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临界二氧化碳介入的α-松油醇催化合成1,8-桉叶素

2021-07-24洪燕珍王笛李卓昱徐亚南王宏涛苏玉忠彭丽李军

化工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环己烷极性超临界

洪燕珍,王笛,李卓昱,徐亚南,王宏涛,苏玉忠,彭丽,李军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引 言

1,8-桉叶素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防腐和杀虫驱蚊作用,广泛地应用于香精香料、卫生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5]。目前制备1,8-桉叶素方法主要包括天然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6-13]。天然提取法存在桉叶油出油率低、杂质多、萃取得率低等问题,而且由于桉树自身生长特性,易给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多地政府已陆续出台限桉令或禁桉令,天然提取法的原料来源成为难题。因此,化学合成法将是制备1,8-桉叶素的主要途径。

Mitchell[14]、Fariña 等[15]和崔军涛等[16]利用液体酸催化松油醇合成1,8-桉叶素,但液体酸用量大且回收利用困难。Leão Lana 等[17-18]和张东丽等[19-20]采用固载型磷钨酸/二氧化硅为催化剂,催化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α-松油醇的转化率和1,8-桉叶素的选择性最高分别为100%和42.60%,但存在PW易被洗脱、活性低等问题[21-22]。

本课题组前期探索了磷钨酸/聚离子液体(PW/PIL)催化剂催化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在环己烷为溶剂,环己烷/α-松油醇/催化剂的质量比为33.7∶1∶0.388 时,常压50℃反应8 h,α-松油醇的转化率为100%,1,8-桉叶素的选择性为51.7%[23-25]。但该条件下有机溶剂用量较大,不利于工业化生产。为此,寻找合适的溶剂体系,兼具提高溶胀效应和降低溶剂极性的作用,有效地降低有机溶剂的用量,并进一步提高1,8-桉叶素的选择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超临界CO2具有无毒、无残留、扩散阻力小等优势,用超临界CO2替代反应过程中大量使用的有机溶剂,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研究提出并建立超临界CO2介入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的方法,以降低有机溶剂用量,提高1,8-桉叶素选择性,开发一种绿色环保高效的1,8-桉叶素催化合成工艺。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测定超临界CO2下体系的极性,并研究超临界CO2对溶剂体系极性和溶胀效应的影响,以理解超临界CO2中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的反应机理。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CO2,≥99.9%,林德气体(厦门)有限公司;环己烷,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α-松油醇,≥98.0%,百灵威科技有限公司;酚蓝,97%,Sigma-Aldrich 公司;1,8-桉叶素,≥99.5%,福建省闽山化工有限公司。磷钨酸,A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1-丁基-3-乙烯基咪唑溴盐,99%,兰州雨陆精细化工有限公司。超临界CO2反应装置,自制;气相质谱联用仪,岛津制作所,QP2010 型;气相色谱仪,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GC7890A。

1.2 PW/PIL催化剂的制备

称取一定量的1-丁基-3-乙烯基咪唑溴盐溶解于甲醇中,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进行聚合反应,真空干燥获得固体PIL。PW 与1-丁基-3-乙烯基咪唑溴盐单体摩尔比为1∶3,将PW乙醇溶液以固定的速度滴加至PIL 乙醇溶液中搅拌反应,反应所得悬浊液采用超临界CO2进行干燥,制备得PW/PIL催化剂[23,26]。

1.3 1,8-桉叶素的合成

自制的超临界CO2反应装置如图1 所示,称取3 g α-松油醇和相应比例的环己烷置于高压釜中,加热至预设温度,加入定量所制备的PW/PIL 催化剂,密封高压釜。通过压缩机注入CO2达到反应压力,搅拌反应至预定时间后,缓慢泄压并降温收集产物。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和气相色谱仪对产物进行分析。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常压下环己烷用量的影响

由于聚离子液体具有柔性骨架,PW/PIL 在环己烷体系中出现明显的溶胀现象,有利于活性组分PW 在反应体系中充分暴露,促进α-松油醇的催化反应。常压下,PW/PIL 催化剂与α-松油醇的摩尔比为0.0163∶1,50℃反应8 h 时,考察了溶剂环己烷用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通过酚蓝的溶剂化显色效应,测量了不同环己烷/α-松油醇组成下的体系最大吸收波长,结果见图2。

