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无机杀虫剂C610对辣椒蓟马的防治效果

2021-07-20张欣颖李云龙郑建秋曹金娟王俊侠

蔬菜 2021年7期
关键词:乙基蓟马悬浮剂

王 胤,胡 彬,李 锦,张欣颖,李云龙,孙 海,郑建秋,曹金娟,王俊侠

(1.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2.北京市昌平区植保植检站,北京 102200;3.河北北方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辣椒是北京市种植面积较广的果类蔬菜之 一,因其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已经成为市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而在生产中,辣椒常发生虫害,如蓟马、蚜虫、烟粉虱等,这些害虫具有生育期短、繁殖量大、易传播病毒的特点,若不及时防治,易导致辣椒大规模减产,甚至出现整棚拉秧的严重后果[1-4]。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增加,日光温室内墙壁缝隙、棚室支架、土壤均为害虫提供了越冬场所,同时设施内适宜的温度,为害虫的发生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5-9]。

蓟马已成为近年来为害果类蔬菜作物的重要小型害虫,其中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是为害辣椒的主要蓟马种类,其特有的锉吸式口器经常在作物嫩叶、花和幼果处危害,造成植物叶片失绿、落花落果等问题,同时传播病毒病,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应用化学药剂防治蓟马是目前生产中常用的防治方法,因其具有昼伏夜出的生活特性,技术人员常选择在傍晚,采用叶面施药的方式防治[10-11];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同时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有研究表明,蓟马对有机磷、氯氰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除化学防治外,近年来生物防治技术也得到了有效应用,利用捕食性天敌昆虫以虫治虫的方式防治害虫,如张超等[12]利用巴氏新小绥螨防治辣椒蓟马,在蓟马发生初期释放天敌昆虫,7 d后,益、害虫比为1∶20的处理防效达94.8%,可有效在蓟马发生初期防治,但释放天敌昆虫成本较高,且需要种植者具有较高的植保理论水平,把握正确释放时间,现阶段大面积推广应用还存在困难。

无机杀虫剂C610是一种对人体和动植物安全无毒的食品级矿物杀虫剂,通过吸附昆虫表面蜡质层,致使害虫脱水死亡,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作用效果。作用机理为非化学方式,可以和化学杀虫剂配合达到增效减量的效果,同时减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为验证无机杀虫剂C610对辣椒蓟马的防治效果,观察其药后对植物的安全性,探索最佳使用剂量及其与化学杀虫剂配合减量的作用效果,试验在辣椒蓟马发生初期开展田间防效研究,以期为C610药剂防治辣椒蓟马提供数据支持,为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在北京市植保站试验展示基地进行,辣椒定植时间为2019年4月20日,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耕作、施肥、株行距等)均匀一致,且符合当地的栽培习惯。辣椒株行距为40 cm×40 cm,667 m2种植4 000株。

1.2 试验材料

药剂:无机杀虫剂Celite 610(简称C610,宁夏晟源昌物资有限公司),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

品种:国福909辣椒,购买于京研益农(北京)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试验共设置3个药剂处理,以清水为空白对照,以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为药剂对照,共4组处理。每组3个重复,共计12个试验小区,各小区面积约为15 m2,随机区组排列。

各药剂用山东卫士WS-16D手动喷雾器喷雾,用药量如表1所示。每667 m2用水量为30 L,在配制药剂中,应先将喷雾器中加少量的水,再加入适量的药液,使其充分摇匀,最后将水补充至所需量并混匀再进行使用。于辣椒蓟马发生初期(5月15日)喷施1次,7 d后(5月22日)喷施第2次,共喷施2次。

表1 供试药剂及剂量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每个小区5点取样,每点随机调查6株,调查整株顶部嫩梢上的所有虫子(含成虫和幼虫)。在5月15日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在初次药后3、7 d(5月18日、22日)和第2次施药后7 d(5月29日)调查各处理中蓟马存活数量。计算公式: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区药前虫数×药剂处理药后虫数)/(空白对照区药后虫数×药剂处理药前虫数)]×100%。

