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反应堆压力容器的辐照脆化行为及预测

2021-07-27钟巍华佟振峰宁广胜张长义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1年7期
关键词:脆化快中子断裂韧性

林 虎,钟巍华,佟振峰,2,宁广胜,张长义,杨 文

(1.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北京 102413;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

反应堆压力容器(RPV)是核电厂不可更换的核心安全构件,通常由具有低温脆性的bcc结构低合金钢制造而成[1]。在役期间,由于运行环境中的高能量中子(E>1 MeV)辐照,RPV材料呈辐照脆化现象,性能持续降低。辐照脆化现象体现为韧脆转变温度(DBTT)的增加,上平台能量(USE)和断裂韧性(KJC)的降低。当辐照脆化令断裂韧性降低至结构允许值时,即发生脆性断裂。因此对RPV的完整性评估而言,材料的辐照脆化是需面对的重要难题。

美国、日本、法国和德国等获得了大量RPV材料,如A533B、A508-3、16MnD5、20MnMoNi,试验数据[2-6]。基于这些数据,提出了针对性的辐照脆化预测模型,包括EONY、RG1.99(Rev.2)、FIS、JEAC4201和KTA等[6-9]。

中国已开发出的第三代核电站拥有60 a设计寿命[10],其RPV材料为低铜的A508-3钢。针对国产A508-3钢的辐照脆化的研究已开展,然而目前依然缺少60 a寿期末时材料辐照脆化行为的数据,导致国产A508-3材料辐照脆化预测困难。

本文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49-2游泳池式反应堆对A508-3材料的力学性能试样进行辐照考验实验,并开展拉伸、冲击、断裂韧性试验。进而在EONY模型的基础上,建立针对低铜RPV材料的辐照脆化模型,并进行试验数据验证。

1 材料和辐照考验实验

1.1 材料

试验材料为国产A508-3钢,是国产RPV上切割下的锻件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满足标准GB 15443,化学成分列于表1。从标准可看出,重要的有害元素如Cu、P、S等均低于标准值。为保证材料特性与在役RPV钢一致,对从锻件上切割下的材料进行焊接热处理工艺的模拟。先加热材料,并在300~610/620 ℃加热过程中保持55 ℃/h的加热速度,到温后保温30 h,然后以55 ℃/h的速度冷却至300 ℃,进而在空气中完全冷却。材料的微结构为贝氏体,示于图1。

表1 A508-3钢的化学成分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508-3 steel

图1 SEM观察得到A508-3微观照片Fig.1 Metallograph of A508-3 observed by SEM

1.2 辐照考验实验

进行辐照考验的试验样品为φ5 mm×25 mm的拉伸试样、10 mm×10 mm×55 mm的冲击试样以及0.5T-C(T)断裂韧性试样,如图2所示。辐照考验试验在49-2游泳池式反应堆进行,快中子(E>1 MeV)注量率为9.5×1012cm-2·s-1。考虑到中子能谱对辐照脆化的影响[11],调整热中子与快中子之比至1。图3示出了辐照考验装置。辐照温度由3个不同位置的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升降通过热电加热和氩气氦气混合的惰性气体环境完成。辐照温度控制在(288±8) ℃,如图4所示。辐照达到快中子累积注量1×1020cm-2后,取出辐照考验试样,在热室内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图2 辐照考验试样Fig.2 Irradiated test specimens

图3 辐照考验装置示意图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irradiation assembly

2 力学性能试验

力学性能试验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断裂韧性试验。

拉伸试验根据相关标准[12-13]进行。试验温度为-100、20、288 ℃,测温精度±1 ℃。

冲击试验根据GB/T 229进行,在多个温度下进行冲击试验后,采用双曲正切函数对冲击试验数据进行拟合,进而得到DBTT和USE。

图4 辐照考验试验的温度历史Fig.4 Temperature history of irradiation experiment

断裂韧性试验根据国标GB/T 21143和ASTM E1820进行[14-15]。在完成0.5T-C(T)的断裂韧性试验后,根据ASTM E1921标准[16],绘制主曲线,得到参考温度T0。

2.1 拉伸试验

拉伸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示于图5。拉伸试验在-100~288 ℃区间内完成,由于辐照的影响,辐照后A508-3材料的抗拉和屈服明显提高了,但延伸率并未发现明显变化[17]。A508-3材料在低温下的延伸率并不低于高温试验结果,与文献数据一致[18]。

图5 辐照前后拉伸曲线Fig.5 Engineering stress vs strain curve of un-irradiated and irradiated specimens