图1 超临界CO2反应装置图Fig.1 The schematic diagram for reaction in supercritical CO2

由图可知,随着环己烷量的减少,体系最大吸收波长增大,体系极性逐渐增大,催化剂的溶胀效应减弱呈团聚趋势,活性组分PW 的分散性降低,导致转化率和选择性均下降。当环己烷/α-松油醇的质量比降低到10∶1 以下时,催化剂出现团聚现象,推测体系极性对催化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据此,提出了挥发性和非极性的超临界CO2介入该反应体系,与非挥发性和极性的离子液体可形成性能独特的两相体系,将降低有机溶剂用量,推动催化过程绿色化。

2.2 超临界CO2对极性的影响

当溶剂极性变高时,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移动,即蓝移;最大吸收波长向长波移动,即红移。Kelley 等[27]采用高压紫外可见光谱装置检测了CO2/有机溶剂混合体系的极性变化,随着CO2含量的增大,混合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向短波移动,体系极性降低。本研究则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超临界流体色谱仪自带,美国Waters 公司,SFC Pre30 型)测量高压下α-松油醇/环己烷/CO2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与常压下的环己烷/α-松油醇的最大吸收波长进行比较(表1),当CO2压力增大时,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减小。

由图3 可知,在一定压力下,随着CO2的增加,α-松油醇/环己烷/CO2体系的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向短波移动,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减小,体系极性减小。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快速、简便地获取高压体系的极性变化趋势,可指导α-松油醇催化过程研究。

表1 α-松油醇/环己烷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Table 1 The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of the α-terpineol/cyclohexane mixture

图3 超临界CO2下α-松油醇/环己烷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Fig.3 The maximum absorption wavelength of the α-terpineol/cyclohexane mixture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2.3 超临界CO2对α-松油醇/环己烷体系的溶胀作用

一定温度、压力下,采用高压可视釜[28-29],研究了超临界CO2/环己烷、超临界CO2/α-松油醇以及超临界CO2/α-松油醇/环己烷的溶胀情况;利用Peng-Robinson状态方程结合Panagiotopoulos-Reid 混合规则,对超临界CO2/环己烷体系的溶胀率进行计算,结果如图4 所示。在二元体系中,随着CO2压力的增大,环己烷的体积增大,说明环己烷可被二氧化碳溶胀;在CO2压力较小时,环己烷的溶胀效果较不明显,当CO2压力在临界值附近,其溶胀效果突增,与计算结果吻合。超临界CO2对α-松油醇的溶胀效果不明显,表明CO2在α-松油醇中的溶解度较低。在三元体系中,超临界CO2溶胀α-松油醇/环己烷混合溶液的趋势,与纯环己烷的基本一致。由此说明,超临界CO2可以较好地溶胀α-松油醇/环己烷体系。

图4 超临界CO2/α-松油醇/环己烷体系的溶胀曲线Fig.4 Volume expansion of the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α-terpineol/cyclohexane systems

2.4 超临界CO2介质中环己烷用量的影响

在CO2压力13.0 MPa,环己烷为溶剂,PW/PIL催化剂/α-松油醇的摩尔比0.0163∶1,50℃反应8 h 的条件下,考察了环己烷用量对α-松油醇转化率和1,8-桉叶素选择性的影响(图5)。随着环己烷/α-松油醇的质量比的增大,α-松油醇转化率和1,8-桉叶素选择性均呈增大趋势。当质量比升高至10∶1后,1,8-桉叶素的选择性基本稳定,保持在50%左右,α-松油醇的转化率略有增高。相较于常压溶剂体系(图2),当环己烷/α-松油醇的质量比小于10∶1时,CO2的介入显著提高α-松油醇的转化率和1,8-桉叶素的选择性。

超临界CO2的介入,既能溶胀环己烷又能充当溶剂,使催化剂得到更好的分散,活性组分PW 更易暴露于反应体系中,提高催化效果。同时,超临界CO2的介入降低了溶剂体系的极性(表1),改善催化剂的团聚现象,促进PW/PIL-4 的催化作用。当环己烷与α-松油醇质量比为10∶1时,1,8-桉叶素的选择性可达到55.8%。综合转化率和经济性,较佳的环己烷/α-松油醇的质量比为10∶1。

