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光深处的“小三线”

2021-07-19刘雨

走向世界 2021年25期
关键词:修理厂国营化工厂

刘雨

说起“小三线”,不少年轻人会觉得有些陌生,更有甚者会脱口而出问一句:什么是“小三線”?

作为特殊年代的产物,“小三线”的建设缘由得追溯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64年五六月间,毛泽东主席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4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一般把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等省区的建设项目称为“大三线”,而各省腹地的建设称为“小三线”。

山东“小三线”建设主要集中在鲁中泰沂山区。这些“小三线”企业承担的任务是生产轻武器,负责民兵和地方部队装备,也供应野战军作战需要。另外,还建设了一批钢铁、能源、交通、化工等配套企业。

彼时,在济南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散落着山东人民印刷厂、山东省交通厅汽车修理厂、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国营山东朝阳修配厂、国营山东新华翻砂厂等“小三线”企业,它们无一不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建成。那些“小三线”建设者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席、三块石头支口锅,边建设边生产,用艰辛、血汗与生命铸就了令人瞩目的“小三线”建设成果。

山东人民印刷厂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三线、小三线企业的名称是完全保密的。故而,绝大多数企业都有自己代号,于1970年9月被批准开建的山东人民印刷厂的代号便为“709厂”。

平时印刷文件、教材和各种国家计划性票据,一旦战争来临,可以印制人民币,这是当时山东人民印刷厂的职能定位。为此,厂里还配备了人民币印刷机,以及配套建设了秘密金库。据说,最初上级要求车间建在山洞内,但由于洞内潮湿容易造成纸张变形,生产质量难以保证,后经过请示建在现在的位置——莱芜区高庄街道塔子村。

从1977年恢复高考一直到1981年,山东省的高考试卷连续5年皆是在这里秘密印刷,并武装押运到全省的每一个考区、考点和考场。此后的几十年间,这里作为国家定点的教材印刷企业,一直承担着中小学教材的印刷任务。

现如今,原山东人民印刷厂的人员和设备已迁往泰安市,这个总占地面积8.2公顷的旧址已经变身成“709文化产业园”,成为人们追忆那段峥嵘岁月的“打卡地”。

山东省交通厅汽车修理厂

1966年初,山东省交通厅决定将济南客车修理厂作为三线建设配套企业,搬迁至现在的莱芜区高庄街道办事处老君堂村以北。同年8月初,开始筹建施工,同时更名为山东省交通厅汽车修理厂。1969年2月,该厂代号定为“山东泰安第17号邮政信箱”,俗称“17号厂”。

同年,按照省国防工业办公室和省革委会的指示,该厂用不到3个月的时间,造出了第一辆五吨载重汽车样车,向国庆20周年献礼。时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将其命名为“东方红”,后改型为“泰山牌”。之后20年间,这里陆续下线了十吨半挂车、二十吨重型半挂汽车、集装箱半挂汽车等产品。从这里走出去的产品,当年还获得了不少奖项——20英尺、40英尺集装箱专用半挂车在全国公路交通工业产品展览上被评为金杯奖,并获交通部科技进步奖;10吨、20吨半挂车获优秀展品奖。

1990年8月1日,该厂主体搬迁至泰安,企业更名为“山东泰安交通车辆厂”。现在,占地面积约20.5公顷的厂旧址已经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作为宝贵的工业遗产,纳入了莱芜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莱芜区“红色记忆”系列展馆之一。

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

在长清区孝里街道龙泉官庄村南侧的山区里,曾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小三线”企业——代号为“5805厂”的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

该厂始建于1971年,当时国家计委决定在山东省建一个年产万吨TNT炸药厂和为TNT配套的年产万吨浓硝酸厂。1972年7月14日,两厂正式合并,更名为“国营山东红光化T厂”。

经过近8年的建设,红光化工厂于1979年6月正式竣工验收。此时,厂里能生产的车间已经开始生产合成氨和硝酸铵,支援当地农业生产。1980年,根据中央关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国民经济方针,红光化工厂被国务院、中央军委列为停缓建单位。在此形势下,还没有正式生产军品的红光化工厂,开启了“军转民之路”。

1982年3月11日,上级批复将厂里的TNT炸药生产线封存,利用合成氨和硝酸铵生产线转产味精。次年,第一条6000吨味精生产线建成,并成功生产出“山菊花”牌味精,企业也更名为“山东红光味精厂”。尔后,企业更名为“济南味精厂”。1986年,又建成一条12000吨啤酒生产线,生产出名噪一时的“奥波”“洛神”牌啤酒,还建起年产500吨酵母和10000吨淀粉生产线各一条。后来,企业又更名为济南发酵食品厂,于1999年搬迁到长清城区,2013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白此,红光化工厂成为了许多“小三线”军工人的回忆。

Third-front construction sounds quite unfamiliar to the young generation, most of whom have no idea howmeaningful it was.

As a product of exceptional years, the "small third-front construaion"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1960s and1970s. To meet the need of national defense. the third-front constructions were launched in the more remote areas in thesouthwest and northwest. At the same time,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promoted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all over thecountry, which was known as the "small third-front construaion" to distinguish it from the third-front construaion. The"small third-front construction" of Shandong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aiyi mountain area in the central province. The"small third-front" enterprises were tasked with producing light weapons to equip the militia, local troops and field armies. Inaddition, a number of supporting enterprises such as steel, energy, transport and chemicals were set up.

At that time, Jinan was dotted with "small third-front" enterprises including Shandong People's Printing Factory,Automobile Repair Factory of Shando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Communications, state-run Shandong HongguangChemical Factory and state-run Shandong Chaoyang Repair Factory and so forth. They blazed a lengthy and arduouspath from scratch in extremely difficult conditions, and progressed remarkably based on unremitting efforts and thewilling to sacrifice.

Let's get close to the era of "preparing against wars and natural disasters for the people" and "gathering manpowerand material resources on the third-front", look back at a unique period of history that was full of verve and vitality.

猜你喜欢

修理厂国营化工厂
信息化时代设备维修企业精细化管理分析
河南禹州:20世纪80年代国营钧瓷厂作品欣赏
凶手的证据
凶手的证据
回家
有关化工厂换热器的腐蚀问题研究
渔网
基于经营生产发展的国营森林苗圃育苗研究
去修理厂
国企家族化与单位组织的二元化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