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营造模式绿化带降噪效果研究

2021-07-15朱和平叶银毕佳美光辉杜宁宁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11期
关键词:池州市绿化带

朱和平 叶银 毕佳美 光辉 杜宁宁

摘 要:选取池州市8个不同营造模式的绿化带,通过模拟噪声源和沿绿化带方向定向、定点测量噪声强度,分析全乔型、乔灌结合型、全灌型、全草型4种典型绿化带下噪声值与空间水平距离之间的关系,求取线性拟合函数,获得不同绿化带营造模式的降噪效果。结果表明:全灌型绿化带降噪效果最明显,全草型绿化带降噪效果最差。城市道路绿化带在栽种植被时,应优先选择分支点低、分支多、枝叶细密的常绿植物,同时选取不同层次的植物合理搭配,以最大限度消除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绿化带;降噪效果;营造模式;池州市

中图分类号 X173;TB53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1-0082-05

Research on Noise Reduction Effect of Greenbelt in Different Construction Modes

ZHU Heping et al.

(School of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   247000,China)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8 different greening belts in Chizhou City were selected, and the noise intensity was measured by simulating the noise source, orientating and locating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greening bel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oise value and the spatial horizontal distance under a typical green belt. A linear fitting function is obtained to obtain the noise reduction effect of different green belt construction mode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oise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green belt combined with whole straw was the most obvious, while the noise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green belt with whole grass was the worst. When vegetation is planted in urban road green belts, evergreen plants with low branching points, many branches and fine branches and leaves should be selected first. At the same time, plants of different levels should be selected rationally to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traffic noise on residents' lives to the maximum extent.

Key words: Green belt; Noise intensity; Construction mode; Chizhou City

環境噪声污染会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生产、学习和生活,甚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听力的损伤、睡眠的干扰、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1-3]。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之一[4]。公路是连接城市不同地域间的快速通道。随着城市道路的扩张和车流量的迅速增加,交通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噪声的重要来源,直接影响着周边居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交通噪声也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5,6]。公路竣工环保验收对声环境监测有具体技术要求[7]。绿化带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在减轻绿地系统破碎化、提供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城市绿化率也是评价城市环境好坏的的重要指标。当前,全球气温日渐升高,绿化带可降低温度、消暑纳凉、防中暑、防止路面受热膨胀、减少“热岛效应”对城市的影响[8,9]。此外,城市的噪音大、粉尘多,绿化带可以减少噪音,吸收大量粉尘,净化空气,为人们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10]。

目前,被广泛应用的减噪技术主要有吸声、消声、隔声等,如隔声屏障、降噪路面、道路绿化等,而绿化措施被认为是最环保、最绿色和最经济的一种方式,利用绿化带切断噪声的传播途径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绿化带对交通噪声具有显著的衰减效果,而且还具有其他降噪途径无法比拟的优势,如从心理上降低噪声对人们的影响。众多学者对城市道路绿化的降噪机理、绿化带配置、林带结构特征等进行了较多研究,且都集中在降噪效果的研究。但城市道路两侧均为城市规划用地区域,道路绿化带的宽度有一定限制,如何在有限的宽度内发挥最佳的降噪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声环境的标准要求[11-13]。基于此,笔者对池州市城市道路不同营造模式下的绿化带降噪效果进行研究,在连续监测后定量分析不同营造模式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同时探讨群落结构对交通噪声衰减的影响,以期为城市道路绿化带树种的选择、结构优化以及修剪管理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选取池州市8个不同营造模式的绿化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到交通噪声源强度在70~80dB[14,15],通过电动车喇叭声模拟噪声源的方式分析全乔型、乔灌结合型、全灌型、全草型4种典型绿化带的降噪效果。为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选取的4种典型绿化带的场地平整、结构完整、植被长势良好,地面覆盖基本为草地或松土的非固化路面(全草型除外)。各样点基本情况及分布图见表1和图1。

1.2 试验器材 测量所用的主要仪器为声级计(爱华AWA5636),精度为0.1dB,量程为30~130dB,测定频率20~12500Hz;其他辅助工具包括秒表、测绳、记录板、铅笔、7号电池等(图2)。

1.3 试验方法及步骤 测定方法参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进行。为尽量减少气象对测量的影响,选定在天气晴朗且风力小于2m/s时进行测定,并保持各测次的气象条件基本一致。监测方式为现场监测[16,17]。选取绿化带的起点为零点,让1个组员在零点处手持噪声仪,调节电瓶车距离至零点处噪声计所测噪声强度在70~80dB时,用测绳从零点开始测量距零点距离,然后让其他成员手持噪声计沿绿化带依次按照距零点0、5、10、15、20、25、30m的位置进行纵深固定各自位置并作好相关数据记录(图3)。为提高精确度和减少随机误差,每一个监测点在相同时间内测定噪声数据120个并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样点各梯度的噪声值。

