服+口服、口服+注射、单药注射、注射+注射5种给药方式,其中单药口服方式1 952例,占比最高为34.94%,其次为口服+口服方式1 241例,占比为22.21%,注射+注射方式507例,占比最低为9.07%,见表1。

5 587例患者使用降糖药物共计9 428次例。用药频次比较,INS类药物最高(32.57%),其次是BND药物(20.82%),TZD类药物最低,占比仅有0.65%;累计INS类、AGI类、DDP-4类及BND类药物的用药频率达到86.74%,是门诊使用最多的降糖药物类型,见表2。

表2 降糖药物用药频率

2.2 降糖药物用药方案分析

5 587例患者用药方案中,单药治疗占比最高,为48.26%,两药联合次之,为36.35%,三药联合为13.80%,四药联合治疗占比最低,仅有1.59%,见表3。

表3 降糖药物用药方案

2.2.1 单药治疗方案用药情况分析 在单药治疗方案中,INS单药治疗最为常用,其次为BND、AGI及DPP-4抑制剂类药物,以上4种药物累计占比为86.80%,是该院主要的单药治疗方案,见表4。

表4 单药治疗方案用药情况

2.2.2 两药联合方案用药情况分析 该院共有26种两药联合治疗方案,其中INS联合INS治疗486例,占比最高为23.93%,前8种方案累计占比82.08%,是该院最常用两药联合治疗方案,见表5。

表5 前8种两药联合方案用药情况

2.2.3 三药联合方案用药情况分析 该院共有39种三药联合治疗方案,其中AGI+BND+INS方案125例,占比最高为16.21%,其次为AGI+INS+INS方案,占比为11.54%;前8种三药联合方案累计占比为70.04%,是主要的三药联合治疗方案,见表6。

表6 前8种三药联合方案用药情况

2.2.4 四药联合方案用药情况 该院四药联合治疗方案共16种,其中AGI+BND+INS+INS 22例,占比最高(24.72%),前8种四药联合方案累计占比为76.41%,是主要的四药联合治疗方案,见表7。

表7 前8种四药联合方案用药情况

3 讨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以血糖升高为典型表现,可伴有血压升高或血脂升高,其致病因素较多,除环境、遗传等因素外,肥胖也会引起机体胰岛素抵抗,进而引发疾病[3-5]。2型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临床对于老年患者的总体管理目标,与较为年轻的患者类似,不仅涉及到高血糖管理,还涉及到各项危险因素管理,但对于具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来说,应当避免多药治疗与低血压、低血糖的相互作用,因此需保证降糖药物使用合理性[6-7]。

3.1 给药方式合理性

口服降糖药物仍然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主要给药方式,该研究结果显示,降糖药物给药方式中单药口服占比最高为34.94%,注射+注射方式占比最低为9.07%,提示该院针对门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给药方式基本合理。李友佳等[8]对2 058例门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药物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单药口服是最为常见的降糖药物给药方式,占比为34.94%,与该研究结果相近。究其原因,相较于注射给药来说,口服给药方式不仅方便,且更为简单,而与联合治疗方案比较,单药治疗方案更为简单,符合老年患者的用药心理,可促进患者的用药依从性[9]。若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疾病不断进展,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水平不断升高,多数患者需应用胰岛素治疗以降低血糖水平。大量研究资料证实,胰岛素早期用药,可用于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以促进患者及早康复[10]。还有研究资料显示,患者拥有良好依从性,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易受到自身因素影响,如缺乏主动保健意识、认知程度差和心理抵抗等,使得胰岛素治疗依从性较差,以上因素均可影响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进而对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产生不利影响[11]。

3.2 给药方案合理性

该研究结果显示,单药治疗占比最高为48.26%,其中单用胰岛素类降糖药物最多,依据指南要求,临床在指定降糖药物给药方案时需首先选取单药治疗方案,在单药治疗无法取得良好疗效时,再采取药物联用方案。研究发现,多数患者在单药治疗后,血糖水平维持效果较好,由此单药治疗方案占比显著高于其他方案。对于降糖药物用药方案的选取,必须密切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迅速且持久地消除糖尿代谢紊乱、降低血糖水平、促进患者恢复[12-14]。近年来,大量学者均主张早期用药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病情控制,于病情发展早期,给予单独胰岛素治疗或联合口服药物,可在短时间内降低血糖水平,控制血糖水平处于正常范围,还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但老年患者应用胰岛素治疗,存在着较高的低血糖风险,且胰岛素药物种类较多,在品种转换过程中,极易出现剂量错误等情况,进而对患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15-16]。除此之外,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等均可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产生影响,由此,老年患者应当谨慎用药胰岛素,在药物使用前需准确评估低血糖风险。该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使用率(20.82%)较低,提示该院二甲双胍用药不符合指南推荐的用药地位,分析原因,可能与老年患者的体质量较轻具有直接关系,同时与肾小球滤过率、胃肠道反应等密切相关[17-18]。

综上所述,该院所用降糖药物种类较多,类别较为全面,可为门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治疗疾病提供较大选择空间,降糖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部分联合用药可能提高低血糖风险,需谨慎选择。

猜你喜欢

单药降糖药口服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唑来膦酸单药治疗肺癌骨转移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