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信行模式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应用效果

2021-07-16秦小燕刘文涛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12期
关键词:肾内科经皮信念

李 瑛 黄 玲 秦小燕 刘文涛

粤北人民医院肾内科,广东韶关 512026

作为肾内科的常见检查之一,经皮肾穿刺活检术是能够明确肾脏疾病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方法和依据的重要手段[1]。但该操作同时也是一种有创检查,受检者往往因缺乏相关的知识和认知而表现出紧张、焦虑等应激情绪,严重者甚至出现术中血压升高和手术配合度欠佳,严重影响该检查的效果,还有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2]。知信行模式作为知识、信念、行为三者统一的简称,应用在临床中,该模式旨在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正确信念,从而改变诊疗行为[3]。该模式的效果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认可,在国内也正逐渐推广和普及,但其在肾内科中的应用尚未见相关报道[4]。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肾脏病患者100例,以探讨知信行模式在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肾脏病患者100例。纳入标准:①根据相关标准明确诊断或疑似为上述疾病,有经皮肾穿刺活检术适应证[3];②18岁≤年龄≤80岁;③能够耐受活检术操作;④患者本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等血液系统疾病;③合并精神类疾病无法配合完成相关操作;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18~74岁,平均(50.8±4.8)岁,根据原发病分类:慢性肾炎13例,肾病综合征12例,隐匿性肾炎4例,狼疮性肾炎9例,紫癜性肾炎4例,不典型急性肾炎4例,其他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18~75岁,平均(51.7±5.2)岁,根据原发病分类:慢性肾炎12例,肾病综合征12例,隐匿性肾炎4例,狼疮性肾炎9例,紫癜性肾炎4例,不典型急性肾炎4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肾内科宣教模式。术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经皮穿刺活检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告知其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危险,以及应对方法。对穿刺后床上翻身、大小便、活动等关键动作进行指导。持续护理1周。

观察组患者采取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①知:介绍检查的目的、意义,以及注意事项,深化患者及家属对活检术重要性、必要性的认知。术前3 d,向患者及家属讲授术前准备工作的作用和意义,让其认识到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实施的前提保证。术前2 d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患者在床上大小便、翻身、活动进行指导和纠错。同时引导患者联系俯卧式深呼吸,在吸气末屏气30 s,以更好地配合手术实施。嘱咐患者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以防咳嗽导致的穿刺困难以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指导家属帮助患者进行术前洗澡、更衣,清洁皮肤。②信:术前心理疏导。通过与患者交流和对其一般资料的评估,充分了解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以及心理状态,由专业人员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和完成检查的信心。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列举成功手术案例,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与患者添加微信,增进医患交流,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③行:在深化认知,树立信念的基础上,确保患者形成遵医行为。手术时,通过给患者播放轻音乐缓解其紧张情绪。术后24 h内严格卧床休息,避免一切活动以降低出血风险。术后3 d根据恢复情况解除患者腹带,逐步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在术后1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剧烈运动。每日饮水在1500 ml以上,增加肾小球灌注压和冲洗压力,避免肾绞痛、血凝块阻塞等并发症。持续护理1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护理1周后,使用问卷调查对患者一般资料、对肾活检知识了解程度以及活检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其中,肾活检知识了解问卷分为4个维度,分别为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意义、术前应知应会、术中应知应会和术后应知应会,共计20个小项,知道1项得1分,得分越高认知程度越高,其信度为79%,效度为82%。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有效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术后疼痛使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进行[4],分为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剧烈。并发症记录术后24 h内的肉眼血尿、尿潴留、肾周血肿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PASW 18.0软件包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肾活检认知程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应知应会认知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意义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问卷调查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肾活检认知程度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肾活检认知程度比较(,分)

组别 n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意义 术前应知应会 术中应知应会 术后应知应会 总分观察组 50 4.21±1.20 4.67±0.54 4.86±0.64 4.58±0.64 18.32±0.98对照组 50 3.87±1.02 3.49±0.47 3.97±0.43 3.67±0.55 15.00±0.84 t值 1.527 11.655 8.162 7.625 18.188 P值 0.385 0.022 0.035 0.040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NRS疼痛评分比较

穿刺后6 h和12 h,观察组患者NR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穿刺后24 h NR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NRS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NRS疼痛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穿刺后6 h 穿刺后12 h 穿刺后24 h观察组 50 4.06±1.06 3.05±1.24 2.06±0.98对照组 50 6.25±2.14 5.24±1.74 3.12±1.42 t值 6.484 7.248 4.344 P值 0.048 0.042 0.074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的24.00%(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知信行模式作为知识、信念、行为三者统一的简称,也被称为KAP理论,是将认知理论应用于健康教育的一种延伸[5]。这种模式认为,健康信息和知识是建立正确、积极信念和态度的前提,而后者又是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动力[6]。该理念近年来在临床正逐渐推广和普及,但尚未在肾内科应用的相关报道。

在肾内科,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对肾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该操作能够对肾脏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理类型作出明确判断,并结合临床相关检查作出最终诊断[7];②能够根据肾脏的病理变化和病变程度提供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案,并判断预后[8];③通过重复操作探索疾病的发展规律,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正确与否进行判断,并为进一步的实施或修订提供依据[9]。尽管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在肾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作为一种有创检查,其不可避免的会增加患者多种并发症的风险。故通过合理的方式将这些风险降低,而不影响活检术本身的效果,是相关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10]。

根据笔者观察,由于多数患者及家属缺乏对肾脏以及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相关知识的认知,焦虑、紧张等应激状态是其最常流露出来的不良情绪。相关研究证实,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及家属更易接受有创操作,增加其依从性,提升医患配合度,最终提高肾穿刺活检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1]。这是典型的通过深化认知形成信念,最终改变行为的医疗护理模式。故笔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知信行模式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肾穿刺活检认知、术后疼痛和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不同程度的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提示知信行模式对于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具有保证检查效果和增加安全性的作用。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该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个体化教育,能够在对患者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对教育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满足患者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需求[12]。通过专人指导和示范,使患者直观、动态地了解该操作的相关内容,避免了口头和图片教育导致的呆板、单调、不易理解等缺陷,确保理论教育和实践不脱节[13]。而单独的咨询空间也能使患者放松心情,减少顾虑,提出真正有困惑的问题,得到专业的解答,同时增加了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14]。这样深化患者对操作的认知,才能帮助其对认识融会贯通,进而形成信念,最终达到改变行为,改善检查效果的目的[15]。

综上所述,将知信行模式应用于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的患者,能够有效强化术前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认知程度,在操作实施过程中增强医患配合,从而减少活检术造成的疼痛等不适感,也降低了并发症风险,有利于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肾内科经皮信念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肾内科的应用分析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为了信念
持续血液净化在肾内科治疗中的临床作用价值
能级对应原则在肾内科护士分层次使用中的应用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发光的信念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