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1-07-19彭倩颖梁满艳杨若兰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振兴在校大学生

彭倩颖 梁满艳 杨若兰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战略性举措,而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基于美国学者T.B.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是一项复杂的、多方面的综合性项目,为了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更好地发挥其应有作用,必须从政策本身、执行主体、目标群体、执行环境四个维度优化政策执行路径。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乡村文化振兴;史密斯模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助推器和全面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新引擎,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章程。而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发展之基,乡村文化的发展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动力。在校大学生群体文化程度高,社会实践覆盖面广,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人才队伍,这一群体的积极参与可以有效地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活力。近年来,国家非常注重鼓励并支持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出台了多项支持鼓励政策,例如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要求深入开展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2018年,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中提出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到广大农村地区助力乡村振兴;同年农业农村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685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要吸引大学生等人才加入乡村文化建设队伍中,为乡村文化振兴筑牢人才基础;2020年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结合学习教育开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政策方面:制定并完善工作实施办法

一项政策的执行将会面临多方面的问题,这其中也包括政策本身的问题。通过已经出台的政策文本可以发现,目前党中央的政策文件大多是提出了宽泛的要求,没有提出具体的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并且没有具体涉及在校大学生群体,所以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在政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空白”。

T.B.史密斯(以下简称史密斯)认为,公共政策执行要取得预期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确保政策有着极高的科学合理性。第一,中央政府要设计好宏观的政策规则,总结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观点,并与现有的基层实践经验相结合,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制定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实施办法,对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在校大学生的招募提出标准,对思想品德、专业技能、工作岗位、业务知识和基层工作常识等做出具体的说明,定期发布工作指导文件,保证政策内容能发挥其实际作用,全力做好宏观调控和宏观指导。第二,各省各地政府可以联合地方教育、人社、共青团等部门,组建省(市、区)在校大学生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小组,用以指导工作,以中央政策文件为基础,以本地区的现实情况为依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完善实施办法的内容,进一步细化政策文件,制定最合适的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比如根据需要可以制订岗前培训计划,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培养较为全面的人才;针对每年不同的社会情况,设置明确的目标,制订全面的活动方案,细化工作安排,优化考核指标设计,引入多样化的考察指标,提升严谨性;完善相关的奖惩制度和激励机制,考虑创立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专项奖项;对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成绩突出、表现优异的大学生进行评奖并公开表彰,号召所有优秀大学生加入到乡村文化振兴队伍之中。虽然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是以自愿为基础的,但是若能创建起一套有效的监督和激励制度,更能鼓舞在校大学生参与的热情。除此以外,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绝对理想化的公共政策,但是可以通过不断调整和改进,使政策逐步趋于完善。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实践中,必然会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系列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在问题出现后及时听取在校大学生的意见,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更新政策文本,不断提升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政策的可操作性。

二、执行主体方面: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的作用

政策的执行主体,通常是指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的个人、组织或团体,执行主体所发挥的作用会干预到政策执行的最终效果。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执行主体是在校大学生这一群体,他们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要取得一定的成效,最重要的是需要他们自身作出努力,同时还需要高校团委、指导老师、村级组织的帮助与支持。

根据史密斯模型分析,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公共政策执行机构的组织和协调能力、人员配置是否合理以及执行主体的工作态度,所以,提升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成效要特别注意发挥在校大学生的作用。首先,广泛发动在校大学生的参与。要采取措施来扩大参与乡村振兴的在校大学生范围,改变现有的单一学院单独开展活动的状况,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群体进行招募,可以实行校内各学院合作的形式,或者可以实行跨校的联系合作,更大范围汇聚各类专业人才;适当扩大团队规模,合理配置团队人员,形成较为全面的技能类型构成结构。其次,重视每位大学生的个人作用。毕竟每位大学生的個人情况都不一样,所擅长的方面各不相同,各高校负责人应该在招募大学生的时候就对每个大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特长有一定的了解,在后续的工作中主动了解参与的每位大学生;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交流会,根据到岗实际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主动关心,适当放权,激发在校大学生工作激情。再次,在校大学生要珍惜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机会。务必端正工作态度,主动学习乡村振兴、社会救助等相关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主动与村民、村干部交流,定期与团队成员分享工作体会和经验,不断优化工作方法。最后,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大学生要提高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奋斗中用知识和汗水为社会创造价值;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文化振兴助力,以创新和务实精神稳中求进,尽自己全力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与此同时,随着未来活动规模将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远远不够,迫切地需要其他执行主体的扶持。第一,高校团委要提前规划工作流程,把握招募人员质量,对接村级组织,完成后期的考核、评价工作。第二,政府要利用自身职能明确各部门责任,引导高校支持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实际工作。第三,村级组织要协助、配合大学生完成乡村文化振兴任务,及时向各高校团委反馈大学生工作成绩。