2.2 冲击试验

辐照和未辐照的A508-3材料的冲击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经大注量中子辐照后,材料的DBTT提高了54 ℃(ΔDBTT=54 ℃),USE降低了29 J。

图6 辐照前后冲击试验数据Fig.6 Impact curve of un-irradiated and irradiated speciments

2.3 断裂韧性试验

图7示出了辐照前后A508-3材料的断裂韧性数据及其主曲线,数据根据ASTM E1921标准将实测得到的0.5T-C(T)数据转换至1T-C(T)结果得到,未辐照数据在-70 ℃进行试验,分布在72~113 MPa·m1/2区间内,辐照后在-10 ℃进行试验,试验数据分布在60~84 MPa·m1/2区间。辐照产生的T0增量为84 ℃,大于冲击试验测定得到的ΔDBTT(20 ℃)。有关研究显示ΔT0与ΔDBTT之间应存在一定水平差异,本次试验中两类试验结果偏差处于文献[19]给出的偏差带以内。

图7 辐照前后断裂韧性试验数据Fig.7 Fracture toughness data of un-irradiated and irradiated spciments

3 辐照脆化模型及其验证

3.1 现有国外辐照脆化模型

不同的预测模型被用于预测计算韧脆转变温度的变化量ΔRTNDT,如美国的EONY和RG1.99(Rev.2)、日本的JEAC-4201、法国的FIS等。上述模型均考虑多种因素对辐照脆化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策略,针对不同的辐照脆化数据,得到了不同辐照脆化预测公式。当然不同的预测公式的计算结果也是不同的。

图8示出了低铜RPV材料的实验堆辐照考验数据以及辐照脆化数据[20],辐照脆化趋势曲线通过上述模型绘制。从图8可见,曲线与大多数据是分离的,二者并不十分符合。RG1.99(Rev.2)、EONY和JEAC4201的计算结果低于国内A508-3的辐照脆化数据。主要原因是这些模型更多的是考虑早期的辐照脆化数据的趋势,并未充分考虑辐照脆化机理的影响,如后爆发项辐照脆化机理(LBPs)。LBPs被认为会在低铜钢中出现,且当中子注量达到高水平时会成为造成辐照脆化的主要机理[15,21]。FIS曲线高于全部辐照脆化数据,这是因为其为数据的上包络线,无需添加额外的安全裕度即具有很高的保守性。可认为,现有国外辐照脆化模型并不适合精确预测国内低铜RPV材料的辐照脆化。

图8 国外辐照脆化预测模型和低铜RPV钢辐照脆化数据的比较Fig.8 Comparison between calculation results from foreign models and irradiation surveillance data of low-Cu RPV steel

3.2 对现有辐照脆化模型的改进

通常认为在RPV的辐照脆化预测时,需考虑的最主要的辐照脆化机理包括:基体损伤缺陷机理(MD)和溶质团簇机理(SC)。

MD指在RPV材料受到高能中子照射后在内部形成的大量点缺陷,包括空位、间隙原子、位错环、间隙原子团、空位-间隙原子对等[9]。中子辐照会使RPV材料内部生成成对的间隙原子和空位,间隙原子带有很高的能量,又可作为入射粒子碰撞其他晶格位置的原子,由此产生级联过程,大量的间隙原子相互聚集,形成数目众多的位错环。这些缺陷会阻碍位错的运动造成材料硬化,也会促进形成内部微缺陷引起脆化。在辐照初期MD机理的作用上升较快,随着中子注量的加大趋于缓和。

SC指RPV材料长期在反应堆运行工况下发生的低含量原子聚集成团的现象[9]。原子团阻碍位错运动从而引起材料硬化。在RPV材料中最易形成原子团引起材料硬化的元素为Cu,其次,Ni会伴随Cu聚集,Mn、Si也能伴随Cu一并聚集[21]。近年来观察到当材料中Cu含量很低,Mn、Si、Ni会聚集成Mn-Si-Ni团簇,引起材料硬化。当快中子注量提升到一定水平时,Mn-Si-Ni团簇的析出被认为会成为造成辐照脆化的主要机理,这种机理即为LBPs。

EONY模型是建立在MD机理以及富铜团簇机理(CRP)之上的模型。CRP机理与CS机理的差异在于CRP仅考虑Cu与Ni元素的析出,忽略了Mn、Si析出的影响。为考虑LBPs对低铜RPV钢的影响,本文在EONY模型的基础上,补充对Mn、Si析出因素的支持,建立新模型CIAE-MIET(CM-1501),模型公式如下:

ΔRTNDT=MD+SC

(1)

MD=A(1-0.003 253Tc)·

(2)

