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主题写作指导

2021-07-19孔争光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6期
关键词:黄文秀保国太行山

孔争光

一、命题背景

(一)关于扶贫的“六个精准”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各地都要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要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真正了解贫困户盼望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和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确保贫困地区和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二)脱贫攻坚成就

2020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三)我们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

1.“三步走”发展战略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中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第一个一百年,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命题设计

设计题一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的奋斗。

材料二:“脱贫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议题,中国取得历史性的脱贫攻坚成就,是标志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里程碑。”墨西哥参议院外委会主席巴斯孔塞洛斯说。

《加纳网》3月12日刊发文章称,过去40年中国成功地使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一非凡成就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扶贫奇迹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以“脱贫攻坚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设计题二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中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廣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汗水浇出幸福花,奋斗筑起小康路。

材料二:35年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回乡奉献、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的黄文秀,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从雪域高原到戈壁沙漠,从悬崖绝壁到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1800多名同志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彪炳史册,党和人民不会忘记!

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以“脱贫攻坚精神”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体现你的思考和态度。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立意指导

“幸福不会从天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正是依靠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使脱贫致富的内力与外力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才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的解决,谱写了人类脱贫史上的奇迹。

两则作文题均属于“时事话题型”,意在强化作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社会性与实用性。材料意在引导学生,秉承家国情怀,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三农”问题,思考当今时代我们党的使命和奋斗目标,引领青年投身乡村、建设乡村。

设计题一  引导考生思考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原因,激发他们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热情,鼓舞他们在实践中践行脱贫攻坚精神。

立意1: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立意2:中国的扶贫奇迹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立意3:解决世界贫困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设计题二  鼓舞青年学子以脱贫工作者为榜样,明确时代责任,高扬脱贫攻坚精神,树立为国奉献的人生价值观。

立意1: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成就梦想。

立意2: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立意3: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

立意4:奉献,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四、相关素材

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姜太公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

——朱熹

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魏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

——马卡连柯

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陶铸

五、学生作文

青春是花,需要东风吹绽;青春是石,亟待火的考验;青春是火,渴盼燎原……奉献,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奉献是“欲为圣明除贫困,肯将青春付乡亲”。黄文秀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主动请缨担任贫困村书记,立下脱贫攻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铿锵誓言。在黄文秀的推动下,百坭村亮了,道路通畅了,蓄水池建了,多种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富起来了……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的黄文秀,却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年仅30岁的黄文秀,离开了她挚爱的工作,离开了她一心牵挂的乡亲们。习近平总书记说,黄文秀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奉献,是黄文秀“先乡亲之忧而忧,后乡亲之乐而乐”的初心。

奉献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初心原在人民中”。他在太行山上挥洒青春;他把太行山上的沟沟壑壑跑遍;他把身俯下,为群众脱贫开路……他就是三十五年来扎根太行山、被称为太行山上“新愚公”的李保国。他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他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他用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他让富裕文明渐成现实。李保国“扎进了泥土地,长成了栋梁之材”。因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的李保国,永远离开了太行山里的乡亲们,离开了太行山的沟沟壑壑……李保国用生命与行动诠释了优秀共产党员务实为民、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高贵品格,在太行山上、在百姓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奉献,是李保国“蓬山此去多险路,扶贫殷勤探富路”的执着精神。

奉献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民辛苦为民甜”。从“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祿到“有一种幸福叫见证、参与巨变”的徐军,从“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到“如格桑花般绽放”的扎西闹吾,从“最美奋斗者”郑培民到“扎根贫困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一代代共产党员把青春奉献给了神州大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从雪域高原到戈壁沙漠,从悬崖绝壁到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党员采得百花酿成蜜,为人民甜蜜幸福的生活奉献一生。奉献,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汗水浇出幸福花,奋斗筑起小康路”的坚定信念。

我们今天的幸福,是无数青年用双手日日夜夜干出来的,是无数青年的汗水堆积的硕果;而明天的梦想,需要身为青年的我们用劳动去创造,用奋斗去成就。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愿每一个青年,都胸怀理想,身有本领,心有担当,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绚丽之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评

这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特点如下:

第一,中心明确,论证有力。依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文章采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有力阐述了“奉献,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的观点。文章例证丰富,写作目的明确,不仅表达了对奉献的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新时代青年人的希望。

第二,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文章开头用了一段排比句式,引出观点“奉献,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接着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证,最后一段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并以共勉结尾。考生思维清晰严密。

第三,引用丰富,语言优美。文章大量运用排比句,且多处化用诗句、名言,语言精巧凝练,能很好地传达出作者的意思。特别是化用唐诗宋诗,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展现了考生较好的文学功底。

猜你喜欢

黄文秀保国太行山
《时代楷模黄文秀的故事》
《太行山写生》
黄文秀“我想回去建设家乡”
黄文秀
西华县审计局: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学习黄文秀先进事迹会议
在太行山上
爸爸去哪儿了
太行山历险记
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