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7-21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股骨置换术髋关节

伊 涛

(鞍山市长大医院 , 辽宁 鞍山 114007 )

目前常见的骨折类型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群体伴有骨质疏松导致本病发病率升高,且大部分属于不稳定骨折,常见手术方案是内固定疗法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前者具有创伤小及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存在骨折愈合缓慢及下地负重时间长等缺陷,不利于病情早期恢复,因此饶根云,樊天右,谢友军[1]学者认为,早期予以人工关节置换具有可行性,确保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疗效确切。本研究分析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及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研究时段2017年3月-2019年4月,我院接收的135例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观察组(72例):男女所占比例是40:32,年龄61-83岁,均值(72.19±5.36)岁;对照组:(63例):男女所占比例是33:30,年龄62-85岁,均值是(72.48±5.27)岁。比较2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借助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者;符合《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指南》[2];对麻醉及手术操作能耐受者;年龄≥60岁者;属于单侧骨折;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2)排除标准:伴有陈旧性骨折或下肢多段骨折;骨结核或骨肿瘤引起骨折者;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性疾病者;肝肾功能障碍者;血压及血糖难控制者;存在手术禁忌证;精神障碍或依从性较差者。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内固定疗法,仰卧位+硬膜外麻醉,内收患肢,提供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复位牵引,在大粗隆顶点位置行5-6cm纵行切口,沿着股骨干方向置入导针达到扩髓目的,将其钉入骨髓腔位置,C型臂X线透视下对主钉深度作调整,对钻头套筒及瞄准器进行安装,将合适的螺钉刀片打入股骨颈,复位结果满意后锁定螺旋刀片,将螺丝钉攻入股骨远端后对髓内钉尾帽进行安装,冲洗伤口后置入负压引流,最后将切口闭合[3]。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健侧卧位+硬外膜麻醉,大粗隆部位行弧形切口12cm,逐层分离确保关节囊能充分暴露,倒T形将关节囊切开取出股骨头,切除后侧及外侧关节囊,小粗隆1.5cm部位行股骨截骨,对残端行清理措施,将髋臼关节面削除后扩大髋臼,以试模为基点将生物型髋臼及假体臼杯植入其中,对聚乙烯内衬进行安装,达到防后脱位的目的,将股骨髓腔采用髓腔锉逐级扩大,植入生物型假体或骨水泥型假体,待满意后对股骨头假体进行安装[4],髋臼内植入人工股骨头,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后置入负压引流管,最后缝合切口。

3 疗效评价:(1)观察指标。测定手术时间、髋关节功能(参考Harris评分[5],)及住院时间。(2)有效率。显效:关节活动完全恢复;好转:主诉轻微疼痛,关节活动恢复≥80%,并不影响日常生活;无效:疼痛难耐受且关节活动受限[6],有效率是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统计2组发生压疮、肺部感染及静脉栓塞的并发症。

5 结果

5.1 2组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n=72)手术时间是(52.15±1.76)分钟,髋关节评分是(96.38±3.29)分,住院时间是(18.87±1.04)天;对照组(n=63)手术时间是(57.36±1.84)分钟,髋关节评分是(84.46±3.47)分,住院时间是(20.08±1.84)天,t=16.7989,20.4719,4.7771,P<0.01,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短,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

5.2 2组有效率对比:观察组(n=72)显效是60例,好转11例,无效1例,有效率是98.63%;对照组(n=63)显效41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有效率90.47%,x2=4.5228,p=0.033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

5.3 2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n=72)压疮1例,肺部感染1例,未发生静脉栓塞,并发症率2.77%;对照组(n=63)压疮4例,肺部感染3例,静脉栓塞1例,并发症率12.69%,x2=5.0890,P=0.0240,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率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

讨 论

经调查研究显示,股骨粗隆具有特殊的生理解剖结构,在股骨干及股骨颈之间,极易触摸到且较表浅,满足旋股外侧动脉间的血液供应需求,但股骨疏松者的股骨上端及股骨干力线具有差异性,遭受外侧及内侧压力时产生反方向剪应力,诱导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现象,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扭转移位、侧方移位及分离移位等,同时骨折愈合是由多因素参与的流程,破骨细胞会将断端骨细胞及周围坏死细胞彻底清除,成骨细胞形成新骨达到促进骨愈合的目的,但处理不当可能影响日常生活。目前治疗本病以内固定疗法为主,将股骨头颈及股骨干采用钢板及螺钉固定,弯距小且应力遮挡小,降低断钉的风险且获得良好的治愈疾病效果,但术后患者需长期卧床,对骨折愈合造成不良影响,使得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不理想,因此张颍伟[7]学者认为,根据患者病情需求予以针对性手术利于提高疗效。

有研究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该病症患者能提高整体疗效,具有操作性较强、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势,避免内固定术后发生愈合不良的现象,C臂机透视下操作能缩短手术时间符合人体生理解剖学特征,术后关节活动及稳定性较显著,术中对外旋肌群损伤较小,能复位并固定大小粗隆,对断裂的肌肉组织进行重建,即刻稳定关节功能利于缩短身体恢复时间,术后待手术反应消失后在助行器下能早期开展康复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避免长期卧床诱导机体发生压疮等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锻炼期间需要将锻炼强度及振幅控制在合理范围,避免过度锻炼对患者病情康复造成不利影响,使得手术效果不理想,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便于改善预后效果,因此对本病患者予以人工关节置换术能获得良好的治愈效果,避免发生关节退化的现象,具有可行性。本研究观察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髋关节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说明本研究与胡正军,郭建俊,沈正等[8]文献报道结果基本接近。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概率,临床应用较广泛。

猜你喜欢

股骨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充气升温系统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3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