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蒙旅平,和夷厎绩”考辨

2021-07-16姜萍

锦绣·中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雅安尚书

姜萍

摘要:我国第一部官方史书《尚书·禹贡》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对于这段记载的理解,学者们多有不同。目前雅安比较流行一种解释,即指大禹在雅安平定水患成功,在蔡山和蒙山举行祭天活动,雅安的和夷民族因此生活稳定,生产发展。

关键词:雅安;尚书;蔡蒙旅平

一、雅安人眼中的“蔡蒙旅平,和夷厎绩”

查阅《康熙字典》,关于“祭天活动”一说,应主要归结于对“旅”字的解读。《康熙字典》中选取了《左传》的注解:祭山曰旅。因此“旅”有“祭天”之意。因而雅人多将“蔡蒙旅平”解读为大禹来到雅安,成功治理了青衣江流域的水患之后,在蔡蒙二山举行祭天活动。

而这样解读的言外之意,无非就是向世人宣告:在上古社会,伟大的禹曾亲自在雅安领导治水。似乎很有画面感。

如若名人的“光环效应”能引起世人对雅安的瞩目,也的确是一件光荣而自豪的事。笔者作为雅安乡人,对此深表理解。

但若仔细研究这段记载的语意,结论就不一定合雅人心意了。

二、再探“蔡蒙旅平,和夷厎绩”

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尚书·禹贡》是怎样一部著作?《尚书·禹贡》是战国魏人托名大禹的著作,因而以《禹贡》名篇,是中国第一部区域地理著作。全书共1193字,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并对每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作简要描述。全书分“九州、导山、导水、水功、五服”共五部分。

因此,清中叶经学家王引之所著《经义述闻》云:“《禹贡》不纪祭山川之事……旅,道也”。

因此,即使大禹真的在蔡蒙祭天,也不会记载在《尚书·禹贡》中。故而“蔡蒙旅平”中的“旅平”实是指蔡、蒙二山的道路得以开辟、治理。

再者,从《尚书·禹贡》的写作文理来分析:《禹贡》开篇为“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记述的是大禹的功绩,此后文章又分别记述了九州的治水成效,以及在治水成功之后各州的进贡情景。即:河流,道路通畅了,某某地取得了何种功效、何种成果;此地田、赋为几等,进贡了何物。通篇记载的都是各州因治水而取得的实际功效。

就《尚书》全篇的写作手法,均采用较为工整的排比、对仗形式。

“岷嶓既艺,沱潜既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从文理来讲:岷山、嶓冢山与蔡山、蒙山相对应,“既艺”则与“旅平”相呼应。《史记·五帝本纪》中有“艺五种”,含义就是“种植五谷”。因此这里的“既艺”也就是指“能够耕种”之意。那么与之相对应的“旅平”则应为“开辟道路”。而“种植五谷”与“开辟道路”都属于与民生相关的事,文理通畅,逻辑关系清晰。若解释为祭天,从文理上就不能前后呼应。因为祭天,更多是帝王所行之事。因此仅就文理而言,也应解为“开辟道路”,而非“祭天”之说。

雅安曹宏老师在其《“蔡蒙旅平,和夷底绩”考释》一文中讲:

《天全州志·山川》中早有解:“天全河水为平羌江上流……其近一支名和川。” ……又“和水,源出马鞍山……至沙坪合夷水河(今白沙河)。”1

可见,和、夷皆为水名。从文理上而言,也与沱、潜对应。“底”也作“厎”,二字早已混用,都有到达之意,而“绩”,就是功效,成果之意。因此“和夷底绩”,就是对和川水、夷水河进行水患治理也取得成功之意。

故此,全段译文就应该是:华山之南与怒江(黑水)之北属于梁州的疆域,(按照大禹制定的治水方案,对梁州境域内的水系进行了治理后),岷山和嶓冢山的耕地已能种植五谷,沱江与潜水按照疏浚好的河道归流,而不再泛滥。蔡山和蒙山也成功开辟和整治了道路,和夷水域治水也取得了成效。全段不应有“大禹祭天”之说。

乾隆四年《雅州府志》中有:慕义乡(原大兴镇)有上旅平、下旅平、和夷坝(今上坪寨)等地名。当然,这是后人因纪念“大禹治水”而所取地名,并不能作为大禹在雅安治水的佐证。

大禹治水确有其事,但是否真的来到雅安治水,尚缺乏有力的佐证。

三、“蔡蒙旅平,和夷底绩”之真义

“蔡蒙旅平,和夷底绩”,一是说明了尧舜时代的主要工作是治理水患。青衣江流域乃至九州范围内的老百姓,在酋邦、方国政权的领导下,按照大禹提出的科学方案实施治水,各地普遍都取得了成效。而在治水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青衣江流域也如其他地区一样,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农业发展,水利新修,道路开辟,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次在集合酋邦、方国力量治理水患的过程,更是把青衣江流域的各民族团结在一起,休戚与共。其三说明雅安全境在尧舜禹时代已被纳入统治,且与王朝有频繁交往。

民国十七年版《雅安县志》载:

明嘉靖丙寅年(1566),福建省连江县进士吴文华曾出任四川参政,曾书刻“蔡蒙旅平,和夷厎绩”石碑立于雅安南城门洞,后覆埋地下。道光二十五年(1845)知县粟穗掘出。2

这方碑记,正是后人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凿刻。

禹因挟水功而获得全民敬仰,帝舜将天下共祖之位禅让于他。公元前2205年,“禹會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夏王朝由此建立,称为禹帝,即天神般的君主。夏朝建立后,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九鼎从此成为了中华大地至高权力的象征。

参考文献

[1]曹宏.《雅安史迹名胜探实》[M],香港: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

[2]余良选等总纂:《雅安县志》[M],1928.

[3]王世舜,王翠叶 译注.《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

[4]王引之.《经义述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雅安市雨城区文物管理所)

猜你喜欢

雅安尚书
谦虚
自大的马谡
《尚书》
雅安藏茶 醇和悠长
“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及现代警示
国学赏析:尚书
雅安砥砺前行金融助力灾后重建
蒲松龄戏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