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红色的土地上

2021-07-21仇东杰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程队老太爷盐城市

仇东杰(后排右二)一家

盐碱地上的工匠精神

我的祖籍位于盐城市滨海县樊集倪滩村仇庄。听父亲讲,曾经的倪滩村与滩涂相依,与大海相连,土地松软潮湿、高盐,种不出一粒粮食。在那个缺乏农业机械的年代,老一辈们用“愚公精神”努力改良着盐碱地。如今的倪滩村已是满眼良田,每逢秋收,遍地稻谷香。

在农田旁,一栋栋年代久远的老屋依然矗立着,与周围各式各样的砖瓦新房和小洋楼形成鲜明对比。每当我带着孩子们回家,我的祖父仇老太爷便带着孙辈们去村里转转,时常指着那些房子说:“这是我们工程队一砖一瓦搭起来的!”

说起当年的工程队,老太爷功不可没。

太爷曾在公社举办的炉灶节能比武竞赛中获得过一等奖,也成功解决过邻村建筑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如今,太爷家老屋的墙壁上,依然挂满了各种自制工具,大部分还能正常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全村人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作为当年村里最有名的瓦匠和木匠,老太爷被选为工程队队长,参与村里绝大部分房屋的建造。

“那时候条件差,很多工具只能自己动手想办法制作。”年逾九十的老太爷说,“现在科学发达了,高级工具很多,挖机、吊车、电钻,连水平线都用电动的,我年纪大了,我这套手艺也过时了。”看着老太爷闲不住的身影,我想说,农具可能过时,但有一点永远不过时,那就是您的工匠精神。

红色土地上的坚守

我的家乡盐城是闻名全国的革命老区,在这里,革命精神薪火相传。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内涵,不仅仅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历史使命,也是令每一个盐阜家庭倍感自豪的“必修课”。

妻子翟琳磊的爷爷翟老太爷,是当地有名的老革命。上个世纪战火纷飞年代,翟老太爷毅然投身革命,报名参加了游击队,任盐城冈南地区(今盐城大冈镇、便仓镇一带)游击队长,带着一帮子人坚持敌后斗争,行走于乡间小路,穿梭于芦苇荡间。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主动申请回到便仓镇,积极投身社会主义乡镇建设。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克己奉公,时常走进农户,深入田间,做起群众工作。离休后直至八十多岁高龄,还坚持步行参加党员会议,坚持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用当地群众的话说:“总能见到翟老弓着腰、手拎小板凳的身影。”

父辈树立的旗帜

我父亲兄弟四人先后参军,分别当了炮兵、坦克兵和步兵,他们立志尚武,保家卫国,献身国防,无怨无悔,为后辈们树立了榜樣。父亲于1996年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在盐城市公安局纪委;十多年后,我和妻子也先后进入公安、纪委工作。

祖辈的工匠精神、革命热情和父辈的军人职守、不忘初心的使命感,影响我和妻子,从我们踏入这个岗位那天起,我们就更加注重个人修养,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衡量自我的标准,坚决做到筑牢思想防线,严守法纪红线,恪守良知底线。

我在盐城市公安局办公室工作期间,先后多次参与全国、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十四五”规划和全国公安标准性文件的编写工作,主笔盐城公安“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字里行间,我用祖辈传承下来的工匠精神描绘着一幅幅蓝图。

此外,我自行编导摄录二十余部警示教育片,每季度向分局全警播放,一度成为亭湖公安的教育范本;妻子也有幸成为分局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兼职讲解员,接待各地各单位来访者百余批次,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两代人先后踏进纪检监察事业,是组织的信任,也是难忘而又宝贵的经历。这个岗位赋予我们责任担当,也在生活中规范我们的言行举止。

如今,家风传承已是刻在我骨子里的使命。我有了孩子后,在日常生活中,会不自觉地将祖父辈对我的教育传递给下一代。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会对孩子讲故事,讲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讲祖辈们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告诉孩子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让他们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报效国家,让爱党、报国、为民成为家训。在我家,这是一种坚持,一种坚守,更是一项承诺,今后也必将代代传承下去。

编辑 乔可可 15251889157@163.com

猜你喜欢

工程队老太爷盐城市
盐城市深化专项整治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子夜·第一章》:吴老太爷之我见
穿越时空的工程队
临时工棚里的年味
机器人工程队
三老太爷
左耳
三老太爷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工程队建设及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