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文旅产业融合度及提升对策研究

2021-07-22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融合度障碍因素文旅

田 媛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引言

近年来,作为旅游业灵魂的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19 年末,我国总共建有公共图书馆数量3189个,博物馆数量3410 个,艺术表演团体数量2072 个,文化馆数量3325 个;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企业营业收入超过8 万亿,同比增加7.0%。由此可见,我国文化产业呈现繁荣景象。相较于文化产业,作为文化载体的旅游业发展速度更为迅猛,2019 年我国国内游客60.1 亿人次,同比增加8.4%,国内旅游收入5.73 万亿,同比增加11.7%;入境游客1.45 亿人次,同比增加2.9%,国际旅游收入1313 亿美元,同比增加3.3%。为适应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需求,2009 年我国从国家层面提出要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推动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2018 年年底将文化部与旅游局合二为一为文化与旅游部,文旅融合在行政管理层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文旅融合成为产学研各界的关注焦点。

素有“孔孟之乡”、“好客山东”等多种美誉之称的齐鲁大地是当之无愧的文化与旅游大省,但却并非文化与旅游强省。在文化产业方面:2017 年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的4.29%,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总体来看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仍然较弱;在旅游产业方面,2018 年山东省旅游消费总额超过1 万亿元,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但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的1.65%,远低于全国的6.63%,由此看出山东省旅游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极弱。为提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文旅融合不失为一种良好尝试。所以本文选择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对其文旅产业融合度进行测度,以期为山东省文旅产业后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一、研究综述

(一)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随着产业界限的模糊和扩展,产业融合现象较为普遍,学术界与此相关的研究也相应增加。产业融合研究开始于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产业交叉,Rosenberg 于1963 年首次提出了“技术融合”的概念,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我国对于产业融合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金融以及文化等产业领域。总体来看,现有产业融合相关研究主要包括概念界定、效应分析等。目前学术界对于产业融合概念认同度比较高的是“产业关联说”和“界限模糊说”:“产业关联说”认为产业融合是建立在拥有一定关联度的产业之间,这也意味着两个及以上不相关产业之间是不能够产生融合的;“界限模糊说”认为产业融合是由于产业概念的延伸及产业界限的模糊(程锦等,2001)[1]。产业融合效应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融合不仅仅能够对企业战略产生一定影响,而且还能推动产业演进(Gerum E,2004)[2];二是产业融合打破产业界限,产业之间的知识、技术等得以相互流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戴双兴,2004)[3],并提出要对原有市场规制框架进行重新建构(Martha A,2001)[4]。

(二)文旅融合研究综述

文化与旅游融合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国外学者对于文旅融合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旅融合表现形式和推动因素上。在表现形式方面,重点研究遗产旅游、博物馆旅游、演艺旅游等,Alexandros A(2003)[5]从含义、动机、真实性角度构建了遗产旅游融合模型,Krakowiak B(2013)[6]认为波兰博物馆能够对当地文化旅游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在推动因素上认为文旅融合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是创意,Juzefovie A(2015)[7]认为创意丰富了文化旅游内涵;国内学者对于文旅融合研究主要包括机制、路径、模式、效应等四个方面。目前学术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即四四三,即四种动力:推力、拉力、阻力、支持力(赵蕾等,2015)[8],四条路径: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功能融合(麻学锋、张世兵,2010)[9],三种模式:路径要素模式(程晓丽等,2012)[10]、子产业模式(王振如、钱静,2009)[11]、地域个案模式(傅才武等,2019)[12]。文化产业多关联性及旅游产业综合性决定两者融合必然对其它相关产业产生影响(张广海等,2012)[13],甚至产生新产业、新业态,如体育节庆旅游(方永恒等,2018)[14]、生态文化旅游(冉琼等,2010)[15]等。

在对文献梳理基础上发现,现有文旅融合研究数量上较多,但在研究内容上,绝大多数偏向于理论探讨,缺乏实证验证;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描述性的定性研究,采用计量方法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本文选取山东省为案例点,采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等方法探讨其文旅产业融合度,通过障碍度模型进行评估,得出主要障碍因素,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文选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以确保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参照物理学中提出的耦合模型,构建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系统的耦合模型,分别计算综合评价指标指数T、各年份耦合协调程度C 和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D。其中:Tx1 代表文化产业综合评价指数,Tx2 代表旅游产业综合评价指数;C代表各年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耦合度值,C值越大,代表的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作用程度越大,反之亦相反;D 值表示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D 值越大,代表两大产业之间融合程度越高。为了更加清晰看出产业之间耦合协调程度,对计算出的D 值进行等级划分,借鉴现有划分标准(方叶林等,2013),分为以下十类如表1 所示。

