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期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的可行性研究

2021-07-16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5期
关键词:阿帕替尼阿帕胃癌

柴 颖

(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胃癌(GC)源自胃黏膜上皮恶性肿瘤,它是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占全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因第三位,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抗肿瘤药物如5-氟尿嘧啶(5-FU)、紫杉醇(PTX)和伊立替康(CPT-11)单药的应用,以及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已被广泛用于胃癌临床的治 疗[1-3]。本研究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60例晚期胃癌患者,常规分为两组,其中分为常规化疗组30例,单纯给予晚期胃癌患者常规的化疗方案,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30例,在常规化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比较两组晚期胃癌疗效、治疗前后患者健康指数、生存量表的评分值、开始治疗至随访生存时间、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了晚期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的可行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60例晚期胃癌患者,常规分为两组。常规化疗组30例,单纯给予晚期胃癌患者常规的化疗方案;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30例,在常规化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常规化疗组男性有16例,女性14例,年龄41~79岁,平均(54.68±2.46)岁;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男性有17例,女性13例,年龄42~75岁,平均(54.89±2.21)岁。常规化疗组、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西药成分:阿帕替尼(艾坦)(江苏恒瑞),每片250 mg。紫杉醇脂质体(力朴素)(南京绿叶)。常规化疗组化疗方案:常规给予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给予替吉奥胶囊服用,每次40~70 mg,早晚服用,治疗28 d之后停药14 d。治疗2个月。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在常规化疗组的基础上加用阿帕替尼250 mg,每日口服,与化疗同步应用,至化疗周期全部结束。

1.3 指标 比较两组晚期胃癌疗效、治疗前后患者健康指数、生存量表评分、开始治疗至随访生存时间、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版本统计数据,计数数据给予χ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晚期胃癌疗效比较 与常规化疗组相比,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疗效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晚期胃癌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健康指数、生存量表的评分值比较 治疗前常规化疗组、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健康指数、生存量表的评分值比较,P>0.05;治疗后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健康指数、生存量表的评分值变化幅度更大,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健康指数、生存量表的评分值比较()

2.3 开始治疗至随访生存时间 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开始治疗至随访生存时间和常规化疗组比较有优势,P<0.05。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开始治疗至随访生存时间分别是(11.77±1.42)个 月,而常规化疗组开始治疗至随访生存时间分别是(8.22±1.47)个月。

2.4 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 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常规化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常规化疗组有16例患者发生化疗不良反应。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有17例患者发生化疗不良反应。

3 讨论

胃癌作为一种高度恶性肿瘤,是一种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目前为止,胃癌尚未找到确切的病因,加之早期胃癌症状轻微,大多数患者确诊该病已发展到晚期,很容易增加治疗难度。胃癌的常规治疗是手术+化疗[4-5]。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饮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加上工作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患胃癌的概率明显增加。早期胃癌患者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少数出现恶心、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但由于这些症状与慢性胃肠道疾病相似,经常被忽视或误诊。当疾病发展到晚期时,患者会出现营养不良、贫血和消瘦等症状。此时,临床医师通常会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进行化疗,以尽可能延长其生存时间。进展期胃癌患者病情较重,开展手术治疗意义不大,以化疗为主,但化疗只能改善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分子靶向治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给胃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大多数一线治疗失败的患者会采取二线、三线治疗,但二线、三线治疗方案并不统一。而常用药物如紫杉醇、氟尿嘧啶等,但其疗效有限,不能过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阿帕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抗血管生成药物,具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表明,阿帕替尼可以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阿帕替尼片是一种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酪氨酸激酶抑制素,能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的传递,抑制肿瘤血管生成。阿帕替尼能与细胞内酪氨酸ATP受体以竞争状态结合,从而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信号传导,抑制血管生成。此外,阿帕替尼在96 h后可代谢76.5%,其中大部分是通过粪便排泄出来的,表明阿帕替尼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靠。

阿帕替尼可逆转ABCB1-和ABCG2-介导的MDR,属于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可提高阿霉素和紫杉醇在耐药细胞移植裸鼠体内的疗效。阿帕替尼在临床上可联合使用阿霉素、紫杉醇或多西他赛,用于胃癌、肺癌、胃癌、卵巢癌、肉瘤等的治疗,逆转耐药,为患者带来治疗转机[6-8]。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是一种口服制剂,用于延长晚期胃癌标准化治疗失败后患者的生命,这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治疗成本。它目前广泛用于治疗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肝癌、胃癌和乳腺癌患者,可以选择性地阻断下游信号转导并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形成[9-10]。阿帕替尼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少,以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个别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症状,但服用降压药后可以大大缓解,出血发生在第一周期治疗,但发病率较低。不良反应是化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采取适当措施加以控制。阿帕替尼辅助化疗治疗晚期胃癌过程中,主要不良反应为Ⅰ~Ⅱ度,Ⅲ~Ⅳ度较少。但在阿帕替尼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时,仍需密切关注不良反应,特别是有肝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有学者指出,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治疗效果差,往往导致肾功能损害、血小板减少和胃肠道反应,影响疗效,容易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其他氟尿嘧啶抗癌药物一起应用还可引起血液功能障碍,因此,临床应注意使用。此外,要注重患者健康教育,普及疾病知识,教授预防知识,改变饮食结构和不良生活习惯,以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中显示,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晚期胃癌疗效相比较常规化疗组更好,P<0.05。治疗前常规化疗组、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健康指数、生存量表的评分值比较,P>0.05;治疗后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健康指数、生存量表的评分值变化幅度更大,P<0.05。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开始治疗至随访生存时间和常规化疗组比较有优势,P<0.05。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开始治疗至随访生存时间分别是(11.77±1.42)个月,而常规化疗组开始治疗至随访生存时间分别是(8.22±1.47)个 月。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常规化疗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常规化疗组有16例患者发生化疗不良反应。阿帕替尼辅助化疗组有17例患者发生化疗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晚期胃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辅助化疗效果确切,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可更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阿帕替尼阿帕胃癌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化疗耐药HER—2阴性胃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阿帕替尼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