SC=B(1+3.058w1.490 3(Ni))·

(1+0.046 56Tc)0.390 4f(we(Cu),w(P))·

g(we(Cu),w(Ni),φte)

(3)

f(we(Cu),w(P),w(Si),w(Ni),w(Mn))=

(26.15max(0,we(Cu)-0.072)+

1.984max(0,w(P)-0.008)+

0.000 081 36w(Si)+0.001 560w(Ni)+

0.004 956w(Mn))0.706 2

(4)

g(we(Cu),w(Si),w(Ni),w(Mn),φte)=

0.5+0.5tanh((lgφte-1.469we(Cu)-

0.479 7w(Ni)+0.012 31w(Si)+

0.011 73w(Mn)-17.62)/0.506 4)

(5)

(6)

(7)

(8)

(9)

式中:w(Cu、P、Ni、Mn、Si)为受辐射的RPV材料中的Cu、P、Ni、Mn、Si的质量含量,%;Tc为反应堆满功率运行情况下一回路冷却水温度,℃;φ为辐照的平均快中子注量率,cm-2·s-1;t为反应堆满功率运行时间,s;φt为RPV材料受到的快中子注量,cm-2。

CM-1501中,式(8)、(9)分别延续了EONY模型对辐照注量率、Cu元素含量对辐照脆化趋势影响的理解,保留原有公式形态。考虑到EONY模型并未体现出Mn、Si等团簇析出对辐照脆化的影响,将原EONY中的CRP机理升级为SC机理,Mn、Si元素被视为与Cu、Ni元素作用类似的有害元素,式(4)、(5)中包含Mn、Si项即为新增内容。在采用SC机理代替CRP机理后,为保证MD机理与修正后的SC机理匹配,在针对大量辐照脆化数据拟合过程中,进一步调整了MD机理中的主要参数,以得到最佳预测效果。EONY模型中的CRP机理有关内容如式(10)、(11)所示,并不包含Mn、Si项的因素。

f(we(Cu),w(P))=

(10)

g(we(Cu),w(Si),w(Ni),w(Mn),φte)=

0.5+0.5tanh((lgφte-1.139we(Cu)-

0.448w(Ni)-18.12)/0.629)

(11)

图9示出了CM-1501模型和其他模型的比较,CM-1501模型与国内A508-3辐照脆化数据符合更好。

3.3 CM-1501模型可靠性分析

利用RPV材料辐照脆化数据对计算公式进一步验证,该模型计算结果与监督实测数据有较好一致性(图10),这表明CM-1501能反映出低铜RPV材料在随堆运行环境中的脆化趋势。图10中横轴为CM-1501的计算结果,纵轴为试验测定得到的ΔDBTT,数据来自上文提及的低铜RPV材料的辐照脆化数据库以及A508-3材料加速辐照考验试验,实线为y=x的直线。当数据点落在实线上时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测定结果完全一致。根据数据统计,母材的计算结果偏差的标准差为10.7 ℃,焊缝金属计算结果偏差的标准差为13.6 ℃,这个偏差水平小于其他同类型辐照脆化趋势模型。另外,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加速辐照考验试验数据之间符合也较理想。

图9 CM-1501模型与国外同类模型的比较Fig.9 Comparison between CM-1501 model and other foreign models

图10 CM-1501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低铜RPV材料辐照脆化数据的比较Fig.10 Comparison between calculation results of CM-1501 model and irradiation surveillance data of low-Cu RPV steel

4 结论

对RPV用A508-3钢材料进行非放和放射性环境下的力学性能试验,辐照考验温度为(288±8) ℃,最大快中子注量达1×1020cm-2。在-100~288 ℃温度范围开展了A508-3材料的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断裂韧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辐照后材料呈现明显的辐照脆化、硬化趋势,屈服、抗拉性能明显提高,DBTT增加了54 ℃,T0增加了84 ℃;提出了新的基于EONY模型的辐照脆化模型CM-1501,可较精确预测低铜A508-3材料的辐照脆化趋势。

猜你喜欢

脆化快中子断裂韧性
池塘草鱼脆化及品质提升技术试验
管道环焊缝评估中离散断裂韧性数据的处理*
钢加氢反应器长期使用后的脆化预测技术进展
西南铝主编起草的国家标准《铝合金断裂韧性》通过审定
利用神经网络方法研究合金元素对反应堆压力容器钢辐照脆化的影响
页岩断裂韧性实验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导向管快中子注量计算方法研究*
49—2堆孔道快中子注量率的测定
PRO500(S)防弹钢焊接性能分析及工艺
焊后热处理对海洋平台用钢焊缝低温断裂韧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