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糖尿病患者接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1-07-28陈浩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诺和降糖药胰岛素

陈浩

福建泉州玛珂迩妇产医院妇产科,福建泉州 362000

妊娠糖尿病为妊娠期间所发生的,妊娠后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可导致孕妇出现糖耐量异常,孕妇一旦发生此病,就会对自身健康和腹内胎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需尽早干预治疗[1-2]。饮食控制等疗法对妊娠糖尿病的改善效果有限,较多患者需采用胰岛素降血糖,但是血糖控制效果仍有待提升,为此临床领域开始探索降糖药物治疗方案,其中二甲双胍等安全性较高的降糖药物应用较多,但是具体疗效及预后有待明确[3]。为此,该次研究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对比分析了二甲双胍对患者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诺和灵N组(42例)和双胍组(44例)。双胍组,初产妇25例,经产妇19例;年龄22~38岁,平均(29.92±7.86)岁;孕周22~27周,平均(24.51±2.46)周。诺和灵N组,初产妇23例,经产妇19例;年龄22~37岁,平均(29.50±7.46)岁;孕周22~27周,平均(24.52±2.43)周。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单胎妊娠;既往体健;未合并其他妊娠合并症;患者和家属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先兆早产者;瘢痕妊娠;胎盘前置;合并恶性肿瘤;近4周未行其他降糖药物治疗或使用其他调节血糖药物;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者;依从性较差者等。

1.3 方法

诺和灵N组采用胰岛素治疗: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N,国药准字J20050011,规格:3 mL∶300 IU笔芯),早餐和晚餐前0.5 h,皮下注射,3 mL/次。同时,患者严格进行饮食控制,严格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和食物种类,每日按时合理用餐,餐后进行适当体育锻炼。

双胍组在诺和灵N组基础上增加二甲双胍治疗:盐酸二甲双胍片(格华止,国药准字H20023371,规格:0.5 g×20片),小剂量开始使用,起始剂量为0.5 g/d,1~2次/d,随餐服用,根据血糖指标变化,适当增加用药量(0.5 g/周),最大剂量≤2 g/d,分为2次服用,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酌情增减用量。

1.4 观察指标

1.4.1 血糖指标 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时,记录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达标时间,达标标准为:FPG≤6.1 mmol/L;2 hPG≤7.8 mmol/L;HbA1c<6.0%[4]。

1.4.2 妊娠结局比较 统计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1.4.3 不良反应监测 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后双胍组患者各血糖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诺和灵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s)

?

2.2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对比

双胍组患者各血糖指标达标时间均少于诺和灵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比较[(±s),d]

?

2.3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双胍组患者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6.82%(3/44),显著低于诺和灵N组的23.81%(1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和围生儿不良结局比较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双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4/44)、诺和灵N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3,P>0.05)。

3 讨论

控制血糖是妊娠糖尿病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尽快安全地降低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避免累及全身或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合理饮食及科学运动是降血糖的基础,但是效果有限,需采取药物治疗[5]。胰岛素是公认较为安全的治疗药物,通过定时注射可直接改善血糖升高表现,但是较多患者仍无法保持正常的血糖阈值,必须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6]。盐酸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糖药物的典型代表,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广泛应用,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异生,增加外周靶细胞摄糖能力,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可有效缓解胰岛素抵抗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二甲双胍的降糖效果安全可靠,联合胰岛素治疗,可进一步提升降糖效果[7]。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用,不仅可以直接补充胰岛素,促进血糖下降,而且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外周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异生,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两者联用具有协同降血糖作用。妊娠糖尿病临床治疗相关研究显示,经二甲双胍治疗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显著提高,二甲双胍治疗者FPG水平约为(5.72±0.92)mmol/L、2 hPG水平为(7.23±1.74)mmol/L,且HbAlc可降低至(5.58±0.97)%,而仅采用胰岛素治疗者,FPG为(6.07±0.95)mmol/L、2 hPG水平为 (7.42±1.32)mmol/L,HbAlc可降低至 (6.75±0.97)%[8]。该次研究也发现,双胍组治疗后FPG(5.12±0.87)mmol/L、2 hPG(7.05±1.23)mmol/L、HbAlc(5.42±0.98)%显著均低于诺和灵N组(6.02±1.13)mmol/L、(8.56±1.43)mmol/L、(6.59±0.86)%,可知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对于各血糖指标控制效果良好,有助于提升妊娠糖尿病疗效。长期高血糖状态对于母婴的危害较大,因而需尽快改善血糖水平,尽早、严格控制血糖,可有效改善母婴分娩结局,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该次研究追踪调查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发现,双胍组FPG达标时间(5.67±2.56)d、2 hPG达标时间(4.76±0.98)d和HbAlc达标时间(28.96±3.26)d均少于诺和灵N组(7.68±1.12)、(9.82±3.14)、(36.57±4.25)d(P<0.05),可知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促进妊娠糖尿病患者各血糖指标下降,促进血糖尽快恢复正常阈值,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妊娠糖尿病患者存在多种不良妊娠结局风险,例如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巨大儿、生长发育受限、新生儿窒息和早产等,若不及时治疗还可导致产后显性糖尿病、死产等不良预后,而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尽早实施有效的血糖控制,可显著降低不良预后风险,但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此外,该次研究还发现,双胍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6.82%)显著低于诺和灵N组(23.81%),可知经二甲双胍治疗后可进一步改善妊娠结局,对于母婴健康均较为有利,临床应用效果良好。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均为安全性较高的降糖药物;胰岛素吸收入血后,具有直接降糖作用,且不通过胎盘屏障,因而对胎儿无明显影响,不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同时,胰岛素治疗对孕妇的安全性也较高,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其他不良反应风险较低,因而胰岛素是妊娠糖尿病的安全疗法[9-10]。盐酸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以来,严重不良反应报道较少,降糖效果可靠,而不良反应风险较低,不易引发低血糖反应、恶性呕吐、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11]。但是,盐酸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用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尚不明确。为此,该次研究监测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双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4/44)与诺和灵N组4.76%(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的不良反应风险未明显增加,其安全性较高,可作为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治疗妊娠糖尿病,可有效提升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母婴结局,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诺和降糖药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两味鲜为人知的降糖药
服降糖药要选对“时辰”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应用诺和笔注射胰岛素后针头停留时间的观察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临床常用胰岛素制剂的分类及注射部位
健康宣教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诺和笔应用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