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OGIL的混合式学习在大量不保留灌肠法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2021-07-26郝圆圆赵贞贞

科技视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灌肠评价能力

郝圆圆 赵贞贞

(南京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南京 210038)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报告提出发展“互联网+”教育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混合式学习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呈现井喷式发展[1],而“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教学,本质是为学生创建高参与度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更注重个性化知识的自我建构和生成,教学设计要从知识传递向能力培养上转变[2]。

过程取向—指导式探究学习法(Process Oriented Guided Inquiry Learning,POGIL)是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以提高学生自身学习能力为目的,采用“学习环”(Learning Circle)方法,即知识探索—知识形成—知识应用[3],引导性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而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以引导的方式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其主要形式是4人小组学习,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要求扮演管理者(Manager)、发言人(Spokesperson)、记 录 员(Recorder)、策 略 分 析 员(Strategy Analyst),注重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自己的过程性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沟通、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评估能力[4],而这些能力正是护理工作中重要的职业素养。

中职护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POGIL的混合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旨在提高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以学习任务单作为线索载体,串联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本文以“大量不保留灌肠法”为例,阐述基于POGIL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

1 教学设计

1.1 教学内容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要求掌握的一项技能,是广泛应用于外科病房、肠道前准备的基础护理技术。

1.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中职二年级下学期的护生,他们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对枯燥的理论讲授不感兴趣。已经完成《人体解剖学》等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理论学习基础,开始接触护理专业课,学习了铺床法、消毒等知识,专业认知开始形成,但灌肠法作为第一个与患者相关的侵入性操作,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与患者沟通的能力,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都有更高要求。

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解释灌肠法的概念,能说出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和注意事项。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正确地选择灌肠液,按照评估—准备—实施—评价的流程在模型人上正确进行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在灌肠过程中能够正确及时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

(3)情感目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意识,能够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关心患者感受。

1.4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大量不保留灌肠法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难点是插管灌液的方法、灌肠过程中对患者反应的观察和处理,并在操作中充满人文关怀。

1.5 教学实施

1.5.1 课前阶段

课前,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大量不保留灌肠学习的课前学习任务单以及相关学习资源(动画微视频——“便秘背后的秘密”、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微视频),学生按照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任务单进行讨论完成任务,将讨论结果发布在学习平台的讨论话题下,形成过程性预习成果。课前学习任务内容包括:①阅读案例,理解情境;②回顾灌肠相关解剖生理知识,填写肠道解剖图名称,了解灌肠操作的解剖结构;③观看微视频资源,了解灌肠操作;④自学教材理论知识,结合视频,完成操作要点问题的回答。

1.5.2 课中阶段

(1)知识探索

课中,教师发放课中任务单(见表1),请各小组自行分配好角色(组长、发言人、实践者、记录人),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各小组根据任务单尝试进行护理评估和操作准备,帮助学生明确操作步骤,并进行情景模拟。

表1 课中任务单-第一部分

(2)知识形成

知识形成阶段,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及任务单引导,一步一步完成灌肠操作,在关键环节,教师进行示教,采用希沃同屏进行直播,对细节部分进行放大演示,示教的同时进行讲解,对学生课前阶段留下的疑问进行引导思考,师生共同探讨找到答案,最后,学生将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知识链。

在小组合作完成操作实践形成知识阶段,学生会存在各种问题,如有的学生忘记准备纱布、有的学生插管后没有松开止血钳进行真实放液、有的一直暴露患者臀部等,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发现、记录、讨论,一起探索出最为便捷、贴合实际、符合患者需求的操作流程。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进行观察、指导,对共性问题,使用手机移动展台功能进行拍摄,发布在大屏上,请全班同学共同探讨,最终形成正确知识。

(3)知识应用

在各小组基本完成模块一任务,基本掌握灌肠法流程后,教师发布模块二、三、四任务(见表2),患者在灌肠过程中出现的反应,根据临床真实情况进一步创设情境,如灌肠液流入不畅、患者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患者害怕灌肠、依从性差等,学生小组内讨论并进行尝试操作,教师适时引导,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模拟,共同探讨出正确处理方法,组间进行展示及互评,在网络学习平台的小组互评任务中进行打分,并评价别组展示成果的优缺点,作为形成性评价。