各药剂处理间的显著性采用SPSS软件做DMRT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供试药剂对辣椒蓟马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见表2,第1次药后3 d,供试药剂无机杀虫剂C610的防效最高,为80.33%,说明其速效性良好。供试药剂防效优于药剂对照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处理,且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供试药剂速效性优于药剂对照。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C610处理的防效为60.67%,显著优于对照药剂,但与单独施用供试药剂差异不显著,说明供试药剂与对照药剂可以混用,但增效不显著。

第1次药后7 d,供试药剂无机杀虫剂C610处理对辣椒蓟马的防效为70.33%,优于药剂对照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C610处理组,但三者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供试药剂第1次药后7 d的防效较第1次药后3 d的防效下降,同时药剂对照的防效提升较大,说明供试药剂较药剂对照持效性略差(表2)。

第2次药后7 d,供试药剂无机杀虫剂C610处理对辣椒蓟马的防效为67.33%,较药剂对照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高出32个百分点,且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当C610与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复配使用时,对蓟马防治有减效作用,防效为47.00%,较单独使用无机杀虫剂C610稍差。但复配使用时防治效果好于单独使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高出11.67个百分点,两者差异不显著,说明连续施用供试药剂能够较好地维持防效(表2)。

表2 供试药剂对辣椒蓟马的防治效果

2.2 药剂安全性

在田间调查中,辣椒植株长势良好,未出现萎蔫、变黄等药害症状,说明无机杀虫剂C610对辣椒作物生长安全。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杀虫剂C610对辣椒蓟马防治具有较好的速效性,第1次药后3 d的防效为80.33%,优于药剂对照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两者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但第1次药后7 d、第2次药后7 d,C610处理组防效依次递减,说明药剂对辣椒蓟马防治持效性稍差,可在生产中间隔5~7 d,连续施用防治蓟马。C610与药剂对照复配可有效防治蓟马,同时减少化学药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处理组除第1次药后7 d的防效略低于药剂对照,第1次药后3 d、第2次药后7 d的防效均高于药剂对照。667 m2用450 mL的C610对辣椒生长安全,无药害现象产生。

在田间生产中,长期使用化学药剂防治蓟马,易导致抗药性产生,盲目混用农药、加大农药使用剂量更会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等农产品安全问题,并造成农业面源污染[13]。除使用化学药剂外,还可应用多种方式防治蓟马危害[14]。在农业生产前开展消毒工作,可用20%辣根素水乳剂进行土壤消毒及棚室表面消毒,有效杀灭土壤及棚室表面存留的卵或幼虫。在作物生育期,要及时安置防虫网和网虫门帘,采用物理防控的方法将蓟马成虫阻隔在棚室外。利用蓟马成虫喜蓝色这一趋性,在田间悬挂蓝板也可有效防治[15-17]。

防治蓟马的生物药剂包括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和苦参碱等,供试药剂C610通过吸附昆虫表面蜡质层从而致使害虫死亡,其防治害虫原理类似矿物油。C610作为新型生物源药剂,目前可供参考的研究文献较少,此次试验仅作为单一试验地点的单次试验,由于施药器械和试验地气候条件等因素差异,试验数据仅供参考,日后还应继续多地点重复验证试验结果。此次试验结果与程英等[9]于2018年开展的不同药剂防治辣椒蓟马试验结果存在差异,可能与试验制剂用量不同有关。与张凤花等[3]在2015年甘肃省开展的3种生物药剂防治温室蓟马的结果相似,生物药剂均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第1次药后3 d的防效为80.3%~88.2%,也都同时出现后续调查防效递减的结果,表明生物药剂防治辣椒蓟马存在持效性较低的问题;因此,在田间生产中,建议交替使用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并做好产前预防等虫害绿色防控措施,可有效防治蓟马危害。

猜你喜欢

乙基蓟马悬浮剂
食用植物油中乙基麦芽酚的违法添加问题及检测方法
含壳聚糖氨基酸肥料与悬浮剂混合使用下悬浮率的研究
高CO2浓度下西花蓟马和花蓟马对虫螨腈和唑虫酰胺的响应比较
0.5%藜芦碱可溶液剂与20%乙螨唑悬浮剂配合应用 防治柑橘红蜘蛛药效试验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72小时黄金救援
蓟马防治难的原因及综防措施
昆明地区危害苹果的蓟马发生初步调查
40%氰氟虫腙·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问药效试验
3—(N—乙基—N—甲氧乙基)氨基—4—甲氧基乙酰苯胺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