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李白杜甫诗歌创作异同

2021-07-14李梦然

锦绣·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创作风格杜甫李白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对于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创作异同进行了比较和分析,首先是李白杜甫的家世和生平经历对于其创作风格的影响,其次对李白歌行体诗歌抒情方式和杜甫诗歌抒情方式的不同,最后分析了二者的情感内涵。

关键词:李白;杜甫;创作风格;抒情方式

一、李白杜甫家世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李白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成谜,学界对其众说纷纭,其中普遍的说法是李白出生于条枝或碎叶,后来迁居至蜀之绵州昌隆县。我们大概可以推测出的是李白的家庭条件是比较优越的,因为李白曾说他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可以看出他年少的时候受过很好的教育。除此之外,在李白的一些作品中可以读出属于其与生俱来的“大家之风”,这不是小门小户的教育所能带来的。

除此之外,李白的家世还给他的作品增添了浓烈的道教的色彩。当时的中原的普遍是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而在李白的诗中,却鲜少能见到李白对于儒家文化的推崇,反而是道教的影响常常出现于他的作品之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李白家附近的紫云山就是道教圣地。“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着他的一生。

在李白的家世影响下,注定了神仙道教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同时,多年的漫游生活使其文章有着奔泻而出的感情,而官场上的不得意,使他的思想既悲慨不平,希望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心情又没有消退,同时他还积极地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相比之下杜甫出身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世世代代都是官宦世家,家庭条件优渥,主要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杜甫的生平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前半生的恣意妄为时期,到处漫游,也是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李白和高适。

而在人到中年之后,杜甫的情况急转直下,先是科举遭遇李林甫的打击,想走被举荐这条路就也屡屡行不通。此时的杜甫只能给一些贵族作宾客,靠写诗维持生活。不过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杜甫才走进了老百姓的现实生活,从而创作出无数流传后世的名篇。像《兵车行》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而后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他又意外得到了唐肃宗的赏识,当上了左拾遗。却最后又被贬出了长安,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描写着普通百姓的悲惨生活。在久经漂泊后,杜甫来到了成都,这一时期他写农家快乐的日子,写生活不易,但也充满了乐观豁达。

二、李白杜甫的抒情方式特点对比

李白歌行体诗歌是李白具有代表性的创作。其结构特点则是大起大落的波浪线,李白抒发人生不如意的悲慨情绪时,结构一般都是大落--大起--大落的结构。但不管怎样,李白的歌行体诗歌及乐府诗,都是起落极大的结构方式。杜甫抒情诗结构特点是以细密的小波浪线为主,与诗歌题材相称,形成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李白诗歌的抒情方式较为随意,人随性情,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情感的抒发酣畅淋漓,同时以大量的历史神话故事和现实世界的衔接,多用夸张和想象,导致意象跨度很大,形成磅礴的气势,展现非凡的生命激情和独特的个性,通过其擅长的歌行体和乐府诗展现出来,由此促成了他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作家的成就。

就比如“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中国古代常用的抒情方式对于秋天,大雁,以及登高望远的意象都是悲的,杜甫的登高就是很经典的一首悲秋的诗。可是李白用的是一个酣字,就没有了悲情,而是喝酒正值兴头上的那种豪爽之感。酣字将这首诗的大落带到大起,却因为酣没有醉,在最后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回到了难过的悲情中,悲中见豪,此所谓大起大落。

李白还歌颂着生活中的享乐,但他之所以歌咏享乐的生活,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抱负必能实现,所以他具有享乐的条件。《将进酒》中就将歌咏享乐和对于自己的才能的自信结合了起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以形容时光如白驹过隙,应该及时行乐。时间飞逝人生短暂,但作者的人生理想还没有实现,人生还没有得意。后面所有的句子都是因为他的人生不得意,最后的愁是人生理想不能实现的愁。全诗有两条线索,表面上写的是人生得意之后需及时行乐,实际上抒发的却是作者人生理想不得实现、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愁苦的心情。

而且就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而言,其强烈的情感才是处于第一位的,其艺术技巧是第二位的。杜甫的诗歌在结构上随着感情的波动而跳跃,儒家强调的中庸思想使杜甫深受影响,在诗歌中情感的抒发结构可以称之为“细密的小波浪线”。在抒发悲痛的作品中,以其感情的曲折多变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深沉感;在表达欢乐的感情时,则由于感情的迅疾进展而使情绪更加饱满。在其叙事类诗歌中,杜甫常常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善于将主观议论加入带客观描写之中。其律诗寄景于情,在文字上做文章,而不是在情绪上做文章,寓主观于客观,由此才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李白杜甫诗歌情感内涵对比

李白的诗歌,内容丰富,激情洋溢,他描写对生活的热情,对人的关心,对自然——自我的外化。他热爱和歌颂高俊和奇特的山巒,表现他在直观自然时的感受。

李白的诗中还洋溢着当人群被大量投入死亡后所产生的悲愤。他为朋友作诗,如《赠汪伦》《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记》;为妻子作诗,如《久别离》;为子女写诗,如《记东鲁二稚子》。而杜甫的诗中也处处流露着对人的关怀:在盛唐人们开始张扬自己个性,抒发个性张扬的思想时,杜甫却在写像“三吏三别”这样同情着人民的苦难,关怀现实政治的诗。像“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不仅表现了杜甫推己及人的仁者之心,还从人民的生活状态中看到了一处即发的政治危机。

总的来说,李白和杜甫在文学史的发展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李白主要是承上,对于乐府诗做了进一步的发展和贡献;而杜甫更多的则是启下,对于后世的文学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李梦然(2000—),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2018级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在读本科生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猜你喜欢

创作风格杜甫李白
登高
诗仙李白的归宿
中国学院派艺术歌曲创作的典范
渡边淳一作品的文学特色
浅析中国油画的绘画特征
绝句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