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当到胸罩——胸衣旅行记

2021-07-13刘小方

百科知识 2021年13期
关键词:胸衣胸罩内衣

刘小方

胸衣,今天多称胸罩。它和大多数成年女性关系密切,其出现不仅能让女性胸部曲线更完美更自然,也能使外衣穿着更贴身更雅观。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东西方女性在胸衣发明、使用的时间上有很大不同。尽管古希腊女性为了能和男子同场竞技,在运动场上会用布将胸部包裹,形成抹胸的雏形,但早期西方雕塑、绘画中的女性却多赤裸上身,或用布袍简单遮盖。如公元前150年左右,阿历山德罗斯创作的著名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人体本身就是大自然中最美的存在,无需用外在衣衫作修饰。同时期中国人的衣着观念则相对保守,对于公开裸露上身相当忌讳。《论语》说“当暑,袗絺绤,必表而出之”,关于“絺”,汉代孔鲋编著的《小尔雅》解释说“葛之精者为絺”,全句是說即便是暑天在家,也要穿上细葛布或粗葛布做的单衣,如果出门,还要再罩一件外衣。《礼记·内则》篇则明确要求“女子出门,必拥遮其面”,女性外出连脸都要遮住,更不用说身体的其他部位了。《世说新语·德行》更是指出:“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

春秋战国时代,随着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交往的频繁,尤其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政策的推行,大量来自游牧民族的服饰传到中原地区,其中就包括以套头形式穿戴的女性内衣—两当。同一时期,遥远希腊的女性正穿着一种叫希顿(希腊语Chiton,意为麻布的贴身衣)的内衣,除去材质的不同,两当和希顿在外形和使用上有多处相似,显示出两者之间久远的关联。14世纪开始,西方人对女性的审美由臀部、腰部上升至胸部,胸罩的作用得到凸显,成为欧美女性争相选用的内衣。19世纪中后期,伴随着西方文明在全世界影响力的扩大,胸罩旅行到绝大多数国家,并成为女性内衣的重要组成部分。

衵服与肚兜,旅行越南的中式胸罩

中国古人对服饰是相当重视的,如孔子就曾说过:“见人不可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但对于内衣,尤其是女性的内衣,文献中的记述则少得多。从目前的文献资料来看,较早提到女性胸衣的是《左传》,胸衣的名称为衵。

《左传·宣公九年》记载:“陈灵公与孔宁、仪行父通于夏姬,皆衷其衵服,以戏于朝。”这就是著名的《衵服戏朝》的故事:荒唐的国君陈灵公与几位臣子都与美女夏姬有染,他们不仅不觉得羞耻,反而还一起将夏姬赠送的内衣穿在自己身上,并在朝堂之上公开招摇。从服饰史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尚无内裤,这里的内衣“衵服”应当只是指女性的胸衣。《说文解字》说:“衵,日日所常衣,从衣从日,日亦声。”语言学专家黄金贵先生认为:“衵字可指黏附之衣,即贴身内衣,特指女人贴身内衣。”宋代编纂的《集韵》也说:“衵,妇人近身衣。”

▲ 帕腹

当然,衵服不一定专为女性所有。《南史·周迪传》记载:“‘(周迪)性质朴,不事威仪,冬则短身布袍,夏则紫纱袜腹。古亦谓之曰衵服。”关于衵的另一个记载来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篇:“王君夫尝责一人无服馀衵,因直内箸曲閤重闺里,不听人将出。”意思是说晋武帝司马炎的舅父王君夫为人奢侈骄横,曾经为惩罚一个人,连内衣也不允许他(她)穿,并将他(她)长时间关在深宫内院。但对于衵的样子,文献中没有留下相关记录或图像。此外,古代中国人的上衣与下裳相连,强调服饰的整体感,所以有学者推测衵服也可能与外衣形制相似,只是材质更为轻薄,方便人们贴身穿。如《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记载:“(祢衡)于是先解衵衣,次释馀服,裸身而立。”注意,这里用的是“解”而不是“脱”,至少说明衵服不是套头穿的上衣。

相比衵服的模糊形象,人们对另一种叫“帕腹”的女性内衣则有着清晰的记录。汉刘熙《释名·释衣服》记载:“帕腹,横帕其腹也,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帕腹,顾名思义,就是一块用来遮盖腹部的布,布一般较大,也能覆盖住胸部,布的上下边缝上布条,用于系在身体上。学者多认为帕腹就是后来人们熟悉的肚兜。当代语言学家黄侃先生在《黄侃论学杂著》中就指出:“帕腹,亦横陌腹而上无裆,妇人用之,北京人所谓‘主腰也。”