1.4 数据处理 将原始数据录入到Excel表格中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8个样点在不同距离处测得的噪声值和拟合方程见表2和图4,各样点在不同距离处的降噪值和拟合方程见表3和图5。由表2、3及图4、5可知,通过控制噪声源的距离,使得各样点噪声源零点位置所测噪声数据都保持在70~80dB;各样点噪声值随着距离增加基本均呈递减趋势,但递减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各样点降噪效果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但降噪效果各不相同;不同样点同一距离处的降噪效果也存在一定区别;绿化带噪声值和降噪值的拟合方程为0~30m的噪声值和降噪效果数值估计提供了推算依据。

不同营造模式的绿化带对噪声的衰减程度不同。由图6、7可知,S3样点降噪效果最明显,S1样点降噪效果最差。各样点总体降噪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S3>S2>S4>S8>S6>S5>S7>S1,对应各样点绿化带所归属的类型依次为全灌型>全乔型>乔灌结合型>全草型,这与相关研究结论一致[18,19]。绿化带通过对噪声进行吸收和反射等来达到降燥、减燥的效果,全草型的绿化带对噪声主要起吸收作用,反射作用较小,因此降噪效果最差[20-21];其他3种类型绿化带对噪声吸收和反射效果均明显高于草地,降噪效果也明显高于草地;因植物品种、茂盛程度、高度以及栽种密度等因素的不同,全灌型、全乔型、乔灌结合型3种绿化带的降噪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植物分支多、枝叶细密、高度适中的绿化带类型的降噪效果较好[22,23]。

3 结论与讨论

选取池州市8个不同营造模式的绿化带,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到交通噪声源强度在70~80dB,通过电瓶车喇叭模拟噪声源的方式分析全乔型、乔灌结合型、全灌型、全草型4种典型绿化带的降噪效果。结果显示:道路绿化带能够起到良好的降噪效果,不同类型绿化带的降噪能力不同。城市道路绿化带在栽种植被时,应优先选择分支点低、分支多、枝叶细密的常绿植物。在城市绿地空间不足的情况下,还应辅助于其他技术措施,以最大限度消除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我国按区域的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要求,将声环境功能区分为5类,本研究所检测的噪声属于4类声环境功能区4a类。城市绿化带的选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保证绿化带有足够的宽度将噪声衰减至国家标准范围内。在绿化带有限的宽度下应尽量选取常绿、分支点低、分支多、枝叶细密的阔叶植物,同时选取不同层次的植物合理搭配,以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将噪声值衰减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宋丹.噪声污染的危害及治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9,17(21):62-63.

[2]方晓明.噪声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9(15):41-42.

[3]陈婉霞,黄燕玲,谢迎庆,等.2007—2016年佛山市噪声危害调查與分析[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9,45(02):132-137.

[4]杨丽娟,程为波.公路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方法分析[J].科技风,2019(13):102.

[5]邓飞.交通噪声与路域协同降噪技术研究进展[J].山西建筑,2020,46(05):168-169.

[6]陈玉翠,刘静,秦晓蕾,等.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噪声危害现状[J].职业与健康,2019,35(03):411-413.

[7]刘勤增,王九妹,刘珩.公路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声环境现状监测技术要点[J].广东化工,2020,47(05):143-144.

[8]陈爱莲,孙然好,陈利顶.绿地格局对城市地表热环境的调节功能[J].生态学报,2013(08):56-64.

[9]李膨利,Muhammad Amir Siddique,樊柏青,等.下垫面覆盖类型变化对城市热岛的影响——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0,42(03):99-109.

[10]田旭朝,翟美珠.城市绿化带对空气微生物污染的屏障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5):248-253.

[11]温春艳.城市道路绿化带设置位置及宽度的运用[J].交通世界,2018(15):164-165.

[12]陈雷,杨善云,陈福坤,等.城市道路绿化带不同营造模式下的噪声达标距离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18,38(02):33-37.

[13]张志永,李全明,南海龙,等.北京平原地区公路典型绿化带降噪功能初探[J].林业科学研究,2017,030(002):329-334.

[14]陈雷,张丽微,杨善云,等.柳州市交通主干路绿化带降噪服务功能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24(02):93-97.

[15]许霄云.福州市城市道路及植物群落的降噪特性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8.

[16]孙伟,王玮璐,郭小平,等.不同类型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比较[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23(02):87-93.

[17]王春梅.交通噪声特性分析与绿化带降噪效果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18]聂蕾.不同绿化配置对交通噪声的衰减效果比较[J].安徽化工,2019,45(04):96-99.

[19]刘潇忆,牛雅琼,文星星,等.不同绿化带对城市道路噪声削减的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6,29(06):18-21.

[20]扈军,葛坚.城市绿化带对交通噪声衰减效果与模拟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3,26(05):33-36.

[21]王玮璐,郭小平,汪明勇,等.绿化带对交通噪音衰减效果的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01):240-244.

[22]曾旸,郭小平,李雨珂,等.北京市3种配置模式绿化带降噪效果的空间变化规律[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26(02):68-75.

[23]张周强,郑远,杜豫川,等.绿化带对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实测与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7(06):17-19.

(责编:徐世红)

猜你喜欢

池州市绿化带
不要坐享其成
最美城市“绿化带”
种子
风景
池州市体育特岗教师调查研究
池州市城镇化进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电能替代在安徽池州市的应用
爱是什么
下凹式绿化带优化市政道路排水探究
2010-2013年池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