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指导的输液管理对腰麻后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2021-07-19申素峰郭佩磊胡强夫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13期
关键词:腰麻下腔输液

申素峰,郭佩磊,胡强夫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腰麻)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由于交感神经被阻滞常引发低血压。腰麻后低血压(SAIH)的定义及预测方法尚存在争议,若得不到积极预防会对患者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1]。为稳定血流动力学及优化组织氧供,在腰麻前进行液体容量预补充对SAIH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2]。如没有对液体容量治疗进行有效监测会导致液体容量发生负荷,增加肺水肿发生的风险[3]。中心静脉压、脉搏波形心排量监测等是临床常用的血容量反应性评估指标,但由于具有有创性、并发症多等不足限制了其应用[4]。超声检查下腔静脉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方法,在容量反应及状态评估方面得到了成熟的应用。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VC-CI)用于指导容量反应输液管理的阈值文献报道不一致,而国外相关研究表明,IVC-CI>36%用于指导腰麻前的输液对SAIH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5]。基于此,本研究以40%、50%作为IVC-CI的阈值,探讨了其指导的输液管理对SAIH的预防作用,旨在为国人腰麻前液体容量状态的优化方法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实施腰麻的手术患者90例争取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3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术前体重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1.2纳入标准 (1)仅实施腰麻进行骨科手术;(2)男女不限;(3)年龄18~65岁;(4)BMI为18~25 kg/m2;(5)ASA分级为Ⅰ~Ⅱ级;(6)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排除标准 (1)伴严重心、脑、肺、血管病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2)腰麻前收缩压小于90 mm Hg(1 mm Hg=0.133 kPa);(3)具有腰麻禁忌证、预计手术时间大于2 h;(4)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者;(5)更改麻醉方式,达不到理想麻醉平面者;(6)超声图像质量不高者。

1.2方法

1.2.1超声检查及液体容量预补充 3组患者术前均禁饮、禁食8 h,开放静脉通道,进行心电监护等。对照组不进行超声检查及液体容量预补充。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取仰卧位,保持正常呼吸,使用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海鹰,HY-M30)对下腔静脉长轴切面进行观察。见图1。固定图像,测量下腔静脉直径最大值(IVCmax)与最小值(IVCmin)。见图2。计算IVC-CI[(IVCmax-IVCmin)/IVCmax×100%]。观察1组、观察1组分别以IVC-CI大于50%、40%作为阈值进行腰麻醉前液体容量预补充。然后在L3~4进行穿刺,实施腰麻。将麻醉水平保持在T6~8水平。

LHV:左肝静脉;IVC:下腔静脉;RA:右心房。

图2 IVC-CI超声检查图像

1.2.2输液管理方法 腰麻前按5 mL/kg单次剂量进行补液,每次需在15 min内输完,直至不再出现容量反正应阳性。SAIH发生时在15 min内输完5 mL/kg液体;晶体液与胶体液比例为2∶1。若SAIH持续大于3 min,给予甲氧明注射液1 mg、麻黄碱注射液10 mg;腰麻后30 min实施手术。

1.2.3观察指标 记录3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腰麻前输液量、总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包括甲氧明注射液、麻黄碱注射液等)使用情况、SAIH发生情况等。

2 结 果

2.13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3组患者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SAIH发生率比较 观察1组、观察2组患者总输液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SAIH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腰麻前输液量、总输液量均明显多于观察1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SAIH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SAIH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腰麻是将局部麻醉药经腰椎间隙注入蛛网膜下腔,脊神经被阻滞后麻醉区域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降低,导致SAIH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SAIH发生率为66.67%(20/30),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接近[6]。

麻醉前进行液体容量预补充能降低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按经验或简单计算液体剂量进行扩容可能导致容量过负荷,会提高孕妇、高龄等高危患者发生急性心功能不全及肺水肿的风险。IVC-CI用于液体容量状态及反应性的评估,在临床中得到开展,且有研究表明,IVC-CI在具有自主呼吸患者容量反应性监测及治疗是安全、有效的[7-8]。本研究以IVC-CI指导输液管理,旨在为麻醉下容量状态的优化提供依据。

自主呼吸是个体在自然状态下的呼吸过程,吸气时胸腔内压力为负压,下腔静脉的阻力下降、血液回流增加、下腔静脉呈变窄塌陷状态[9]。如患者液体容量不足则下腔静脉呈现更加明显的变窄塌陷状态[10]。下腔静脉直径结合呼吸变异指数是容量反应性常用的预测指标[11]。正压通气与自主呼吸不同,正压通气患者下腔静脉呈扩张状态。有研究表明,以IVC-CI评估正压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阈值不一致,为12%~40%[12-13]。由此可知,IVC-CI评估自主呼吸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阈值存在不确定性。有研究表明,对自主呼吸患者IVC-CI阈值为50%能够评估容量反应性阳性,对自主呼吸的循环衰竭患者IVC-CI阈值为40%能够评估容量反应性阳性[13]。本研究以40%、50%作为IVC-CI阈值指导腰麻前输液,并分析了其对SAIH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IVC-CI>40%、50%总输液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SAIH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以IVC-CI指导腰麻前的输液能有效降低SAIH发生率,且IVC-CI>40%预防效果更好。

SAIH的发生机制除与基础液体容量有关外,也与麻醉药物、收缩功能降低等因素导致的相对础液体容量不足有关[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IVC-CI>40%、50%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VC-CI>40%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IVC-CI>50%,说明以TVC-CI指导腰麻前的输液能有效降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IVC-CI>40%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更少,患者循环系统更稳定。

综上所述,IVC-CI指导的输液管理对SAIH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TVC-CI>40%预防作用更佳。然而是否TVC-CI<40%以下的数值作为阈值会更加有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腰麻下腔输液
剖宫产产妇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麻醉效果研究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不同浓度左旋布比卡因腰麻与老年混合痔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研究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