肚兜,则又称抹胸,俗称兜兜,男女包括小孩子都可以穿。《清稗类钞》记载:“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袜腹,又名袜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之内侵者。俗谓之兜肚男女皆有之。”作为成年女性的内衣,肚兜含蓄而不失性感。《清稗类钞》记述说:“乾隆末叶,秦淮妓女制抹胸,夏纱东绉,贮以麝香,缘以锦缣,乍解罗锦,便闻香泽,雪肩绛袜,交映有情。”

套头两当,丝路上的胸衣旅行

两当,也写作裲裆、两裆,是一种较早从西方传入中原的内衣(早期男女都可以穿戴,后来人们将两当外穿,还出现了保护前胸和后背的两当铠甲)。《释名·释衣服》说:“其一当胸,其一当背,谓之裲裆。”也就是说,两当一定只是上衣,而且前后各有两片衣襟,一片当胸,一片当背,两肩部和腰间各有系带,穿戴时应当套头而过,然后再在腰间系住。之所以得名两当,清代胡培翚在《仪礼正义》中解释说:“当,中也,与裆通。”中衣,古代也写作衷衣,就是指内衣、贴身之衣。《说文解字》中也说:“衷,里亵衣。”

魏晋时期,两当作为内衣穿着和使用相对普遍。《乐府诗集》中就收录了多首与两当相关的诗歌,如《上声歌》:“裲裆与郎著,反绣持贮里。汗污莫溅浣,持许相存在。”从这首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两当不仅是贴身穿,而且上面还绣有花纹让它更精美。在诗中,相爱的人将两当上的花绣在贴身的一面,这样就可以“穿在你身上永远贴着心,汗渍污了也不要洗”,用以表明爱情天长地久。另一首《行路难》写道:“犹忆去时腰大小,不知今日身短长。裲裆双心共一袜,袙複两边作八撮。”古典文学专家樊维纲先生认为,这首诗把两当的样式描述得很详细,“双心”指的是“前后著心”,“袜”即袜肚,“複”为通腹。

▲ 两当

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距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偏南40千米的阿斯塔纳古墓群中,发现东晋十六朝的两当的实物残片。这件两当以红绡为底,上用黑、绿、黄三色丝线绣成蔓草纹、圆点纹和金钟花纹。四边以素绢镶边,衬里也为素绢,夹层纳以丝绵。从形制上看,这件两当的两肩膀处有丝带,穿之前应当已经系好,穿时从头顶钻过,然后再从腰部系好。与肚兜不同,两当能将前胸和后背都遮住,和今天的背心很相似。

可不能小看穿衣服的方式,因为套头的上下式穿衣是希腊、罗马衣着传统,古代中國人是左右穿衣、对襟右衽。从穿着方式看,两当无疑具有鲜明的西式风格。因为从体形上看,东方人娇小纤细,西方人高大挺拔,所以从衣服的外形特征上来看,中国传统服饰强调纵向的感觉,上衣下裳缝合一起,常用下垂的线条、过手的长袖和筒形的袍裙,以在感官上突出修长的意味。西方服饰的外形强调横向感觉,衣服和裤子分开,并采用横向扩张的肩部轮廓,常用膨胀的袖子、庞大的裙撑和重叠的花边,使服饰线条产生夸张和向外放射的效果,以适应西方人的体形。

对于两当的来源,史籍中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从服饰形制上看,两当和两当铠甲与秦汉之前流行于西方世界的戎装—锁子甲颇为相似。从目前考古发掘看,黑海北岸的古代斯基泰人(公元前7世纪—前3世纪)应当是锁子甲的发明者或最早使用者,锁子甲是一种由许多金属环相互套扣联结,并根据人体体形设计的铠甲。其最大的特点是上衣及腰,短袖或无袖,套头穿戴。在中文典籍里,锁子甲首次出现在《晋书·吕光载记》中,384年,前秦大将军吕光征讨西域时,在龟兹(今新疆库车)遭遇了“铠如连锁,射不可入”(即穿着锁子甲)的狯胡军队。学者马东在《外来的“铁布衫”—漫议中国古代的锁子甲》一文中推测,因为战争原因,锁子甲或这种类型的铠甲、服饰从西方进入中原的时间可能更早。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披甲上阵的士兵在战争结束后多转为平民,战端再起又会变成军人,因此军服戎装的世俗化是极有可能的。当笨重冰冷的铁环被柔软透气的丝绸或丝麻替换掉之后,锁子甲也就成为一件贴身合体的内衣了。