表1:文旅产业耦合协调程度划分表

(二)指标选取

文旅产业融合度测度结果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现有文化产业评价研究:张智君等(2019)[17]从投入与产出两个层面构建指标体系;张新友(2019)[18]选取产业实力、关联、资源、创新四个层面对新疆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旅游产业评价研究:叶建赓等(2019)[19]从产业要素、结构、运行、产业产品、公共服务、产业环境、产业信息化等七大要素层面构建评价体系;孙剑锋等(2019)[20]从发展规模、效率以及支撑三大层面对山东省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代表性、科学性三大原则,最终选取产业效益与产业支撑两个层面,具体指标如表2 所示。

表2:文旅产业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表

(三)数据来源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选取2010-2019 年的数据对山东省文旅产业融合度进行探讨。本文所采用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告》、《山东省统计年鉴》《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告》、《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公告》。

三、结果分析

(一)融合度分析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山东省文旅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最终结果如表3 所示。

表3: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耦合度表

1.综合发展水平分析

2010-2019 十年时间,山东省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处于稳步增长阶段。从文化产业看:2010-2011 年山东省文化产业综合发展水平极低,主要原因在于2010 年其文化产业增加值虽超过1000 亿元,但占国民经济增加值比重仅为3.12%,而且绝大部分得益于传统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增长,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文化产业增加值仍然很低。山东省拥有孔孟、泰山、运河文化等众多文化资源,同时地处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加上政府层面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推动,从2012 年开始山东省文化产业综合水平迅速增长。2015 年增长速度最快,主要原因在于2014 年下半年省政府下发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各地市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就文化产业提升开展了多项行动。从旅游产业看:2010-2013 年山东省旅游产业综合发展处于较低水平,2014-2018 年处于中等水平,2019 年处于较高水平,山东省旅游业经过十年的提质升级,正在完成从旅游大省向强省的跨越。

2.文旅产业融合度分析

2010-2019 十年时间,山东省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从2010 年的0.124 上升到2019 年的0.981,总体趋势是协调程度不断加深。可以将山东省文化与旅游两大系统耦合协调程度划分成三大阶段:2010-2011 年为第一阶段,本阶段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处于失调状态,原因在于此阶段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均较低,当期主要任务是提升两大产业经济效益,而对两者之间有效协调发展关注较少;2012-2013 年为第二阶段,属于向协调发展的过渡阶段;2014-2019 年为第三阶段,此阶段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处于协调阶段,随着山东省两大产业自身综合水平的提升,加之政府层面对文旅融合重视程度的提高,文旅产业协调状态实现由初级向中级、良好再向优质协调跨越。值得一提的是2018-2019 两年,在自上而下的体制改革大背景下,各省纷纷出台文旅融合推动政策,山东省抓住机遇,积极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由量变向质变的跨越。目前来看,山东省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虽处于较高水平,但与最大值1 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今后仍需继续提升。

3.文旅融合类型分析

通过对比文化与旅游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将两者关系划分为三种类型:详见表4,可以看出,2010-2014 年山东省文化产业落后于旅游产业,特别是2011-2014 年期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差值超过0.1,表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远低于旅游产业,原因在于2015 年之前山东省对文化产业虽然给予足够重视,但产业效应发挥需要一定时间段,也表明其文化产业发展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2015 年开始,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开始呈现旅游产业落后态势,除2016年外,2017-2019 年旅游产业均落后于文化产业,表明山东省文化产业增长速度远超旅游产业,但两者差距除2018 年外的其它年份均较小,经过后续各种措施调整,山东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会向着同步发展型方向演进。

表4: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类型表

(二)障碍度分析

障碍度计算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每一指标对文旅产业融合度提升的阻碍程度,以此确定阻碍文旅产业融合度提升的主要因素。计算结果值越大,表明某项指标对文旅产业融合度提升阻障程度越大;反之亦相反。

1.计算结果

障碍度分析旨在探讨阻碍山东省文旅产业融合度提升的主要因素,根据公式计算山东省2010-2018年文旅融合障碍度值,取各年份排名前5 位的指标,进而确定阻碍山东省文旅产业融合度提升的第一、二、三、四、五障碍因素,结果如下表5 所示。

表5 山东省文旅产业融合度障碍因素表(%)

2.结果分析

从总体看:前5 位指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旅游增加值(T3),频次为6 次,可以认为旅游增加值高低是阻碍山东省文旅产业融合度提升的最大障碍因素,也意味着旅游业发展状况在提高文旅产业融合度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广播人口覆盖率(C1)、博物馆数量(C4)、艺术表演团体数量(C7)、人均旅游消费(T4)、A 级旅游景区数量(T5)、星级饭店数量(T7)6 项指标出现频次分别为4 次,将其界定为阻碍山东省文旅产业融合度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阻碍山东省文旅产业融合度提升的次要障碍因素即出现频次相对较低的指标,这类指标主要包括城市影院票房(C3)、博物馆数量(C4)、旅游人次(T1)、公共图书馆数量(C5)、旅游收入(T2)、旅行社数量(T6),前3 项指标出现频次分别为3 次,后3 项指标分别为2 次。

