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德发:经山历海写传奇

2021-07-27北京黄倩

金秋 2021年7期
关键词:山海文学创作

※文/北京·黄倩

一部《经山海》攀上创作新高峰

曾有幸作为责任编辑和赵德发老师合作过两本书:《缱绻与决绝》《魔戒之旅》,所以对赵老师的作品一直很关注。2019年,赵老师的最新长篇小说《经山海》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这是一个作家至高的荣誉。2020年,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将2019年年度“优秀作家贡献奖”授予赵德发,其颁奖词让人印象深刻:“赵德发是三十多年来以扎实的创作活跃在文坛的长跑健将,他用作品展示了一个写作上不断精进、影响力走向深广的优秀作家丰沛的创造力。在实现脱贫和全面小康之后向乡村振兴衔接的历史性时期,面对如何书写当代生活、塑造时代新人、深化文学认知和刷新审美形态等新课题,他的创作实践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探索和启示,《经山海》也因此被誉为新时代现实题材长篇小说的标志性作品。”

赵德发1955年生人,多年来一直担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和日照市文联主席。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写作,可谓极其难得。

赵德发在获奖感言中说:“特别感谢《人民文学》杂志,没有施战军主编的约稿,就没有《经山海》这部长篇小说;没有编辑部的鼎力推荐,我今年也得不了这个奖。”

细说起《经山海》的创作,他直言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2018年年初,《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突然给他打电话,约他写一部反映新时代的长篇小说,他答应了。但他知道,完成这么一个“命题作文”很不容易,必须扎扎实实准备,认认真真写好。他一过春节就开始实地采访,去了沂蒙山区和日照的一些山村、渔村,和一些乡镇女干部座谈,获得大量一手素材,了解了现代乡村建设的现状。加上他年轻时当过县乡干部,熟悉农村生活。经过半年多的创作,32万字的《经山海》一气呵成,用赵德发的话说:“拼了一把老命”。

《经山海》写了女镇长吴小蒿的故事。吴小蒿生于鲁南农村,被重男轻女的父亲视为蒿草,但她发愤读书,考入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深受齐鲁传统文化熏染。毕业后到隅城市工作,在区直机关坐班十年。她想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了躲避“官二代”丈夫的家暴,2012年参加科级干部招考,去有山有海的楷坡镇担任副镇长。她起初对基层工作方式不适应,稍显稚嫩,但她百折不挠,很快成熟起来,后来被提拔为乡长,成为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的基层干部。作品以“历史上的今天”为结构,以历史眼光书写现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稿子最先在《人民文学》发表,这一期的卷首语对此小说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几年,我们一直在热切盼望着具有新时代情境气象、新时代精神气韵、新时代人物气质的现实题材力作的不断涌现。这是一条必须实实在在进入新时代内部细部,有无穷发现并有无尽感触才可能摸索出来的创作之路;这是一条必须真真切切理解新时代广度深度,有天地格局并有天下情怀才可能行走出来的创作之路。本期发表的长篇小说《经山海》,或可给这一期许中的大路留下较为明显的足迹。”

《经山海》一书在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得了一连串的荣誉:入选40余家专业文学出版机构联合推荐的文学好书榜5月榜单;名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发布的6月优秀畅销书排行榜;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发布的2019影响力图书;入选中宣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名单;入选“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和“2020年丝路书香工程”;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登上第四届中国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19);入选中国作协“纪录小康”主题创作推荐书单并且列8部长篇小说之首。这部小说,还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制作成48集音频,2020年3月在“阅读之声·畅销书屋”栏目播讲……2020年底著名导演杨亚洲更是将同名小说拍成了电视剧,由王丽坤、张国强领衔主演,今年有望在央视播出。

《经山海》的主人公吴小蒿经山历海,以满腔热情写就了乡村振兴的传奇故事。同样,作为作者,赵德发也是经山历海,半个世纪以来以不懈的奋斗写就了人生的传奇。

屡败屡战的传奇人生

赵德发出生在山东省莒南县的一个山村,因为家贫,早早辍学,30岁之前没有任何文凭。他小学没毕业,“文革”就来了,学校不得不停课。14岁那年,邻村小学办起了初中班,他只上了四个月就主动辍学了。因为他是长子,要回家帮父亲挣工分。15岁那年他当上本村小学的民办教师,从此边教学边读书。虽然自己知识贫乏,糗事不断,但他知耻而勇,屡败屡战,终于在8年后以优异成绩考上公办教师。

