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77年恢复高考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2021-07-22刘海峰

科学大观园 2021年14期
关键词:邓小平教育部考试

刘海峰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招生考试史的新纪元,也是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

1977年恢复高考,是“文革”后拨乱反正开创新局的分水岭,是弃旧图新的标志,因而被一些论者看成是个人和民族的“诺曼底登陆”,是“中国青年的复活节”……确实, 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

突破坚冰的举措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以后,开始终结持续十年的混乱状况,社会要逐渐走向正轨,要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必定要有一个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而恢复高考已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高考迟早会恢复。但在1977年恢复,则是必然中的偶然,与邓小平的英明决断密切相关。

现在人们才了解到,1977年8月4日—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召集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每会必到的邓小平在一旁安静地听,既不引导大家往哪方面谈,也不对别人的发言表态。8月6日下午,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说,大学的学生来源参差不齐,没法上课,必须废除群众推荐、领导批准那一套,恢复高考招生,凭真才实学上大学。在会上,查全性还指出当时招生制度的四大弊端:埋没人才;卡了工农兵子弟;助长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他建议从当年开始就改进招生办法:“一定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办。”听完查全性的一番言论,邓小平没有表态,他环视四座问道:“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意见?”见在座的吴文俊、王大珩等科学家纷纷表示赞同,他又问当年恢复高考是否来得及。一些代表说来得及,于是邓小平最后表态:“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今年就恢复高考。”

其实,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因。应该说,在科教工作座谈会之前,邓小平已经有意要恢复高考了。在1975年邓小平第一次复出时,就有重振教育的举措和想法,第二次复出后,他“自告奋勇”分管科技和教育,1977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便是借机提出恢复高考、实现其设想的一个场合,而决定恢复高考,则是邓小平抓教育的“具体措施”。

1977年12月10日,全国570万考生走进考场。 图片|河北电视台

遵照邓小平的指示,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在北京重新召开了1977年第二次高校招生工作座谈会。由于还受“两个凡是”的束缚,一些人对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大学生等持反对态度,教育部主要负责人也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以至于会议久拖不决。

9月19日,邓小平找教育部负责人谈话, 明确指出对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关于恢复高考,邓小平批评道:“教育部不要成为阻力。教育部首要的问题是要思想一致。赞成中央方针的,就干;不赞成的,就改行。”“你们起草的招生文件写得很难懂,太繁琐。关于招生的条件,我改了一下。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9月21日传达了邓小平的讲话后,形势出现转机,招生工作会议在9月25日顺利结束。

如果要大家举出“文革”后几十年来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恢复高考无疑会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选项之一。这场不同寻常的考试,不仅改变了27万人的命运轨迹,而且改变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

9月30日,教育部呈送恢复高考的报告。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至此,高考从制度上正式恢复。过去, 高校招生原来是“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恢复高考后改为:(1)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名;(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大学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实际报考和录取时,虽然各地执行政策的情况不一,但大部分地区是做到自由报考的,许多知识青年及其家庭通过1977年的高考得到了翻身的机会。

因此, 1977年的高考,是文化基础较好而家庭出身“不好”的知识青年的解放日,是渴求知识但没有背景和关系的学子的盛大节日。

空前的考试

1997年的冬天无疑是中国教育史的春天。从1977年10月21日正式宣布恢复高考,到12月中旬真正进行高考,所有准备高考的考生和家长都有种兴奋莫名的情绪,许多家庭都有两个以上的子女准备同时参加高考,全民都在议论恢复高考这件事,整个社会的神经都被高考所牵动。

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十年耽误和积压,一朝汇聚和喷涌。大家通常说“文革”10年,但一般人很少注意到高考并不是停废10年,而是中断了11年。因此,77年的高考是从1966届到1977届12个年级的学生一起竞争,如果加上当时允许部分1978届优秀高中生提前参加高考,实际上1977年有13个年级的人才一同走入考场。

衡水二中2018年百日誓師现场。

在中国高考史上, 1977年高考有几点是空前绝后或独一无二的:

