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四上”为抓手推动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1-07-19宁波市经信局

宁波通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宁波培育制造业

文|宁波市经信局

近日,宁波发布《宁波市推进企业“四上”行动方案》(以下简称“《‘四上’行动方案》”),旨在通过推动企业“上规、上市、上云、上榜”,打好企业培育组合拳,形成以制造业百强企业为引领、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骨干、创新型中小微企业为基础的企业梯队,为建设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开展“四上”行动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制造业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稳定增长的根基,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好企业梯队培育这个关键。“十四五”时期,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宁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四上”为重要抓手,奋力开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开展“四上”行动是促进产业提质扩量、强化企业争先创优意识的主动选择。去年以来,宁波陆续出台《宁波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制造业单项冠军之城行动计划(2020—2025)》《加快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四上”行动方案》,以政策为导向,强化重大项目招引和建设,加大优质投入,全力支撑产业扩量提质,在推动企业做大做强、走向资本市场、智能化大改造、提品质创品牌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激发企业争先进位的积极性。

开展“四上”行动是打造标志性产业链的必然要求。《“四上”行动方案》提出“企业追赶计划”,瞄准世界500强等综合性榜单以及全国性行业榜单,加快培育本土的大企业,以链主企业为牵引,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共同强链延链补链,形成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融通发展模式,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开展“四上”行动是推进数字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四上”行动方案》通过支持企业进行智能化大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等方式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数字化赋能企业发展是数字经济系统建设的基础,是数字化改革的支撑,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优解,有利于创建优势行业产业大脑、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工厂”,打造数字经济提质倍增重要样板。

宁波企业梯队培育工作的短板

“十三五”时期,宁波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推进制造强市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市场化主体培育,开展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队排摸和培育,持续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活力。但对标建设“重要窗口”的新目标新定位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任务,宁波仍存在不少短板。

缺少大企业大集团。大企业是制造业的“脊梁”、城市的名片。作为全国先进的制造业基地,宁波制造业基础扎实,民营经济实力雄厚,培育了全国数量最多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但总体来说,宁波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具有节点控制力的领军大企业、高集聚性大平台、强带动型大企业和平台型生态型大企业、领雁型企业不多,这一直是制约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企业现代化管理体系不完善。公开发行上市能改进企业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宁波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受融资难制约,融资的精准性与实效性有待提升;劳动力成本、原材料和物流成本上升,环保约束加剧,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部分企业经营者缺乏现代经营理念,“小富即安”思想导致上市意愿不强。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面临技术、资金、人才制约。对制造业企业而言,在生产流程中广泛应用“5G+工业互联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更新迭代频繁,不少企业信息化团队存在知识边界和人力瓶颈,不了解业务云化的流程和步骤,不具备实施云计算和工业大数据的能力,缺少既了解信息技术又懂得制造流程的复合型人才。

科技创新能力偏弱,高新产业带动能力不强。宁波部分企业习惯“单打独斗”,尚未形成关键产业链领域的集群优势、规模优势和关键技术的创新能力,产业链协同创新有待加强;“举证难、赔偿低、周期长”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拦路虎”;产学研融合有待提升,创新载体与企业的合作不接地气,更好服务宁波企业、深度融入宁波产业发展仍需加力。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智能化无人操作车间。 水贵仙|摄

聚焦“四上一提”打好企业培育组合拳

坚持育大培强,梯队发展谋升级。“四上”中的“上规”是指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宁波将通过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加快培育壮大实力企业群体,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一是大力培育制造业百强企业。择优遴选一批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建立制造业百强企业培育库,建立专班联系服务机制、“一企、一案、一策”统筹协调培育机制。鼓励百强企业打造“总部+基地”模式,实施增资扩产。支持百强企业兼并重组上下游企业和创新资源,发展制造业总部型企业,提高本地配套率。力争到2025年,产值五十亿元以上企业达到百家,百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0家,五百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5家,千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家。二是加大培育单项冠军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培育库,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材料—零件—部件—整机—系统集成”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全链条培育机制。到2025年,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累计达到100家,单项冠军企业的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三是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实施“放水养鱼”行动,培育一批高成长性的行业骨干企业。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加速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建立“小升规”企业培育库。到2025年,“放水养鱼”行动累计培育企业达到800家以上。

坚持制度创新,多措并举促上市。“四上”中的“上市”是指推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经过多年的引导与培育,宁波已拥有99家A股上市公司,呈现出“制造业为主、民营企业为主”的特点。宁波将壮大拟上市企业后备梯队,推进企业多渠道上市发展,支持上市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力争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一是壮大拟上市企业后备梯队。实施企业管理现代化对标提升工程;开展精益管理诊断,优选管理标杆,分类实施对标提升。按照“培育一批、股改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建立拟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库,加强培训辅导。培育本土股权投资机构,引进知名股权投资机构,鼓励其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造。到2025年,全市新增股份制改造企业100家。二是推进企业多渠道上市发展。抢抓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机遇,实施“凤凰行动”宁波计划2.0版,加快推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新三板等上市,鼓励企业在境内或境外、直接或间接等上市。到2025年,全市新增制造业上市企业50家。三是支持上市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鼓励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通过再融资增强资本实力,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优势,投资开发战略性、先导性项目,培育形成一批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总市值突破1.6万亿元,上市企业再融资规模达300亿元以上。