从年份看:第一障碍因素不断变化,变化规律大致以2 年为周期,其中以文化产业子系统为主,仅有2018、2019 两年第一障碍因素为旅游产业子系统。2010、2012 年第一障碍因素为广播人口覆盖率(C1);2011 年为艺术表演团体数量(C7);2013、2014 年为公共图书馆数量(C5);2015、2016 年为电视人口覆盖率(C2);2017、2018 年为旅行社数量(T6);2019 年为艺术表演团体数量(C7)。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选取文化和旅游大省—山东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耦合度模型等方法对山东省文旅产业融合度进行测度,采用障碍度模型探讨阻碍山东省文旅产业融合度提升的影响因素,进而根据主要障碍因素探讨文旅产业融合度提升的有效对策。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9 年,山东省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稳步增长,但长期处于旅游产业(较)落后型和文化产业(较)落后型,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也长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但总体趋势为耦合协调度不断加深;从障碍因素看,旅游增加值是阻碍山东省文旅产业融合度提升的最大障碍因素,第一障碍因素的变化大致以2 年为周期。

(二)建议

根据以上结论,分别从文化产业系统、旅游产业系统以及文旅产业系统提出如下建议。

1.文化产业系统

综合最大、主要和第一障碍因素来看,文化产业涉及到广播人口覆盖率(C1)、电视人口覆盖率(C2)、博物馆数量(C4)、公共图书馆数量(C5)、艺术表演团体数量(C7)5 项,其中广播人口覆盖率(C1)和电视人口覆盖率(C2)代表文化宣传力度;博物馆数量(C4)、公共图书馆数量(C5)和艺术表演团体数量(C7)代表文化事业发展水平。所以从文化产业系统角度,可以考虑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拓宽文化传播渠道,采取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渠道和抖音、快手等现代化手段两条腿走路;二是重视文化事业发展,文化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层面既要在政策上扶持,同时在资金上给与相应的倾斜。

2.旅游产业系统

旅游产业涉及到旅游增加值(T3)、人均旅游消费(T4)、A 级旅游景区数量(T5)、旅行社数量(T6)、星级饭店数量(T7)5 项指标,其中A 级旅游景区数量(T5)、旅行社数量(T6)、星级饭店数量(T7)代表旅游业发展质量;人均旅游消费(T4)代表消费水平高低,人均消费水平高意味着旅游产品层次高,客源市场主要为中高端消费者;旅游增加值(T3)为综合性指标,代表某一地区旅游业总体发展状况。所以从旅游产业系统角度,可以考虑:一是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好客山东”的品牌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要实现山东省旅游服务质量的质变,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如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服务素质;完善旅游设施,增强接待能力;重视人才培养,输送旅游人才等。二是推动旅游多元发展,在旅游线路上,打造主题多样的旅游产品,如齐鲁文化游、滨海度假游等;在客源市场上,根据每一景点特色,针对性地选择主要消费群体。

3.文旅产业系统

一是磨合文旅融合观念。一直以来,文化与旅游由两个部门分管。旅游局以旅游工作为中心,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里强调的是文化作为旅游灵魂的唯一性,所以就旅游产业而言,寻求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其自始至终的目标之一。文化部以文化工作为中心,旅游业虽然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却并非唯一载体,所以就文化层面而言,与旅游融合的机会相对较少。2018 年底进行的自上而下体制改革,打破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分离的状态,在后续的工作中,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磨合观念,合力发展文旅融合大产业。

二是拓宽文旅融合渠道。构筑文旅品牌形象,根据山东省文旅特色,提炼文旅形象标识,形成文旅品牌,并通过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以及抖音、微信、快手等现代媒介进行大力宣传;推出文旅融合线路,依托山东省丰富的文旅资源,推出多条文化旅游线路,开展齐鲁、红色以及海洋文化旅游等;创新文旅消费模式,科技文旅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山东省文化旅游消费可以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如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偏好,运用虚拟现实、云计算、5G 技术等提高文旅产业融合深度,创新文旅产业消费模式。

猜你喜欢

融合度障碍因素文旅
低频脉冲电治疗在妇科快速康复护理临床应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组织-员工工作家庭边界融合度匹配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及工作繁荣的影响
土壤侵蚀对紫色土坡耕地耕层障碍因素的影响*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