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与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对比

2021-07-22徐怀阳陆善伟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4期
关键词:单孔胸腔镜肺癌

徐怀阳,陆善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胸外科,上海 202150)

近年来,我国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此病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在肺癌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占比约为80%[1]。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与患者的职业环境、受到电子辐射、长期吸烟等因素有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改善其预后,延长其生存的时间。目前,临床上对非晚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进行手术治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常见的术式有传统开胸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传统开胸手术,对其身体造成的损伤较大,不利于其术后康复。胸腔镜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切口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手术,对其身体造成的损伤较小,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康复[2]。以往,临床上常用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逐渐被用于临床治疗中。与用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相比,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更简单,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更小[3]。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比较用单操作胸腔镜手术与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7 年4 月至2020 年7 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收治的68 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2)进行CT 检查或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显示其癌细胞未发生远处转移。3)其本人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等器官的疾病。2)合并有其他恶性肿瘤。3)术中转行开胸手术。4)合并有精神障碍,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5)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6)中途退出本次研究。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单孔组和多孔组。在单孔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6 :18;其年龄为41 ~82 岁,平均年龄为(55.32±1.12)岁。在多孔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9;其年龄为42 ~81 岁,平均年龄为(56.13±1.36)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多孔组患者实施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方法为:指导患者取正确的体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患者患侧的腋中线与第7 肋间交界处做一个长约1 ~2 cm 的切口(观察孔),置入Trocar。在患者患侧的腋后线与第6 肋间的交界处做一个长约2 ~3 cm 的切口(副操作孔)。在患者患侧的腋前线与第4 肋间的交界处做一个长约4 ~5 cm 的切口(主操作孔),放置切口保护器及电子胸腔镜。在胸腔镜下观察患者病灶的具体情况,切除其病变肺叶,清扫其肺门及纵膈的淋巴结。完成手术后,逐层关闭患者的手术切口。对单孔组患者实施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方法为:指导患者取正确的体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在患者患侧的腋前线、锁骨中上线分别与第4 肋间的交界处之间做一个长约5 cm 的切口,置入切口保护器及电子胸腔镜。在电子胸腔镜下观察患者病灶的具体情况,拉开其筋膜、肌肉,切除其病变肺叶,清扫其肺门及纵膈的淋巴结。完成手术后,逐层关闭患者的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术毕至排气的时间、手术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用VAS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评分越高表示其疼痛越严重。2)手术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用简明36 项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4]。量表的内容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项目,量表的总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3)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腔积液、切口感染、气胸、尿潴留等)的总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

与多孔组患者相比,单孔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较少,其术后的VAS 评分较低,其住院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手术的时间均较短,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 s )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 s )

组别 术中的出血量(mL) 术后的VAS 评分(分) 住院的时间(d) 术毕至排气的时间(d) 手术的时间(h)单孔组(n=34)22.36±9.34 2.13±0.78 10.36±4.24 2.13±0.12 1.04±0.32多孔组(n=34)35.12±13.45 4.15±1.65 18.54±6.36 3.58±2.14 2.98±1.36 t 值 4.544 6.454 6.240 3.945 8.097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单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5.88%,多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9.41%,单孔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多孔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

2.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

术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心理功能评分相比,P>0.05。术后,单孔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多孔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s )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分,± s )

组别 躯体功能评分 社会功能评分 心理功能评分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单孔组(n=34) 66.52±9.87 91.23±10.36 67.42±8.34 93.56±10.26 64.52±8.43 94.56±10.26多孔组(n=34) 66.57±10.43 80.34±9.34 67.82±9.63 65.34±8.73 64.31±8.34 65.72±8.64 t 值 0.020 4.552 0.183 12.215 0.089 12.537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又被称为支气管肺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低热、胸部胀痛、血痰等。随着病情的恶化,此病患者可出现心力衰竭、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症状。有研究资料显示,对非晚期的此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很好,可延长其生存的时间。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传统开胸手术,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不利于其术后康复。有大量研究资料证实,用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等优势,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还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胸腔镜手术,在胸腔镜下可清晰观察其病灶组织、粘连组织及淋巴组织,进而可避免对其身体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以往,临床上常用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暴露手术视野的效果较佳。但实施该手术时常选择患者腋后线与肩胛线之间的区域作为副操作孔,此处的胸壁肌肉较多、血运丰富,受损伤后止血较困难,不利于顺利完成手术[6]。近年来,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逐渐被用于临床治疗中。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具有患者身体受创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实施该手术时常选择患者腋前线与第4肋间的交界处作为操作孔,此处的肌肉群较少、肋间隙较宽,受损后出血量较少。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可维持其胸廓的完整性,保护其胸廓的稳定性,防止其神经肌肉损伤及肺组织被反复挤压,进而可降低其术中的出血量,促进其康复[7]。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单孔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于多孔组患者,其术后VAS 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均低于多孔组患者,其住院的时间、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手术的时间均短于多孔组患者,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心理功能评分相比,P>0.05。术后,单孔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多孔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与用多操作孔胸腔镜手术相比,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后患者康复的速度更快,生活质量更好,并发症的发生更少。

猜你喜欢

单孔胸腔镜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单孔腹腔镜手术后脐窝创面的简单缝合术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单孔腹腔镜手术切除左位胆囊1例报告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普外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