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城市选址研究——以阿姆斯特丹为例

2021-07-26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黄慧妍

区域治理 2021年9期
关键词:阿姆斯特丹新城荷兰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黄慧妍

一、从自然环境的视角看阿姆斯特丹的选址

从自然环境上看,阿姆斯特丹所在地并不十分适合筑城。首先,阿姆斯特丹的土地主要由当地居民筑水坝围海造田形成。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水坝较易被海潮冲垮,对城市安全形成威胁;其次,阿姆斯特丹所在地及其周边有大量流域变动频繁的河流,包括阿姆斯特尔河、莱茵河、默兹河及斯海尔德河,土地的肥沃状况经常改变,粮食种植得不到保障。

二、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城市选址

(一)比较优势与城市选址

“比较优势”概念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于1817年在其《政治经济学基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3]。他认为,一国应出口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率比较低的产品,即一国生产模式由比较优势来决定[4]。城市间的比较优势使得城市间的贸易变得有利可图,而贸易则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因此,城市选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地方能够使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二)运输规模经济与城市选址

比较优势促使贸易的出现,但贸易只有在交通成本相对于生产力差别比较小时才有利可图[5]。因此,城市需要选址在一个交通便利的地方,并通过对交通工具运输能力的提升,减少单位产品运输成本,增加城市获利。

择址建城的目的是不断发展城市,使其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比较优势和运输规模经济相结合能够促进城市的发展,是城市选址时应考虑的因素,也是建城后需要不断改善提升的因素。

三、从经济学的视角看阿姆斯特丹选址

(一)阿姆斯特丹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因素一般包括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人力资源、体制因素、技术信息等。本文主要从资源禀赋、体制因素和技术信息三方面对阿姆斯特丹选址与发展地分析。

1.资源禀赋

(1)土地资源匮乏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知道,阿姆斯特丹的地形、水文方面并没有优势,尤其是阿姆斯特丹境内没有多少可耕地,这使得阿姆斯特丹的种植业发展受到限制。即使在种植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荷兰,包括阿姆斯特丹在内的资源也匮乏到只能生产土豆[6]。因此阿姆斯特丹的种植业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

(2)渔业资源丰富

阿姆斯特丹的种植业是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但它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位于其西侧的北海渔场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由于海流的变化,每到夏季就有大批的鲱鱼洄游到荷兰北部的沿海区域[7]。但北海沿岸的城市都占有这一资源,阿姆斯特丹需要通过在相对较大的区域里进行贸易活动才能发挥渔业资源这一比较优势。

(3)贸易需求旺盛与贸易环境优良

一方面,阿姆斯特丹可耕地较少,粮食等生存品较缺乏,与其邻近的小城镇的可耕地情况也并不乐观。这使得阿姆斯特丹有贸易的需求,尤其是在相对较大的区域里进行贸易活动。另一方面,阿姆斯特丹南边的佛兰德斯是13-14世纪欧洲最发达的毛纺织中心之一,北边是波罗的海贸易区,它处于两个有大量贸易需求的区域之间,为其发展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人流与资源。

2.生产技术的发展

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当占有的资源禀赋相去不远时,技术就成了决定比较优势的关键因素。比如在1358年,荷兰北部的渔民发明了一刀除去鱼肠子的方法,经处理的鲱鱼可以保存一年以上。当时只有荷兰北部有这种技术,该技术一方面使得荷兰北部地区在相同时间内处理的鲱鱼数量更多,另一方面在没有冰箱的条件下极大地延长了鲱鱼的保存时间,为远程贸易提供了可能。诸如此类的技术累积使得荷兰北部渔业资源的比较优势得到发挥。

3.内外部制度环境

体制因素也是比较优势的重要因素,政策支持能为地区的发展提供良好支撑。一方面,荷兰在13-14世纪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小城镇组成的,阿姆斯特丹是其中一个,并无集中的权力,无需上贡,具有发展自由贸易的条件。另一方面,13世纪下半叶,波罗的海贸易区与佛兰德斯之间的商业航线经过乌得勒支省一带,商人易遭抢劫、谋杀,交易环境恶劣。同时,商业航线沿线的一些城市设立关卡、修建大坝,收取过路费,大大地增加了贸易的成本,使得商人贸易获利减少。一些商人想避开这条危险且成本高的贸易路线,开通了一条穿越荷兰,经过阿姆斯特尔河和阿姆斯特丹的新路线。

新路线既安全,成本又低。由于荷兰是无法依靠种植业来养活日益增加的人口的,因此,荷兰伯爵想要刺激和保护贸易,只能通过改善船闸和桥梁,积极维护内部稳定,担保商人安全通行。同时,他给予阿姆斯特丹免税权,即过路的商船无需缴纳路费。免税这一政策倾斜作为一种当地投入品,大大地减少了商人贸易的成本,作为一种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商人使用这一条航线,增加了阿姆斯特丹贸易的机会,进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见图1)

图1 新老商业航线示意图

(二)阿姆斯特丹的运输规模经济

1.交通条件

前文分析中提到,13世纪下半叶,经过阿姆斯特尔河和阿姆斯特丹的商业航线被开辟出来,使得阿姆斯特丹成为商业航线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但早在阿姆斯特丹建城之时,它已经可以通过境内的河流,西入北海,北达艾瑟尔湖,南接莱茵河。阿姆斯特丹本就是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网中的一个节点。便利的交通使得这里的贸易兴起成为必然,而13世纪下半叶商业航线的改变,则是促进阿姆斯特丹加速发展的契机。尤其当时的莱茵河是欧洲最大的运输路线之一,便利的交通提供给阿姆斯特丹众多的贸易对象。

2.交通工具

13世纪,一种适宜航海、运量大的木船问世。由于交通运输中存在规模经济,大运量木船的出现,意味着大宗运输成为可能,运量越大,贸易成本越低,获利越大。北海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商人在这种木船问世后,开始越来越多地与南欧进行商贸往来,阿姆斯特丹也是其中之一。

阿姆斯特丹正是依靠自身拥有的比较优势与便利的交通条件,进而发展出更多的比较优势和运输规模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16、17世纪,几乎垄断了欧洲海运贸易。

四、对城乡规划的启示

城市本身是一个多元复合的系统,其出现与发展是物理环境、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建设、管理城市的思想正逐渐被人们接受。目前,我国较发达地区从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但后进地区仍存在新城建设需要。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从经济学角度城乡规划可以关注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提高地区的交通可达性。我国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需要拓展和完善已有的交通网络。交通网络的拓展和完善不仅能够促进地区间的贸易活动,带动已建城市的发展,还能够产生新的网络节点,而这些节点则是有利于建造新城或新区的地区。此外,完善的交通网络能使网络中各节点均能融入较大区域范围内的贸易,增加贸易机会。

第二,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休闲游憩设施、市政设施等方面,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新城或新区,进而吸引创新产业与人才进入新城或新区。一方面,通过提高和创新技术,使得新城或新区具有独有的当地投入品,使其在贸易中占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技术的提高和创新能为大宗运输提供保障,发挥运输规模经济作用,结合比较优势,推进城市的发展。

第三,延续性的政策支持。当落实新城或新区的选址后,可以适当地给予政策倾斜,为新城或新区创造比较优势,促进新城或新区的发展。

猜你喜欢

阿姆斯特丹新城荷兰
凡·高
去阿姆斯特丹看风景
在荷兰骑自行车
珠江新城夜璀璨
阿姆斯特丹Casa酒店
阿姆斯特丹的色彩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阿姆斯特丹最潮餐厅
“荷兰威尼斯”羊角村:这里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