三、目标群体方面:提高村民的认可与支持

目标群体是最直接受到政策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人员或组织。政策执行能否实现预期目标,不是一方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它需要目标群体的参与。目标群体的知识水平影响了其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多少,而现实情况是乡村地区的大部分村民文化水平偏低,不少年轻人在初中毕业后就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是中老年人和小孩,他们不能或者很难正确地剖析乡村振兴战略,更不清楚乡村文化的重要性。所以,对村民进行有关乡村文化振兴的知识化教育势在必行。

根据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与目标群体对政策的理解和认知程度有关,在执行公共政策过程中,有部分目标群体理解与认知公共政策程度较低,若强制实行政策,消极、敷衍便会成其行为选择。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提高乡村地区人民群众对政策的认可和支持,推动目标群体感受到获得感,是提升绩效的关键。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政策要被贫困地区群众主动接受,才能发挥其作用。通常,长期稳定的生活方式会导致人们对新事物产生本能的排斥,这种心理无疑也会使农村地区居民强烈反感新的公共政策和价值观念,安于现状,思维受限,拒绝接受新的事物。因此,要格外注重对于目标群体的政策传播,推动政策目标群体完全理解颁发政策的原因、目的和意义,充分明晰政策执行与其自身利益间的紧密联系,促进目标群体中的反对人员转变为支持者。加强期刊、报纸等文字媒介的宣传,或利用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广泛传播乡村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宣传大学生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传播在校大学生为当地社会进步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并及时、高效地报道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典型经验和做法,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认识程度。一旦人们对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自然产生认同感,那么就会主动依靠在校大学生来学习新思想、新知识。另外,在农村地区安装广播、电子屏等设施,在合适的时间播放文化习俗和健康知识等,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耳濡目染,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同时要针对不同的目标群体采用多种手段,例如针对喜欢娱乐的人们采取举办文艺晚会等手段。当在校大学生进行乡村文化振兴活动的过程本身能产生愉悦的体验时,人们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乡村文化振兴活动的需求也会增加,也会更加支持在校大学生的工作,在这过程中也能激发农村地区人民的激情。

四、执行环境方面:形成政策执行的良好氛围

政策环境是政策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突发性等特点,增加了政策执行的难度,环境会影响和限制任何一项政策的执行。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表明,影响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有四类,分别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只有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执行环境,才能形成政策执行的氛围,从而持续、稳定实施相关的政策。

史密斯模型显示,政策环境因素对政策执行效果影响很大。政策执行离不开一定的政策执行环境,适宜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政策执行,不良的政策环境会阻碍政策的有效实施。在政治环境方面,中央政府要发布具体的政策指导文件,地方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健全监督机制与激励机制,通过各种有效的管理办法调动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在校大学生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目标的最大化。在经济环境方面,经济发展程度是政策执行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在校大学生要主动联系本地区有公益想法的企业、协会和个人,表达乡村文化振兴的诉求,乡村文化的振兴工作不能只依靠人力资源,需要附加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政府要加大对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财政支持,各地要专门设立扶持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发展的奖补资金,用于支持开展培训、购置文化产品等,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保障到位。在文化环境方面,要建立更多的文化服务项目,建设文化服务体系,在校大学生可以与大型书店、出版社等联系,获取有关乡村文化、文化振兴等方面的书籍,完善宣传栏、读书角、农家书屋等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在日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读书交流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等,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开启线上文化学习,推动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在社会环境方面,任何政策不可能摆脱社会环境的干扰,要以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因为他们在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存在独特的优势,要动员社会力量大力支持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活动的开展;引导各大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宣传,推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相关的帮助,呼吁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为政策执行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倡导各新闻媒体加大对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

五、结 语

目前,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青年人到广大农村地区创业就业,但是有关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方面并没有具体的政策执行。一项政策的落实会受到多个复杂、不确定的因素影响,在校大学生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之中,会涉及各级政府、在校大学生、农村地区居民及环境的综合因素影响,需要从制定并完善工作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在校大学生的作用、提高村民的认可与支持、形成政策执行的良好氛围四方面来探索在校大学生参与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只有这样,在校大学生才能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参考文献:

[1]吴理财,解胜利.文化治理视角下的鄉村文化振兴:价值耦合与体系建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6-23+162-163.

[2]张学华,杨晓峰.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少了大学生方阵[N].中国教育报,2018-05-10(6)

[3]王秀萍.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J].教育与职业,2019,(19):107-111.

[4]邓大松,徐芳.当前中国社区健康教育的政策执行过程——基于史密斯模型的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5(04):5-12.

[5]申喜连.论公共政策的执行力:问题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9,(11):41-44.

[6]丁煌,梁满艳.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力测评指标设计——基于地方政府合法性的视角[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04):99-106.

2019年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大学生参与文化扶贫的成效、困境及路径-基于新邵县几个深度贫困村的调研”

(作者彭倩颖,湖南工商大学北津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7级学生;作者梁满艳,管理学博士、湖南大学博士后,湖南工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地方公共事务治理;作者杨若兰,湖南工商大学北津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17级学生)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振兴在校大学生
列宁农村文化建设对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启示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扬州市“希望村塾”调查报告
以乡村文化建设助推龙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传统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作用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升研究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