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75年,我们扛着镢头到广西制种

2021-07-27

文史博览·文史 2021年5期
关键词:父本母本技术员

在46年前的1975年,杂交稻还是件新生事物。由于杂交水稻刚刚推广,种子稀缺,笔者所在的湖南安仁县有关部门积极组织本县各公社(1980年改为乡镇)技术力量,远赴秋冬无霜冻的广西、海南岛进行秋季制种,以保障全县对杂交水稻种子的需求,也为各个公社发展杂交水稻培育一批农民技术员。那年高中毕业已3年、在红星公社广义大队(后改为羊脑乡广义村)务农的我有幸被派到广西制种。日月如梭,一晃46年过去了,我已由当年的毛头小伙变成两鬓斑白的花甲老人,但这段第一次出远门、自带镢头到广西去制种的经历却记忆犹新。

第一次坐火车

1975年7月2日,我们一行30来人,背着背包,跟着县农科所的周书记,早上从安仁出发,经耒阳市转衡阳市,在衡阳坐火车去广西。由于座位不够,我们有5张站票,其中一张站票就发给了我。乡下来的我们第一次坐火车,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上车后,我們几个拿站票的老实地站着。可站到半夜,实在是很累了,几个人就从火车的前头车厢走到后头车厢,寻见哪里有可坐的“空座位”(位主或是解手或是倒开水去了)就占会儿,别人来了又自觉起身离开。这就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一夜没合过眼,与其说是“坐火车”,还不如说是“站火车”。

在广西南宁站下火车后,又坐了两个小时的公共汽车、再步行半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永安营区吴圩镇那美大队那美小学驻地。

除周书记、王技术员及其工友外,我们27人还多了一件特殊的行李——每人肩上扛着一把镢头。路上的行人还以为我们是到某某地去修水利或是修公路的民工。

纸糊的蒸笼

那美小学房子低矮且很简陋,土砖墙无粉刷,屋檐高7尺许,只有两间教室。学校后面10余米远有一栋杂屋,远看像是个大牛棚。屋宽丈余,长3丈有余,檐墙高5尺许,没有窗户,只有一个既无门页也无门框的门。床是用砖块和板子垒起的,上面铺的是稻草。这就是我们一行人的住所。我的床就在门口。记得有几次半夜里下暴雨,雨滴从廊檐横墙上,从门口、瓦缝飞进来,把床铺打湿,让我们一夜无眠。

我们的住处离那美生产队民居约200米,因民族不同,生活习惯、语言也不同,所以我们与当地村民很少交往,有什么要他们帮忙的事都是周书记联络。

我们用土砖砌了一个柴火灶。最初几天我们是大锅烧饭,由于工友经验不足,锅底层米饭常烧成厚厚的黑炭了。大家每餐看着这些不能吃的黑炭锅巴,就催周书记想办法找个蒸笼来。于是周书记先找当地联系,又差人到集市去买,还是没有找到蒸笼。后来大家集思广益想出一个妙招:用竹子编织一个笼子,再一层报纸一层稀饭糊地把笼子内外糊严实,晾干后即成了我们的蒸饭用具。这纸糊蒸笼最大的缺点是,稍不注意就会被碰撞个洞而漏气,一旦漏气,饭就很难熟了。所以每餐蒸饭前都要察看一遍,一旦发现有洞,就得用纸糊上。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吃了不少的夹生饭。

我们吃得最多的菜是“芋头汤”。因为这东西在三伏天也能存放较长时间,所以司务每次去几十里外的集市,都会购回一大堆芋头。“芋头汤”于是成为我们的特色菜、每日必备菜。

当地人不吃辣椒,也不种辣椒,集市上也无供货。而我们湖南人几乎都爱吃辣,没有辣椒吃的日子可谓食不甘味。有一天,一位兄弟在一座房子旁边的荒地里发现了几棵不起眼的野生“刁椒”。这“刁椒”在当地秋冬不枯,春来发新枝叶,所结辣椒只筷子嘴大小,尖尖的,因其花蒂朝上,故而称“刁椒”,其辣度比普通辣椒厉害多了。我们如获至宝,每餐都要去那荒地里摘一两个切碎放菜里下饭。

田头上技术课

当地生产队给我们划了30亩制种田,并送来了七八头牛与犁具。犁田耙田对我们这些农村小伙子来说不是难事,难的是插秧。

这插秧还真繁琐,不育系繁殖田块,每插两行父本,空两行留作插母本,父本秧插完了,收尽田中剩余秧苗,再插母本。父本母本一根都不能乱插。而恢复系插秧也一样,先插父本,每插一行父本秧空五行,留到半月后插母本,插母本时父本禾苗已有一尺多高了。

9月中旬,稻子开花了,这半个月的主要任务是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2时“赶花粉”。由于我们都没接触过水稻杂交制种,最初大家都想不通:禾苗正开花授粉时,人为地用竹竿、绳子在稻穗花上刮过来、刮过去,不对稻穗花造成损伤么?

针对我们的疑惑,指导制种的王技术员干脆把课堂搬到田间。

原来常规水稻是雌雄同株自花授粉,而水稻三系杂交制种是雌雄异株,母本植株雌蕊发育正常,但雄蕊退化(即没有花粉),全靠外来的花粉来授精,子房才能发育成谷子(这类稻子称“不育系”)。我们人为用绳子、竹竿摇动父本植株(保持系或恢复系,它们属常规稻,自花授粉),使花囊内的花粉播散出来,借助弹力、空气流动力,使花粉传播的范围更大,利用率也更大,周围的不育系雌蕊授花粉的机会更多,更及时,这样能提高结实率,以达到提高制种产量的目的 。想不到“赶花粉”还有这般学问。王技术员的讲解无疑激起了我们探究杂交水稻制种的兴趣。

10月中旬稻子成熟了,该收割了。这收割阶段可把我们累坏了。一是收割时,每丘田块都是先收母本,留下父本,待母本收完晒干装包后再收父本。收1亩所花的功夫比一般收2亩的时间都多;二是脱粒、翻晒费时费力。当地没有打禾机,也没有风车,我们只得照当地老方法,把田里割下的稻子,一捆捆地抱到机耕路边,装上板车,用水牛一板车一板车地拖到屋后的晒谷场卸下,在场上摊开铺平,厚约尺许,再让牛拉着石碾子在厚厚的稻子上滚动碾压。碾压几遍后又用叉子将秸秆翻一遍,继续碾,这样翻碾两三轮,直到谷子全部脱粒,才卸下牛与石碾子,用叉子将稻秸秆像炒菜一样翻挑几遍,把谷子抖落。这样待秸秆去掉后,再把谷子摊开晾晒。

晒干后,因为没有风车,大家又只有按当地人方法,人手一个圆箕,端起一圆箕谷子举至平肩高,再一边高一边低地让谷子从圆箕里滚下,借自然清风扬去瘪谷与灰尘。相比我们安仁用风车去瘪谷,不知多费了多少功夫。扬干净后的谷子才是我们历尽千辛万苦得来的杂交水稻种子。

那次到广西制种,我们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是也学到了不少技术。后来大家还都成了安仁第一批杂交水稻制种的农民技术员,为我县保证杂交水稻种子自给与快速普及杂交水稻种植,打下了技术基础。

(责任编辑:叶筱)

猜你喜欢

父本母本技术员
玉米新品种沈海40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鼻咽癌放射治疗中不同级别技术员对摆位误差的影响
不许撵他走
传统《元宵歌》本的复现、消失与走向
转运
杂交粳稻常优2号母本机插制种技术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甜(辣)椒杂交制种育苗技术
他们出差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