此后他通过自学努力,从学区教导主任提升到公社党委秘书,再到县委办公室秘书、副主任,30岁那年便担任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正在他仕途最顺的时候,他却突然辞职了,考入山东大学作家班,为了圆他24岁那年萌发的作家梦。学习期间,他写出了短篇小说《通腿儿》,获得《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决心在写作这条路上走到底。

作家班毕业后,赵德发调到日照市文联工作,边工作边创作,佳作接连不断。近年,从市文联主席、省作协副主席位子上退休后,他依然笔耕不辍。到2020年,他已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800多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震惊》《魔戒之旅》《双手合十》《乾道坤道》《人类世》《经山海》,以及长篇纪实文学《白老虎》《1970年代我的乡村教师生涯》等,同时还出版了12卷《赵德发文集》,获得了诸多奖项——第三届人民文学奖,第四、第八届《小说月报》百花奖,三次《中国作家》奖,首届齐鲁文学奖,第一、第四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第四、五、七、十一届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等。这些奖项是许多作家难以企及的。

晚年生活其乐融融

赵德发虽是个高产作家,但并不是“写作狂”,平时他懂得调节生活,讲究养生之道。

说起他的养生之道,最重要的一条是固定作息时间。他每天五点起床,喝一杯咖啡,吃一把花生米,一早开始写作,到八点收工。早饭后小憩一会,处理杂务。午饭后睡一小觉,下午继续读书或写作。晚上,与夫人一起外出散步,一小时回来,看看电视读读报纸,10点半打坐,11点睡觉。久而久之,他身体形成了“生物钟”,到时候就醒,到时候即睡,从不失眠,这也为他保持如此高产打下良好基础。

这里特别要提赵德发的夫人杜娟,她原是日照市一家粮店的营业员,文化程度不高,但与赵德发一起生活几十年,耳濡目染,竟然也在退休后开始学习写作,近年来在《山东文学》《时代文学》《青岛文学》等刊物发表多篇散文。其中一篇《我在新西兰当保姆》写她2001年去新西兰看望女儿,在一户男主人是黎巴嫩移民、女主人是中国移民的人家当保姆的特殊经历。在《时代文学》发表后,入选《2017年中国纪实文学年度佳作》,更获得第四届日照文艺奖。这样的成就也令赵德发这个写作“领路人”着实感到欣慰。

2020年,赵德发和夫人都年满六十六虚岁。长期定居在新西兰的女儿特意赶回来为父母举办寿宴。为了这场聚会,女儿三改机票,在中国和新西兰隔离了一个月时间,颇费周折。在寿宴上,赵德发激动地赋诗一首:“生若蜉蝣寄世间,岁逢六六意阑珊。经山历海人趋老,煮字烹文笔未闲。惭忝性愚难倜傥,幸能胆壮越巉岩。秋霜染鬓欣然笑,放眼汪洋赏碧蓝。”

赵德发说,这首《七律·六六感怀》最后一句“放眼汪洋赏碧蓝”含义有二:一是看着远在南太平洋岛国上的外孙和外孙女茁壮成长;二是期待自己的下一部长篇小说《蓝调子》在2021年能顺利完成。这部小说赵德发已经酝酿多年,是海洋题材。近期他采访了许多渔民,还到海上考察“海洋牧场”,做了大量功课。熟悉他的读者都知道,他的“农民三部曲”——《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写尽了山地里的故事,而另外三部作品——《人类世》《经山海》《蓝调子》题材则都与海洋有关,赵德发称之为“蓝色三部曲”。

秋霜染鬓欣然笑的赵德发,在写作路上却不畏秋霜,他丰沛的创作精力与他的勤奋自律息息相关。正如他在诗中所写:“经山历海人趋老,煮字烹文笔未闲。”

相信经山历海的赵德发,以他的惊人毅力和才华,不论在写作和生活上都会百尺竿头,花好月圆。

猜你喜欢

山海文学创作
丝路•山海
《山海涧》
我们需要文学
山海间,享受纯粹的驾驶乐趣 保时捷Taycan
山海添色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