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时代短视频新变局中的冷思考

2021-07-26吴田田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内容用户

短视频的井喷式爆发,开拓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形态。而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短视频的生产制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广阔的创意空间。短视频领域或将迎来新变局。

短视频如何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深入垂直领域,深耕内容创作、强化用户参与无疑是最优路径。

本期专题深入思考在媒体深度融合和新技术加持下,短视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享一些短视频号的有益尝试和宝贵经验,供行业参考借鉴。

摘要:5G网络的普及推动人工智能、VR/AR、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飞速发展,使媒介的社会化程度更高,媒体的边界不断延伸,渗透力不断加强,与人们的生活场景融通融合。4G时代短视频作为社交场景的应用功能以及独特的网生视觉创意叙事,成为网络视频的流量担当。5G的发展更是为短视频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多创意空间。短视频生产制作和传播形态的表达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将引发新消费、新服务和新模式,短视频领域将迎来新变局。

关键词:短视频;5G;变局;智能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011-02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以及用户使用市场均大幅提高。随着短视频市场的逐步成熟,短视频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用户对内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短视频往垂直细分领域深耕。

一、智能媒体时代短视频的现状与特点

进入4G时代以来,智能终端和网络信息技术强强联合,在智能媒体时代诞生了诸多短视频平台。短视频时长短,能满足人们在碎片化闲暇时间的娱乐要求,几乎随时随地都可以自由观看。经过几年的发展,短视频日渐成熟,形式更加多样,特点逐渐鲜明。

(一)内容碎片化,符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需求

短视频重构用户对于时间的定义,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契合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观看、使用方式和习惯。快节奏的生活使用户的注意力极易分散,短视频充分利用用户的零碎时间,主动抓取更有吸引力、有创意的视频,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1]。再加上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协同过滤算法等多种推荐算法进行推送,促使短视频快速并牢牢锁住用户的视线。

(二)新技术加速应用,用户增长迅速

近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新技术的加速应用,短视频以较低的技术门槛以及便捷的创作和分享方式迅速吸引用户的眼球[2]。短视频成为媒体非常重要的新型传播载体,为传统媒体带来了生机。

(三)用户独立创作成为主要内容来源

短视频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模板和玩法,用户只需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拍摄,操作簡单、上传方便,充分满足用户的创作欲。另外,粉丝经济的火热吸引用户进行创作的强大动力。大量用户上传内容,为短视频平台提供可观看视频,又能吸引大批用户,平台与用户相辅相成,用户黏性更强。

(四)操作方便,社交性强

短视频自身的特点加上4G网络的支持,使其迅速爆发并持续发展。

5G的高速率、低时延等优势为移动网络的变革带来了新的冲击,也为蓬勃发展的短视频行业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基于5G的支持,短视频能更高效地传播。短视频的创作、传播、分享、接收等方面都会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感受。

短视频在内容和操作上都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的网络环境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使用习惯,得以在短期内快速爆发式发展。

二、5G为短视频领域带来新变局

更大的带宽、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时延,5G技术的成熟为IOT、AI、AR/VR、区块链等技术带来新的突破,以往的生活方式也会因此发生巨大的变化。5G时代,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等物联网设备将会更加普及和泛化,8K超高清视频会进一步成为市场的宠儿,VR/AR也不再仅限于体验。5G带来的技术变革将在从生产到传播的各个环节影响短视频,短视频领域将会迎来新变局。

(一)新生产:打破设备壁垒,视频创作走向高度智能化

随着移动终端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短视频的采集、生产方式从专业的摄像机到单手可操作的移动终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IOT、AI和5G的高度融合、“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泛智能终端体系推动着短视频的内容采集以及消费场景走向泛在化和智能化,短视频的生产方式将进一步被颠覆。更多的设备终端将随着5G网络的普及和物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而得到应用。未来的视频采集方式会更加多元,会有越来越多的“第三只眼睛”帮助我们多角度了解世界、记录生活。

语音识别、图像分析、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能简化短视频筛选、整理、剪辑等程序,利用人工智能实现自动合成、自动配乐、智能字幕等,轻松创作视频。

人工智能对短视频的生产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个作用不仅仅在于人们使用短视频平台的高效化、智能化和多样性,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真正作为创作者进入人们的生活。

(二)变形态:VR/AR助力短视频内容立体化、形态多样化

5G网络的出现解决了流量、带宽、资费的问题,推动短视频这种依赖于数据传输速率的媒体形式迎来新的发展红利,迎来第二次发展高峰。

一是虚拟化。VR/AR等新技术的逐步成熟将带来短视频形态的颠覆,更多虚拟元素融入短视频,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给用户带来更真实、身临其境的全新体验[3]。VR能解决视频内容扁平化的短板,带给用户立体化、沉浸式的体验。

