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八军子弟再走父辈进藏路

2021-07-21张琪

西藏人文地理 2021年2期
关键词:昌都子弟父辈

张琪

这张照片背后一组窑洞是当年18军在四川修建甘孜机场时,为了解决居住问题,在机场跑道南侧、西侧修建的“延安式”窑洞群,有七八个女兵,因半夜大雨窑洞坍塌,全部牺牲了

“作为18军的后代,我宣誓:做‘老西藏精神的传承者,让父辈铸就的‘老西藏精神在我们身上发扬光大,我们一定为18军前辈的伟大形象添彩增光。”铿锵有力的誓词,在拉萨烈士陵园回响。

2020年10月底,在拉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24名18军子弟,手持黄花,向革命先烈鞠躬默哀。他们是“18军子弟代表团”,受邀进藏参加纪念昌都解放70周年庆祝活动。代表团成员中,年纪最大的79岁,最小的54岁。

1950年10月,以18军为主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响了以战促和的昌都战役并取得胜利,西藏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昌都升起,为西藏和平解放铺平了道路,开创了西藏历史的新纪元。2020年10月9日,昌都各族各界隆重集会,纪念昌都解放70周年,隆重邀请18军子弟参加庆祝活动。

10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34名18军子弟从成都出发,经康定、甘孜、德格、江达等地抵达昌都,沿途瞻仰18军相关遗址,为党政机关干部、部队官兵和中小学生宣讲“老西藏精神”,参加各类庆祝活动。之后,他们又经波密、林芝等地最后到达拉萨,先后到烈士陵园、谭冠三纪念园和拉萨市第一小学开展活动。

在18军政委谭冠三的塑像前,代表团成员、79岁的谭戎生洒泪祭奠父亲。代表团成员依次排队,朝着塑像鞠躬致敬,一声声“谭伯伯,我看您来了”,道出了所有18军子弟的心声。

“沿着父辈的足迹,我们来到父辈曾经战斗过、建设过和生活过的地方,心情激动,思绪万千。虽然父辈们大多相继离去,但我们沿途目睹了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他们在天之灵定会欣慰。”18军副政委王其梅的女儿、代表团成员王昌为说。

“1950年,我的父母进藏,把我送回了河北老家,再见父母已经是1955年。我们18军的很多后代,小时候几乎没有得到父母亲的关爱,很多都是在幼儿园、在学校长大。他们为西藏人民操了一辈子的心,为西藏的发展奉献了他们的一生。”原18军宣传部部长夏川之子、陆军装甲兵学院政治部主任芦继兵感慨,受父母影响,他们自小就对18军有着深刻印象,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西藏情怀。作为18军将士们的后代,他们会继承父母的意志,发扬“老西藏精神”,一样会为西藏的发展和西藏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7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别从川、滇、青、新四个方向进军西藏,官兵们在完成进军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使命后,牢固樹立“长期建藏、边疆为家”的思想,将青春乃至生命都献给了西藏。这种精神逐渐沉淀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70年前,英勇的18军前辈们正准备按预定指示在鱼米之乡的川南安家之际,突然接到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由18军完成“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经营西藏”的光荣而伟大的任务。我们的父辈们义无反顾地迎着青藏高原的风雪冰雹、空气稀薄、断粮饥饿等重重困难,又一次经历了刘伯承司令员称为“第二次长征”的严峻考验,终于把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插到了喜马拉雅山上,胜利完成了党中央、毛主席交付的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历史性伟大任务。而昌都之战以战促和,为促使当时的西藏当局同中央政府和谈起到了关键作用。所以说昌都是西藏第一个升起五星红旗的地方。昌都的解放,为西藏历史的伟大变革和西藏跨入新时代做出了榜样,是西藏发展进步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昌都市委宣传部赵建国部长与18军子女团队合影

为了解放西藏的千秋伟业,18军将士们无数小家庭只有暂时放弃团圆。他们延绵不绝的父子母子之爱,又一次被自己光荣的使命阻断了。我们的许多父母双亲为了党和国家的事业,没有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美满的家庭,但是他们以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崇高理想信念,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斗争异常激烈复杂的国内外氛围中,坚决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治藏方略,团结了广大上层爱国人士和藏族群众,把西藏的问题解决得非常好!

18军老西藏前辈们同广大西藏人民共同创造和践行了“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这些精神就一直潜移默化地注入到了后辈们的心灵和思想行为中。在他们的后代中,许多孩子都是在18军、西藏军区保育院、幼儿园、八一校这个大家庭中走出来的,还有其他地方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他们都对西藏有天生的情感。所以长大之后许许多多的子弟都选择到西藏边防戍边、到西藏各条战线上贡献聪明和智慧,现在有藏二代、三代甚至第四代。西藏可以说是18军及其后代永远割舍不断、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

他们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藏区民主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饮水思源,感恩图强。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英雄传统,不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努力把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善地建设得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昌都子弟父辈
江东子弟多才俊
父辈们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My Country, My Parents 《我和我的父辈》观后感
论昌都“卓舞”音乐特征
刘墉 从寒门子弟到“华人之光”
“教育老兵”李守义:为打工子弟打开一扇窗
接过父辈的旗帜
昌都市灌溉地麦类作物增产栽培技术
昌都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