一是录取率最低、竞争最激烈。起初预计报考者有可能达到2000多万人,原定计划招生20万人,录取率是1%。后来不少省市采取了地区初试,结果这一年全国最后实际考生数为570万人。后来经邓小平提议,国家计委、教育部决定扩大招生,经过扩招本科2.3万人,各类大专班4万人,共扩招6.3万人,扩招比例达29.3% ,最后录取了272971人,按考生比例算为21∶1 ,录取率为4.8%。这是中国高考史上最低的录取率。

二是有的省区选取一个县,先行举办了恢复高考的试点。如广西便在1977年11月,在百色举行了恢复高考的试点考试。这是在高考中断多年之后,大家对高考已十分陌生,为总结经验,在省区选取一个县进行试点,以便全省正式高考时借鉴。

三是由省市区组织考试、地区组织评卷。按当年的招生办法,是考生自愿报名、省市统一考试、地市初选上报高校择优录取。2004年以后,也实行部分省市区分省份命题,但都是全省份统一评卷,而1977年的高考,由于时间来不及,则是各地区组织评卷。

四是各省份考试时间不一。文件规定当年的“招生推迟到第四季度进行”,并未确定具体时间。高考的准备工作非常紧张,各省区市都按倒计时来安排命题和印制试卷等工作。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许多省份的命题场所和物资都是临时决定,考试时间也不相同,但多数还是在12月中旬。

五是冬季考试、春季入学。这是中国高考史上唯一一次在冬天举行的高考。

六是录取结束后临时决定扩招,匆忙复办了许多专科学校,并开始招收走读生。1978年和后来某些年份也有扩招的举措,但1977级的扩招特别匆忙,以至于许多复办的师专没有校舍,临时寄在师范学校开学,甚至借用小学的教室来上课。如福建龙岩师专1977级新生在1978年5月初才人学,便借用龙岩东街小学的教室上课。

知识改变命运

如果要大家举出“文革”后几十年来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为重大的事件,恢复高考无疑会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选项之一。

这场不同寻常的考试,不仅改变了27万人的命运轨迹,而且改变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进方向。恢复高考荡涤了“读书无用论”“唯成分论”的浊流,为百废待兴的中国大地吹来了第一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风。从此,“高考”一词以无与伦比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并影响了我们社会进程的方方面面。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复苏,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以恢复高考为出发的原点,由此中国社会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凡是参加那场考试的人,都是一个伟大开端的见证人。

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积聚十三届的考生、荒废十年的学业、一个多月的备考时间,使许多报考者犹豫徘徊,甚至在数学科开考后就放弃。能够参加正式的高考,能够坚持到最后就不简单。而能够脱颖而出者,通常都是原有基础较好,或者较有毅力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强者和勇者。除了智力因素以外,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文革”期间坚持读书者不全是最聪明者,更多的是喜欢读书者、有信念者。知识改变命运,在恢复高考的当年体现得特别明显。

考上大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的重大转折,尤其是对上山下乡的知青而言,终于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好似鱼跃龙门。这批从3000万被耽误了青春的人中突围而出、久处知识饥渴状态的1977级大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看到过去无法借到的书籍,就像饿虎扑食般地享受知识盛宴。这批年龄巨大差异、多数经历过上山下乡磨炼的大学生明白命运之神对他们格外的眷顾,历史给了他们非常好的机遇,他们中的多数人对邓小平、对国家和社会也有一颗感恩的心。在特殊历史时期、在学期间形成的顽强拼搏、刻苦向上的精神,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加上这一群體较有自信,其中许多人也具有为国家民族勇攀科学文化高峰的使命感,报效国家的使命感也特别强烈。

从考场出来的考生们。

1977级以及后来的1978级大学生,多数都是从社会走过来的,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大学生中成分最复杂年龄跨度最大的一群。他们作为恢复高考的受惠者和幸运儿,在学习氛围特别好的时代里成长历练,毕业后填补百废待兴时巨大的人才空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后来他们则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中国后来经济起飞,追源溯流,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密不可分。

历史不见得会记得每一年的高考,但永远会记得1977年的高考。

◎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有删减)

猜你喜欢

邓小平教育部考试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