表2 课中任务单-第二部分

最后,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随堂测试功能进行相关知识的检测,评价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1.5.3 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布置学生小组内互相督促,熟练操作,并进行角色扮演,合作拍摄操作视频,上传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可在线观察学生学习效果,给予回复点评。教师发布课后任务单,请学生自行查阅文献及其他资料,组内讨论,思考心衰患者、伤寒患者、肝性脑病患者在灌肠中的注意点,将学习成果回复在平台上的讨论帖中,教师及时查阅并进行回复,在下节课进行总结。

2 教学反馈评价

本课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在每一个任务后都有不同形式的评价,包括:预习汇报及课中展示活动贡献组内自评、他评、随堂理论检测及技能考核的客观评价、课后任务教师评价。

(1)客观指标评价,课上采用学习通App对学生进行灌肠相关理论测试,共5题,一周后在灌肠法综合实验课进行该技能的考核,对比该班与同一教师采用传统讲授法进行教授的另一班级,结果见表3。采用POGIL混合式教学法的班级理论测试和技能考核成绩都显著高于传统讲授法的班级。

表3 客观指标评价分析

(2)预习汇报及课中展示活动贡献组内自评、他评,课后教师在学习通APP发布自评任务,采用本课题组教师自制的调查问卷,每个条目以Likert 5级评分,“非常不好、不好、一般、好、非常好”分别计1~5分,学生针对自己和成员的表现给予打分,共4个条目,每个条目5个等级,39名学生共分10组,收到自评数据39份,他评数据114份,结果见表4。每位学生的自评得分与他评均分在前三个条目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自评与他评结果基本一致,但在对小组中讨论是否有起到引导作用的条目中,他评均分显著高于自评得分,说明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对他人的认可优于对自我的肯定,教师应在引导小组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自信教育。学生在课前准备环节和活动中完成任务环节得分较高,但在课堂讨论环节得分较低,说明学生对课堂讨论参与度及合作度有待提高。

表4 预习汇报及课中展示活动贡献组内自评、他评分析

(3)课后任务教师评价,教师及时查阅各组上传的视频作业,从操作熟练度、合作程度、沟通交流、人文关怀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回复在学生作业下方,总结学生技能操作要点基本掌握情况,并在过程中注意了沟通交流和人文关怀的体现,这与之前其他操作中死记硬背流程,忽略患者感受有很大差异。

3 教学反思

3.1 细化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本教学设计以目标为导向,如课前任务通过有趣的动画“便秘背后的秘密”引起学生兴趣,连接前课知识(便秘的护理),在一般缓解便秘方法无效时,可使用灌肠法,引出灌肠的适应症。之后小组讨论并在肠道解剖图上标明结构名称,可以让学生回顾已经生疏遗忘的解剖知识,了解灌肠的解剖基础,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灌肠的护理操作。此时,学生查看案例,观看操作视频,按照任务书指引,自学灌肠的目的,根据视频在图上标出灌肠的操作要点(灌肠溶液、温度、量、灌肠桶的高度、插管的深度),学生在自学、思考和小组讨论过程中掌握操作要点。总体目标进一步细化。

3.2 创设情境,锻炼临床思维

贴近临床与生活经验的案例情境,让学生更易融入。每一步的任务设计都遵循护理程序的步骤,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是经历了护理工作的整个程序,不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思考决策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真实护理场景的再现,学生的临床评判性思维得到锻炼。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学生临床经验不足,不能发现问题,这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以及增加见习机会,使学生更熟悉临床。

3.3 互助沟通,加强合作意识

2020年调查显示医院更注重高职护理人才的临床护理能力、身心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5]。对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整个课程学习中。基于POGIL的混合式教学全部由小组合作完成,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活动中,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管理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对同伴的认同感加强,学生会为了及时完成小组的任务而互相提醒,互相帮助,从而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约束。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也发现部分小组存在管理者等角色任务分配不明确,多个任务由某一同学完成的现象,这需要教师在学生合作过程中做好监督引导工作。

3.4 人文关怀,培养专业精神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强调加强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6],传统的讲授教学很难将需要共情的人文关怀表现出来,基于POGIL的混合式教学在小组的情景表演中,体会患者的需要,在床边灌肠模拟操作中,小组成员站在类似家属角度直观观察操作,操作熟练正确与否,是否沟通及时,能否关注患者需要都一目了然,后续的小组讨论中,就可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增强学生对人文关怀的感悟与实践。

3.5 课后延伸,引导终身学习

课后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媒体和学习工具,自己进行探究,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联合其他学科知识,找到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网络教学平台也为学生构建了更加灵活、更加丰富和便捷的终身学习工具。

猜你喜欢

灌肠评价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