坚持数字赋能,积极主动争上云。“四上”中的“上云”是指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宁波通过推进企业智能化大改造,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上云,推动“宁波制造”向“宁波智造”创新跃升。一是推进企业智能化大改造。开展新一轮智能化技术大改造,分层级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扩面,打造以“未来工厂”为标杆、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为主体的新智造群体。全面推广工业机器人应用,推进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改造。推动制造业企业向全环节数字化发展。支持优势骨干企业开展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融合集成创新,推进“5G+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建设。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龙头企业广泛应用新技术,实现新模式,打造一批标杆性“未来工厂”。到2025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未来工厂”15家以上,基本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二是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企业加快工业操作系统开源开放平台共性基础和交叉技术研发,加快部署5G芯片/模组/网关等重要软硬件产品。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基础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1+N+X”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工业软件企业向提供平台服务转变,构建资源汇聚、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生态。加快建设宁波产业大脑,推动政府侧、企业侧数据汇聚,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推动综合场景和行业应用开发建设。到2025年,全市新增全国性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10个,建成一批标志性产业链数据中心,实现千亿元级以上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应用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三是推动中小微企业上“云”用“数”。实施企业上云计划,降低企业IT建设成本,便捷获取数字化服务。推动研发设计等软件上云,鼓励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引导中小微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实现生产、营销、采购等环节的多方协同及智能化管理。加快培育云服务商,支持重点企业云服务平台向行业中小企业开放。到2025年,全市新增省级上云标杆企业150家。

坚持标杆引领,比学赶超拼上榜。“四上”中的“上榜”是指树立行业标杆,培养企业争先进位意识,鼓励企业提品质创品牌,走创新发展之路。宁波将鼓励企业争上重量级榜单,推动企业提品质创品牌,发布企业创业创新风云榜。一是鼓励企业争上重量级榜单。实施“企业追赶计划”,瞄准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等综合性榜单,以及全国性行业榜单,强化导向激励,引导企业对标杆、上榜单。到2025年,全市力争世界500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达20家。二是推动企业提品质创品牌。强化品牌建设和知识产权布局,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和高价值专利组合培育计划。引导优势领域龙头企业主持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浙江制造”标准制修订。探索知识产权“快保护”机制,建立知识产权失信违法重点监管名单制度。到2025年,全市新增“品字标浙江制造”品牌企业150家,中国驰名商标累计超110个。三是发布企业创业创新风云榜。深化做好全市企业创业创新风云榜活动,加大宣传和表彰,鼓励企业对标对表争创先进。制定尊重爱护激励企业家的意见,举办企业家活动周,弘扬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

坚持提质增效,绿色转型比效率。一是提升单位资源产出绩效。优化“亩均论英雄”评价办法,实施低效企业、低效工业区块整治提升行动,落实惩罚性的差别化电价等要素配置政策,推进低于市定标准的低效企业、低效工业区块全面出清。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到55万元,亩均增加值达到200万元,每年完成低效企业达标提升500家以上、低效工业区块改造提升20个以上。二是推进绿色化制造。实施绿色制造创建计划,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绿色工厂示范创建,淘汰节能减排水平低下企业和落后产能企业(设备)。实施节能减排行动,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到2025年,全市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工厂500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000家。三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开展小企业、小微企业“两小”企业问题排摸,建立企业数据库。综合整治化工、电镀等重点行业和“两小”企业,打造全域“无废城市”。到2025年,全市完成“低散乱污”企业和“两小”企业整治提升全覆盖。四是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指导企业认真履行安全标准、法律法规和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计划,建立问题发现、确认、入库、整改、督查全流程机制。到2025年,全市完成安全生产隐患问题突出的企业整治提升全覆盖。

聚焦政策、要素和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完善政策体系,推进企业培育。加快制定《关于加快培育制造业百强企业的实施意见》专项政策,持续提升龙头企业的引领力、支撑力、带动力,努力打造以世界和中国制造业500强为引领,以航母型、领军型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百强企业群体。打造涵盖集聚高层次人才队伍、加大金融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性融资担保力度、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等各个方面的政策体系,提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强化要素保障,激发企业活力。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优先保障符合产业导向、促进有效投资的制造业项目用地、用海、用能、排放、资金等要素需求。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充分盘活存量土地和资产,实施严格的工业用地保护,整合提升工业集聚区。深入推进节能量和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改革,引导资源从经济效益低的产业流入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建立公共数据从采集到应用的全流程管理机制,统一规范管理,通过公共平台实现无偿共享公共数据,优化产业发展营商环境。

提升服务能力,解决企业难题。推进“码上应用”,依托企业码,完善“在线服务+专线服务”机制,推动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与企业码专区融合建设。打造“码上闭环”,推进企业码平台与“甬易办”政策兑付平台等市本级涉企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涉企服务闭环。实现“码上集成”,加快推动多部门涉企平台、涉企服务的协同与优化,推动服务企业向综合集成型转变,做到涉企事项“一站通办”和涉企服务“码上即达”,实现企业服务的数字化、智慧化、精准化、高效化。

猜你喜欢

宁波培育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一图读懂宁波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