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的预防及应对策略

2021-07-25陈慧

心理与健康 2021年6期
关键词:同伴上学情绪

陈慧

2020年12月15日,四川泸州一小区内,一名学生留下字条后跳楼。字条上写着:“我活得太累了”“我早已绝望”等文字。这则“小学生留绝望字条后跳楼”的新闻曾经轰动一时。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是时代进步的呼唤,在2019年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就已明确指出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要。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提到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首先是家长和老师都重视的学习问题,比如厌学、学习压力大;其次是常见的情绪问题,包括焦虑和抑郁;还有人际问题,涉及同伴关系紧张和师生关系紧张;最后就是行为问题,比如攻击行为、沉迷网络等。这些问题往往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比如,一个爱发脾气的孩子,可能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或被排斥,或被起绰号,这些可能都会使儿童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难以集中;为了逃避这种不适的环境,儿童可能会选择把注意力集中在网络游戏上,最终导致网络成瘾。

下面具体介绍几种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

1厌学 是指对上学有极度的恐惧,而且有强烈的逃避或抗拒上学的企图或行为。通常表现出以下三个方面的症状:在生理症状上,会出现呼吸不顺、脸色苍白,头痛、胃痛等,然而这些症状并无身体上的病因,生理症状在每日要上学前最常见,少数在上课中发生,所以会请假不上学,或是上课中途坚持要回家;在行为上,口头上反抗上学、发牢骚或哭诉、发脾气等,孩子拒绝上学,但通常乖乖待在家里,极少有反社会行为;在心理上,适应不良的恐惧及过度焦虑,害怕与父母分离,对于学校中某些特定事物有严重的恐惧(如被同学欺负、老师批评、考试等)。

2焦虑 是指一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发生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当孩子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时,父母就会责骂孩子或者惩罚孩子,导致孩子一想到自己做的不好就会被父母责罚而变得烦躁、紧张。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这种焦虑属于现实性的焦虑。还有一类病理性的焦虑是需要跟现实焦虑区分开的。病理性的焦虑是指没有明确对象的焦虑,这种焦虑是不会随着现实问题的解决而消失的,它需要经过专业的诊断之后采用药物治疗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3抑郁 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缓慢、精力下降、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对各种以前喜爱的活动缺乏兴趣(如文娱、体育活动,业余爱好等)。对抑郁的描述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脑子像是没有上润滑油”。

4同伴关系紧张 是同伴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往往与被孤立、不合群、不受欢迎、被冷待、被起不雅绰号等联系在一起。存在同伴关系紧张问题的儿童往往还有其他一些情绪行为问题,如厌学、焦虑、抑郁、沉迷网络等。

5沉迷网络 存在这类问题的儿童可能是为了逃离自己无法掌控或让自己难受的现实。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后期可能会发展为网络成瘾。但如果及时干预,找到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去做工作,也可以让网络不再是孩子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如何预防与有效应对儿童的心理问题

第一招是有效沟通

在了解具体措施之前,先明确沟通中常见的误区。第一个,别哭了,勇敢点,是在否定感受;第二个,你总是迟到,是言过其实;第三个,我看到你欺负他/她了,是先入为主;第四个,你最近终于不拖拉了,负面评论;第五个,为了你的……你必须……,是意志强加。

那怎么做才是有效的沟通呢?

首先是肯定感受,感同身受,并表达你的理解,向孩子表明你想知道他/她是什么感受,但这并不代表赞成其行为。然后是客观描述,陈述事实,而不是评论、想法或推测,被看见,而不是被贴标签。接着是发现积极点,多(过程)鼓励,如“这次考了98分,比上次有进步,看得出来你为这次考试付出了很多努力,加油,继续努力”,而不是“考得不错!继续加油!”。最后就是做到共情,在认知上,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孩子为中心,去識别和理解孩子的想法,对孩子的情绪情感进行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体会和思考。在表达上,通过言语或者非言语的形式将这些识别、理解和感受表现出来,给孩子一些反馈的行为。

第二招是家校联动

首先,开展家庭课堂,涉及对家长的教育,帮助家长缓解教育焦虑,普及心理知识;指导家长帮助低年级孩子养成学习习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协调高年级家长的参与度下降以及孩子的自我意识增强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其次,需要学校和家长统一战线,使得教育连贯、一致。最后,家长应该多参与学校的活动、多尊重老师的意见、多与学校沟通。

 第三招是情感教育

目前,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情绪,也不知道怎么正确地处理负性情绪,以至于情绪找不到出口后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家长和学校都只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情感教育。运用词语来具体化自己的情绪体验,学会命名情绪,营造表达情绪的氛围,引导使用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都可以帮助儿童正视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

第四招是感恩教育

感恩可以提高人的幸福感,增加亲社会行为、合作、分享,有利于心理健康。小学生的感恩之心很容易被诱发,指导儿童记录感恩的事件,及时向他人表达感恩之情,有助于儿童获得有效的社会支持,同时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心理健康关乎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提升儿童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积极有效应对儿童已有的心理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预防儿童的心理问题,以帮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同伴上学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寻找失散的同伴
上学啦
情绪认同
落地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