二是超高清。随着用户对视频品质要求的提升,高清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5G的布局为物联网的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4K、8K超高清视频内容随着硬件设备的完善而普及,带给用户不一样的观感。

(三)新模式:新技术助力短视频场景拓展

5G的普及将使全球迈向“万物互联”的时代,短视频在内容形态、制作、分发等方面都会步入新境界。

人们观看视频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手机、平板这样的中小屏,智能车载屏、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等,这些都能成为用户的视频观看终端,短视频的观看场景也从小屏转向大屏,有了硬件和网速的支持,传统的固定屏幕的概念会日益淡化,观看短视频的终端限制减少。短视频将不断发挥自己的优势,助力构建起一个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世界。

三、5G时代短视频迎来新变局中的冷思考

5G技术的发展为短视頻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好的发展前景,短视频不仅可以作为娱乐项目观看,还可以成为社交辅助的通信和生产的传播载体,触发短视频行业在智能媒介环境下进行更多的探索与创新,同时也为短视频领域带来更多的挑战。

(一)用户隐私保护再次成为重大议题

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可以达到千人千面,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对每一个人进行“私人定制”。各种数据通过数据节点相互连接,部分软件以及公众号对用户的信息过度提取,导致用户遭受财产损失,甚至会威胁到用户的人身安全[4]。用户可以随手拍摄身边事物进行上传、发布、全平台共享,这会在无形中侵犯他人、暴露自己的隐私。

平台应结合人工智能与区块链技术加强对用户隐私的保护。利用区块链的数字加密技术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保护,防止除视频作者外的任一方在未获得授权时对内容的滥用。并且,区块链对于信息的追根溯源,能做到追踪和记录数据,实时保护个人数据。因此,人工智能需要与区块链融合,在保护用户数据隐私的前提下,实现对用户数据的充分挖掘和共享利用。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完善相应的管理政策、处罚措施,并加强对用户的教育。

(二)加强信息爆炸时代的内容审核与监管

一是平台购物流程不规范,商品得不到严格的管控。目前的短视频平台纷纷加快布局直播电商,但平台对于商品的审核机制不完善,主播对商品夸大描述甚至售假的行为会损害用户的权益。

二是内容断章取义、造谣等现象严重。网生内容携带着互联网的基因,内容繁杂,种类众多,难免存在断章取义等现象。移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短视频平台成为谣言诞生的一大“基地”。

5G时代,短视频进入下一个风口,平台方应积极改进监管模式,根据政策制定审核标准,真正做到监管先行,结合人工智能技术,采取AI+人工的审核机制,不断提高谣言视频自动识别算法的精确度,及时精准地遏制谣言视频的传播。同时,针对制造、传播谣言者,相关部门应坚决依法处理,决不姑息。另外,应完善辟谣科普的方式,真正让人们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使谣言不再具有被传播的价值。

(三)进一步加强青少年防沉迷管控

我国短视频的青少年用户群体十分庞大。短视频平台内容非常多,十分混杂,对于身心还不够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沉迷于移动设备易导致价值观的迷失,致使其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另外,短视频平台采用算法推荐技术,易形成“信息茧房”,不利于青少年全面接受知识和正能量内容。

2019年3月28日,国家网信办指导组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平台通过设置“实名验证+人脸识别+人工审核”模式,杜绝未成年人提现、打赏,为未成年人提供专属内容等措施,杜绝短视频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目前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还处于试点阶段,对相应的措施还在早期探索时期,各个平台应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技术主动发现相关部分存在的不足,联合家长完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识别、判断方式,联合教育专家探讨短视频对青少年的教育模式,增加防沉迷系统的正能量内容,真正将短视频平台打造成为集娱乐、知识、正能量于一体的绿色园地。

四、结语

短视频的迅速发展是媒介社会化的趋势和潮流,媒介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便利功能。5G技术的发展以及5G网络的普及,使物联网、人工智能、AR/ VR等技术不再是纸上谈兵,它们会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新技术对短视频的加持使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短视频持续迎来热发酵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技术可能给短视频带来的问题,在热环境下也不忘冷思考。

参考文献:

[1] 马希平. UGC短视频的传播特征及效果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9.

[2] 侯顺.中国网络影视产业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 韩诚,韩岳. 5G前景下视听传播生态演变研究[J].当代电视,2020(02):88-92,112.

[4] 田维琳.大数据伦理意识及其培育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20.

作者简介:吴田田(1996—),女,山东临沂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内容用户
您拨打的用户已恋爱,请稍后再哭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信用卡资深用户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