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袁久荣:守正创新以致用

2021-07-16萧蕙方诗雯

山东画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青蒿素中药研究

萧蕙 方诗雯

千佛山上,一种鲜为人知的植物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它叫黄花蒿(中药名为青蒿),其蓬勃葱郁的长势,让人不禁联想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轰轰烈烈的中医药研究热潮。

在“抗疟新药-青蒿素”研究过程中,山东中医药大学天然药物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袁久荣,首先分析确定了青蒿素分子式和分子量。

此外,他在棉酚发现、中药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以及系统中药学研究领域也成就斐然。

2020年4月,88岁高龄的袁久荣驾鹤西去。他倾其一生致力于中药、天然药物研究和教育工作,直到住院前仍投身于中药复杂体系解析及作用机制的研探。

跋山涉水寻青蒿

袁久荣的家乡是山东菏泽。菏泽是中国牡丹之都,是道地药材丹皮、芍药之乡,自古名医辈出。1956年,还在山大读书的袁久荣,作为全国遴选出的200名优秀大学生之一,提前毕业。他们被派往国家重点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袁久荣被派往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1961年,袁久荣调入成立不久的山东中医学院工作。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援外需要,我国针对热带地区抗药性恶性疟疾,开展防治药物的研究,成立了全国“523任务”领导小组。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承担其中草药抗疟药物研究工作。

袁久荣与同事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有“截疟”记载,《本草纲目》中也有青蒿治疗“疟疾寒热”的记载。而山东的泰山、崂山、徂徕山、千佛山等是青蒿、黄花蒿等蒿属药材主产地地区。为实地采集药材,袁久荣和同事们不管严寒酷暑,一次次登山采药。他们实地采集各种蒿属野生药材,进行品种鉴定,接下来要进行动物实验。

大量動物试验证明,中草药黄花蒿对鼠疟有明显抑制作用。这一结果着实令大家振奋。当时,他实验室里有一台国际先进的元素分析仪。袁久荣用这台仪器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对青蒿素及衍生物元素成分进行结构测定,分析出了青蒿素分子式与分子量。

接下来,大家紧锣密鼓地展开青蒿素提取工作。一开始,这个工作在实验室内开展,一次只能提黄花蒿10~20斤,收得率较低。当时,国内外急需大量纯品,大家就大胆尝试使用大型提取罐和大型柱层析。

经过四个月艰苦奋斗,提取工作大获成功。随后,他们先后试制了胶囊、片剂、油混悬注射剂、水混悬注射剂、固体分散剂、微型胶囊和水浸出剂等不同剂型。为了便于推广应用、减少群众开支,他们还试制了简易剂型。经大量反复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验证,终于研制成功治疟新药——青蒿素。1979年,“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自力更生制棉酚

1971年2月,袁久荣带领大家在昌潍地区高密县调查时,发现大牟家公社不孕不育现象普遍。他们进一步分析调查,排除水质、农药等因素后,认为棉籽食品是致使不孕症的“元凶”。随后,他们又对惠民、德州地区产棉区一些不孕不育夫妇进行体检,发现97%的男子存在无精子、少精子情况。

1971年5月,袁久荣撰写的《关于我省部分产棉区不育症情况调查报告》发表。说到这次调查工作的源起,要推溯至1970年。1970年,遵照毛泽东主席“最好能制造一种简便的口服避孕药品”和周恩来总理“也要研究男用避孕药”的重要指示,山东成立了中草药避孕研究协作组,袁久荣接到这项研究任务。

在当时,研究男用避孕药可谓“前无古人”,在缺资料、缺设备、缺仪器的情况下,想研制出安全、无毒且效果佳的药物,他们的任务可谓极其艰巨。后来经过大量调查和访问,他们发现棉籽食品可致男性不育后,马不停蹄地展开了化学提取分离及各种动物实验。

那时,没有专业提取车间,袁久荣带领大家就自力更生建起了提取车间。往三层楼高的提取罐中装料可不是一件易事。当时没有电力传输设备,他们只能负重攀爬镂空楼梯,一天内要往返数十次之多。袁久荣和大家背着一麻袋一麻袋的棉籽仁进进出出,提着五十、一百公斤的丙酮和乙醚等各种溶剂上上下下,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大家齐心协力,终于制备出了100多万片的棉酚片剂。

1974年3月,山东省男用避孕药棉酚正式进入临床科研试用。一年期间212人参与观察试服,有效率达99.8%以上,没有发生明显副反应。这一科研成果,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大事记(1949-1988)》。《当代医学发展启示录》也称“男用避孕药棉酚的发现,开辟了男性避孕药的先河”。

创新理念传后世

20世纪80年代,一位老人误服治疗脚气病的外用药,致使肝坏死,在一家全国知名的西医院求医。医生束手无策,老人危在旦夕。情急之下,其家人找到袁久荣夫人、省中医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李琰。服用李琰开出的中药20余日后,老人各项体征恢复如常,各项生化指标检测正常。

這件事让袁久荣更加坚定了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的想法。他发现中药能治病,发挥药效的基础物质就是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而中药汤剂多是复方,配伍煎煮后,成分相互作用,会发生多种化学物理变化。汤剂进人体内后,又会发生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这些先进理论,支撑起一个新的学科——天然药物化学。

基于这些研究成果,1987年,袁久荣创建全国中医院校第一个药物化学硕士点,牵头建立了中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着眼建立中药现代学科教育体系,倡导建立“中药光谱鉴定学”和“方剂化学”学科。袁久荣还主导改革中药专业教学方法模式,率先主导实施中药本科生导师制。

袁久荣爱生如子,出资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手把手指导青年教师完成从申报课题、设计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到具体试验实施、成果鉴定。他的师门三代中,不乏研究中药及复方活性成分与质量控制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

说到老师袁久荣带给自己的学术影响,他的学生们,如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院长的容蓉、药学院教研室主任吕青涛、药学院系主任周洪雷,都感念感恩,感慨颇深。斯人已去,但其开创的天然药物化学学科仍在传承在发展。袁久荣之子袁浩受父母熏陶,目前从事着系统中医药学与文献文化研究。父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精神,早已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他的学术研究思维中。

(未署名图片由袁久荣之子袁浩提供)

(编辑/公晓慧)

猜你喜欢

青蒿素中药研究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青蒿素抗药性”如何应对?屠呦呦等提出合理方案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青蒿之内还有宝藏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