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哈尔滨三环路典型路隧涎流冰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2021-07-15赵天望戴长雷张凯文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寒区结冰路面

赵天望,戴长雷,张凯文

(1.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哈尔滨 150080;3.黑龙江大学中俄寒区水文和水利工程联合试验室,哈尔滨 150080)

0 引 言

近年来,中国交通建造的速度快、数量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国家为促进交通基础建设的发展,中国的公路隧道工程不断的向边缘地区扩建,其中也包括部分高寒地区。在北方寒冷地区,路隧出现的渗水结冰现象,不仅严重影响行车安全,也减少了路隧工程的使用寿命,增加了运营和养护的成本。如何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做出较好的预防,在运营中面对这类病害有效的处理措施,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本课题开展了路隧涎流形成原因的调查与研究,提高路隧的耐久性和结构承载能力,保障公路隧道的运营安全。

1 涎流冰介绍

涎流冰,又叫“冰锥”、“冰柱”、“冰挂”,是指水碰到温度≤0℃的物体表面时所形成的表面粗糙无光泽或透明玻璃状的冰覆盖层。邹德昊[1]等通过模拟试验得出冰柱初步生长发育过程。冰体多为锥体状,锥尖锋利,垂直向下,一旦坠落伤及行人、车辆,后果不堪设想。隧道渗水问题已成为工程界备受关注的问题[2],但地处东北地区,气温较低,雨雪较多。其次,季节性冻土与覆盖层等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就易出现涎流冰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复杂,不同因素甚至相互影响。显然,这种现象也暗示着目前寒区路隧的病害防治仍需要深入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对其原因进行分类,并不断的追踪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这将有助于各种有效防治措施的制定。

文章根据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路隧的现场调查情况,针对寒冷地区当前公路隧道施工的现状,分别从结构强度、气候条件、接缝和防排水处理等多个角度分析,研究路隧渗水结冰的机理,提高防治技术。

2 寒冷地区路隧渗水结冰及其成因分析

2.1 寒冷地区常见的路隧渗水结冰的表现形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某公路隧道自正式通车以来,经过几年的运营,路面的伸缩缝和施工缝因温差变化大、地基不均匀沉降、设计和施工缺陷等原因,导致隧道底部出现开裂、剥落的现象,隧道底部出现明显开裂、剥落,见图1。路隧建造完成后容易出现渗漏水问题,水流顺着裂缝方向不断延伸,扩大受侵面积,增加渗水量[3],隧道底部出现大量渗水现象,见图2。

图1 隧道底部出现明显开裂、剥落

图2 隧道底部出现大量渗水现象

中国东北部,属于高寒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较长的低温条件,使得混凝土容易开裂,造成新的渗漏,路隧底部渗水处遇到冷空气出现结冰现象。这不仅对路隧结构本身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也给交通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3]。根据现场观察的情况,在寒冷地区的冬季,路隧的多处施工缝及边坡处出现多处开裂、孔洞。外部的装饰及施工材料严重脱落,并出现多处涎流冰,隧道底部出现大量涎流冰,见图3。

图3 隧道底部出现大量涎流冰

水源是造成渗漏的主要原因之一,路隧渗水的来源一方面是地表水,另一个是地下水汇流[4]。在冬雨季,路面融化的雪水是涎流冰产生的物质基础,顺着结构下部雪水缓慢向下流淌,在隧道中遇到冷空气的产生凝结,形成覆冰,随着时间的增加,冰体继续向下发展形成涎流冰。当涎流冰的体积不断增大,自重达到极限时,在风荷载的作用下冰体发生破坏[5]。又由于涎流冰一般成密集排列,凝结在一起,并且下端成锥形状,高空坠落危险系数较大,严重影响行车安全[6],隧道里汽车行驶画面,见图4。

图4 隧道里汽车行驶画面

通过实地考察,测定当日温度,对渗水处进行观察。受调查环境所限,不能对冰体进行精确测量。于是通过拍摄照片,记录冰体形态,不同时间涎流冰的形态,见图5。现场统计相同部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涎流冰的数量变化,发现在0 ℃以上未见冰体产生,当温度处于0 ℃以下时开始形成涎流冰。随着时间的推移,渗水量变大,冰体也开始发育,使得涎流冰数量增多,不同环境条件下渗水处涎流冰数量变化情况,见表1。

(a)拍摄于2020.11.13

(b)拍摄于2020.11.18

(c)拍摄于2020.12.22

(d)拍摄于2021.04.08

表1 不同环境条件下渗水处涎流冰数量变化情况

在中国公路路隧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渗水病害一直是工程界关注的重点,成为了路隧的质量通病之一,又由于寒冷地区的地域特点,导致结冰。这也成为了寒区交通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2.2 寒冷地区路隧涎流冰的成因分析

2.2.1 从结构本身分析

根据调查可知,目前大部分的公路隧道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这种结构在长时间的重荷载的重复作用下,容易导致路面梁板反复拉伸,从而降低结构的稳定性。再加上湿度、温度等因素而产生内部应力,导致结构的紧密性变差,形成细微裂缝,当路面地表水、积水、雨水未有效处治或快速蒸发,在汽车的反复碾压下,透过裂缝渗流到路面底部,从而造成渗水现象[7]。另一方面,由于钢筋遇水受侵蚀,易生锈,并与空气反应,产生过多氢氧化铁侵蚀物,从而对周边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使得混凝土进一步开裂。受侵蚀影响,钢筋强度降低且发生变形,导致结构承载力下降。以至于诱发更多的裂缝,加快水分向下渗流。