2.5 反应压力的影响

在环己烷为溶剂,PW/PIL 催化剂/α-松油醇的摩尔比为0.0163∶1,环己烷/α-松油醇的质量比为10∶1,50℃反应8 h 的条件下,分别考察了CO2压力为5.0、7.0、13.0、19.0 MPa下的α-松油醇转化率和1,8-桉叶素选择性,结果如图6所示。

图5 超临界CO2中溶剂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Fig.5 Effect of solvent usage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on catalytic activity

图6 超临界CO2中压力对催化活性的影响Fig.6 Effect of pressure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on catalytic activity

由图可知,当压力增大时,可提高α-松油醇的转化率和1,8-桉叶素的选择性。当压力为19.0 MPa时,α-松油醇的转化率89.3%,1,8-桉叶素的选择性为54.6%。

超临界CO2压力越高,超临界CO2/环己烷溶剂体系的渗透性越强,越有利于α-松油醇进入催化剂的活性中心进行反应,提高了α-松油醇的转化率;同时超临界CO2的介入降低了溶剂体系的极性,不仅改善催化剂的团聚现象,还有助于极性较低的1,8-桉叶素从活性中心脱附出来,进入聚离子液体的疏水相,提高了1,8-桉叶素的选择性。考虑到操作的实际性,避免过高压力,较佳的压力为19.0 MPa。

2.6 超临界CO2介入下PW/PIL 催化α-松油醇可能的反应机理

PW/PIL 催化α-松油醇合成1,8-桉叶素的过程中,载体PIL的亲油性质与活性组分PW 的亲水性形成了催化剂表面微环境的亲疏水平衡,促进极性分子α-松油醇迅速从催化剂表面进入PW 阴离子建构的“假液相”[30-32]体相内,α-松油醇在“假液相”内被质子化形成中间产物,中间产物脱水生成1,8-桉叶素及其副产物,极性较低的产物1,8-桉叶素从活性中心不断地脱附,进入PIL 的疏水相内,从而促进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提高了1,8-桉叶素的选择性[23-24]。

超临界CO2介入,起到了充当共溶剂、膨胀溶剂和降低体系极性的三重作用,更有助于极性分子α-松油醇迅速进入PW/PIL 催化剂构成的“假液相”中,被质子化生成中间体C10H17OH2+和C10H18OH+。随着CO2压力增大,溶剂体系极性降低,α-松油醇更易于被质子化生成中间体C10H18OH+进而生成1,8-桉叶素,且极性较低的1,8-桉叶素也更易于从活性中心脱附,有效地促进了主反应的正向进行,提高了1,8-桉叶素的选择性和收率。

3 结 论

(1)提出了超临界CO2介入α-松油醇异构合成1,8-桉叶素的绿色高效方法,有效地降低了有机溶剂的用量,提高了1,8-桉叶素的选择性。当CO2压力为5.0~19.0 MPa,随着压力增大,α-松油醇的转化率和1,8-桉叶素的选择性均增大。优化出超临界CO2介入的催化条件:环己烷/α-松油醇的质量比10∶1,PW/PIL 催化剂/α-松油醇的摩尔比0.0163∶1,CO2压力19.0 MPa,50℃反应8 h,α-松油醇的转化率为89.3%,1,8-桉叶素的选择性为54.6%。

(2) 探讨了超临界CO2作为共溶剂介入下PW/PIL催化α-松油醇可能的反应机理,溶剂膨胀,体系极性降低,催化剂更好地分散在溶剂中,从而促进α-松油醇被质子化生成中间体C10H18OH+,抑制α-松油醇被质子化生成中间体C10H17OH+2,有利于α-松油醇异构生成1,8-桉叶素。

猜你喜欢

环己烷极性超临界
超临界LNG在螺旋形微通道中的流动传热特性
“金属迁移”策略推动环己烷合成
Cu/SiO2催化硝基环己烷加氢反应路径
应用超临界CO2流体的洗绒工艺研究
660MW超超临界锅炉高速贴壁风改造技术研究
环己烷催化氧化生产环己酮催化剂的专利技术综述
浅谈苯加氢反应器循环泵密封油系统的研究与优化
350MW超临界CFB锅炉BT、MFT保护回路设计及回路优化
跟踪导练(四)
分析PT、CT极性反接对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