▲ 锁子甲 徐州博物馆藏品

Bra,西式胸衣的全球旅行

与中式肚兜的宽松舒适不同,女性的紧身内衣在西方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受审美情趣的影响,12—14世纪的西方女性的内衣都相当紧绷,以凸显女性的曲线。内衣穿着时不仅要紧束乳房,还要用绳子将腰身收紧,以达到托胸、收腰的目的。16—18世纪,欧洲女性内衣仍由束胸和束腰两部分构成,穿着很不舒服。所以有评论指出:“在几个世纪里,紧身内衣把女性变成了举止优雅的奴隶。”

和西方的紧身内衣相比,东方的肚兜有着相对的舒适性。所以,当19世纪末的中国人走出国门第一次看到西式胸衣的时候,他们并不认同那是好的服饰,甚至将其与中国女性的缠足恶习相提并论。清光绪二年(1876年),宁波海关副税务司霍搏逊的文牍(秘书)、南京人李圭来到美国费城参加美国建国100周年博览会,他游历欧美多国,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一书,书中就记载了他在美国看到的女性胸罩—“司事云:此妇女束身物,用以使乳凸而腰细,以美观也。即转询‘中国亦用此否?答曰‘腰细,我中国昔亦尚之,所谓楚宫腰是也。若乳凸,则正与华俗相反。且有生成微小,无可使凸者,将奈何?曰‘是不难,另有物如二碗,缚胸际焉。噫!此殆与华俗缠足同一意,而患处且有甚于缠足者。”

直到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保罗·波列才提出了新的女性内衣设计理念。从此,女性内衣不需要与束腰相联,内衣的作用也不再是让乳房受到挤压,而是保护乳房不要下垂。美国的《时尚》(Vogue)杂志正式出现了“brassiere”一词,也就是今天胸罩英语“Bra”的来源。

▲ 法国设计师保罗·波列

“brassiere”的字面意思是“女式紧身上衣或儿童背心”,尽管胸衣设计理念已经变化,但100多年前的西方胸罩制作过程非常复杂,胸罩也属于笨重而又复杂的产品,因此,被人们戏称为“巨石容器”。与今天高雅轻薄、高科技、高弹性的胸罩相去甚远。《美国胸罩史:上托的革命》一书曾对胸罩大批量生产(20世纪30年代)这样描述道:“那些成年顾客以及因胸部过大而造成下垂的各年龄阶段女性,终于可以买到围度更长、有拼接衬垫、罩杯下有结实护带、罩杯间有楔形嵌入布条、束带宽大有弹力、骨质轻盈的文胸了。”

20世纪初的中国,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人们对女性审美由“三寸金莲”的小脚转为身体的曲线美,不少人更是从关心女性生理健康的角度提出了“保护乳房,严禁束胸”的口号。1911年9月26日上海《申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俗和西俗大殊,妇女胸前,咸以平坦为美。然女子胸前,固天然隆起者也。今以衣服窄小之故,乃不得以幅巾束而平之,致呼吸不畅、血气不和,积久焉有不病哉?”

随之,“束胸”和“放胸”上升至女权主义的高度,更成为破旧立新、抨击封建落后思想的突破口。著名学者胡适在1921年8月的一次演讲中大力发声:“假使个个女子都束胸,以后都不可以做人的母亲了。”鲁迅先生也在1927年10月发表的《忧“天乳”》一文中指出:“今年,广州在禁女学生束胸,违者罚洋五十元……但仅只攻击束胸是无效的,第一,要改良社会思想,对于乳房较为大方;第二,要改良衣装,将上衣系进裙里去。旗袍和中国的短衣,都不适于乳的解放,因为其时即胸部以下掀起,不便,也不好看的。”

在这种社会氛围中,尊重女性、关心女性健康成为社会认同的观点。与此同时,西方改良版的胸衣也旅行至中国,为越来越多的女性所接受。1949年,欧美市场上出现了一种用“十字交叉和回旋织法”制造的圆锥形导弹式胸衣,这种胸衣风格华丽、舒适耐用,强调女性优美的线条,好莱坞明星克里斯汀·迪奥一句“没有胸衣就没有时尚”的广告词更是风靡欧美。此后,这种胸衣旅行至全球100多个国家,风行世界30年,创下了9000万件的销量纪录。

猜你喜欢

胸衣胸罩内衣
塑身内衣让女性受伤
“中国内衣文化周”蓄势归来
小胸女人的胸罩要不要带钢圈?
好奇北极熊“穿”内衣
我可以脱胸罩吗
你能把胸罩卖给男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