2.2.2 从气候条件分析

东北地区,冬季较长,雨雪天气较多,且属于高寒季节冰冻区。冬季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浇注后不采取保温措施,气温处于零下,混凝土吸水饱和,容易发生冻胀。此时混凝土中骨料空隙多,易吸水;混凝土水灰比较大、振捣不密实;再加上前期养护措施不足,导致混凝土受冻,影响结构稳定性,易产生裂缝[8]。

由于北方地区温度较低,当温度<0℃,水结冰而膨胀会破坏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而使建筑材料不密实。使得裂缝进一步扩张,最终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破坏。而铺装层裂缝的扩张,会引起渗水问题的发生,这一过程周而复始, 最终造成铺装层发生严重的破坏问题,以至于路隧底部开裂、剥落,并出现渗漏现象。当裂缝处渗水后,水滴向下流,遇到冷空气凝结成冰,然后渗水继续沿着形成的冰体向下延伸,从而形成涎流冰形态。

2.2.3 从接缝和防水处理分析

由于,施工过程中接缝处理方法不当,容易导致伸缩缝、施工缝出现严重渗漏[9]。这种病害在路隧建造中比较普遍,并且危害性比较大,在下雪或者雨季的时候,缝隙间经常出现漏水,遇冷空气凝结成冰,以至于隧道顶部易出现涎流冰现象。冰体发育过程中会造成周围结构产生开裂,形成地下水汇流通道,产生局部水压力使裂缝变宽,为冰体发育创造“空间”。

施工时通常用泄水管和排水管进行排水处理。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管道冻坏破损;注浆时造成泄水孔和排水孔堵塞;防排水工程设计不合理、方案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防水效果。

3 路隧滴水涎流冰的防治措施

3.1 加强防排水措施

对于路隧涎流冰现象主要是由于水的冻结造成的。因此,必须优化路隧工程的排水系统,制定更加合理的防排措施,有效的解决渗漏问题。做到雨季不积水,冬季无积雪。

1)在选择泄水管和排水管时,尽量选择硬度大且抗冻的材料,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因材料问题造成破损,也防止水类病害的进一步扩展和蔓延[10]。另外,埋设管道的同时在其周围设置防护材料。不仅减少浇注混凝土时造成的破坏。也可防治其在隧道运营过程中受水侵蚀。在泄水管埋设时确定足够的长度,避开道路主体部分,保证水流能够排走。为避免排水管漏水冲刷混凝土,应定期检查维修排水管道。排水口的宽度也不宜设置过小,以防堵塞,影响排水效果。

2)重视接缝处理工作,如伸缩缝、施工缝等部位的施工方法和顺序,提高接缝的平整度以及结构的完整性[11]。通过调查发现,隧道施工过程中接缝处极易在冬季渗水结冰,一方面是因为施工顺序有误,导致路面压实度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处理接缝处时混凝土振捣不足导致厚度不够,与其他面层之间出现高低差,从而形成积水缝。冬季易局部结冰,形成冻胀力,引起混凝土强度的损失和破坏。缝隙处经常被认为是冻害最严重、最集中的地方,使得路隧整体结构稳定性降低,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接缝处的施工质量。

3.2 及时养护

在浇注水泥后,由于没有及时进行养护,导致水泥表面水分快速蒸发,造成体积较大收缩。并且混凝土内部水分较多,也导致表面收缩量增大,从而路面产生裂缝,路面上的雨水向下渗流。所以,为提高结构应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及时实施养护工作,并适当的增加养护时间。此外,还应加强日常防护,渗漏部位要重新维修。出现涎流冰时,应尽早组织人员将其打落,清理干净。由于寒冷地区多雨雪天气,在雨雪后及时清扫,以防路面积水。对于涎流冰出现较多,且不好打理的地方应组织相关部门修补,保证道路交通能够及时运行。

3.3 采取保温措施

在隧道施工层中开设保温层,通过保温设施来提高温度,使得水没办法结冰,防止混凝土产生膨胀应力受到破坏,消除路面渗水对混凝土的收缩[12]。在保温层周边混凝土间掺加防潮材料,保证混凝土的水灰比。这也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在寒冷地区的冬季,冷空气与路面的热交换是产生冻害的原因之一,使得路隧内部产生应力,造成破坏。所以在选择保温材料的时候,尽量选择隔热防冻的材料。并在施工过程中对保温层的铺设方式、层间厚度及长度做出合理的设计。也可以结合工程概况,在隧道中采用地源热泵、电伴热等增温技术,作为保温方式[13]。

4 结 论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公路隧道的数量及规模逐渐增加。在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和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寒冷地区路隧出现渗水结冰的原因。利用数据与实际现象相结合的方式得出以下结论:

1)渗水是造成结冰的主要原因之一,地面水和地下水的汇流,为冰体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由于北方地区多雨雪天气,且低温条件持续时间长,也为成冰过程提供特殊“条件”。

2)隧道涎流冰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在制定防治措施的同时,应综合考虑,这样才能将各种措施灵活地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

3)结合寒区公路隧道的特点,对寒区路隧防渗水措施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以防排水为主,采取保温措施为辅的综合治理技术,为公路隧道建设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寒区结冰路面
堆肥废气余热回用对寒区好氧堆肥的影响
通体结冰的球
不同施肥处理对寒区苜蓿草地产量的影响
基于寒区背景下老龄群体冬季健身行为的体育干预机制研究
冬天,玻璃窗上为什么会结冰花?
鱼缸结冰
预制箱涵在寒区高速公路上的应用
安装在路面的交通信号灯
一款透水路面养护车
路面机械的操控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