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族性肥厚性心肌病一家系6 例MR及超声诊断对照分析*

2021-07-13王冬梅杨晶晶燕丽红

甘肃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肥厚型侧壁心肌病

魏 铭,王冬梅,杨晶晶,燕丽红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影像中心,甘肃 张掖 734000)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familli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FHC)是一组基因突变导致的心肌原发性疾患,具有明显家族史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不一,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或症状较轻。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新进展,其在心脏检查中的应用也逐渐成熟。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不仅可以提高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准确性,还可利用延迟强化的独特优势而评价心肌纤维化程度,在HCM 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先证者(Ⅱ5),男,52 岁,因心悸、气喘,活动后加剧而就诊,患者15 年前有相似症状,心脏超声检查诊断非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家系调查:家系共23 人,女性14 人,男性9 人,年龄30~63 岁,平均为47.8 岁,对于已故家庭成员,通过追问家庭成员或查阅历史病历而获得。Ⅰ2、Ⅱ1,3,5,7,10、Ⅲ4、Ⅲ6 症状与Ⅱ5 相似,心脏超声检查诊断肥厚性心肌病,Ⅰ2、Ⅱ1,3 诊断后相继去世。其他家庭成员未见异常。家系谱如图1 所示。

图1 患者家系谱

本研究经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道德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除外患先天性心脏病者及有磁共振检查禁忌症而无法检查者,对该家系19 人行心脏磁共振及心脏超声检查,获得完整心脏磁共振及心脏超声检查资料,选取6 例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纳入标准:符合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1]。

1.2 检查方法

1.2.1 MR 检查

应用Siemems Aera 1.5T MR 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8 通道体部表面相控线圈,胸前导联心电门控、呼吸门控技术,检查前对患者行屏气训练,检查时于呼气末屏气扫描采集图像。首先进行心脏定位相扫描,然后行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进行两腔心、四腔心及短轴电影序列扫描,层厚为8mm,TR=46.4ms,TE=1.21ms,FOV=340mm×340mm,FA=80°。扫描结束后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Dd-DTPA,0.2mmol/kg)10~15min 后行相位敏感反转恢复(phase-sensitive inversionrecovery,PSIR)序 列,层 厚 为 8mm,TR=700ms,TE=3.24ms,TI=300ms,FOV=340mm×276mm,FA=25°,扫描时对电影序列范围进行复制,获得钆造影剂延迟增强(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图像。

1.2.2 心脏超声检查

采用美国GE-VV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MHz。患者取左侧卧位,于安静状态下检查并测量心肌厚度。

1.3 测量心肌厚度

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的17 节段划分法,分别于左心室长轴面基底部、中部及心尖部取点,手动精确定位心肌内、外缘,于短轴层面舒张末期测量心肌最厚处,包括前壁、前间壁、下间壁、下壁、下侧壁及前侧壁。心脏超声数据由1 名高级职称诊断医师测量完成,心脏磁共振数据由1 名副高级职称和高年资主治诊断医师共同进行图像分析、测量完成。

1.4 统计学方法

对心脏超声及磁共振测量心肌厚度结果数值应用SPSS 24.0 分析软件进行均值、标准差分析,资料数据用()表示,采用t 检验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心脏磁共振及心脏超声测量心肌厚度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为非梗阻型;心室壁不同部位最大厚度从大至小依次为前间壁、下间壁、前壁、下侧壁、前侧壁及下壁。最大室壁厚度的部位:5 例(5/6)在前间壁,1 例(1/6)在前壁;心室壁最大厚度≥15mm 而<20mm 患者2 例(2/6),心室壁最大厚度≥20mm 者4 例(4/6)。2 例患者肥厚的前间壁对比剂延迟强化提示心肌纤维化,表现为肌壁间斑片状高信号区。前壁、前间壁、下壁及前侧壁心肌厚度测量结果显示,两种检查方法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下间壁、下侧壁心肌厚度测量,心脏磁共振测量数值大于心脏超声测量数值,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脏磁共振及心脏超声测量心肌厚度结果分析表()

表1 心脏磁共振及心脏超声测量心肌厚度结果分析表()

3 讨论

FHC 是以左心室壁增厚为主要表现,不对称性肥厚最为常见,最常见的肥厚部位是左心室基底段前间隔壁,常累及侧壁、下间隔壁、心尖[2]。遗传学研究证明FHC 为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高度遗传异质性。本文所报道四代成员中连续三代均出现HCM 患者,其中2 例女性及6 例男性,遗传方式与患者性别无关,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MR 具有良好的的空间分辨力、高度的组织特异性以及大视野等特点,可清晰分辨心内膜边界,可重复性佳,对于特殊部位的肥厚和不典型的肥厚最为灵敏。CMR 可在一次检查中同时评价形态、功能及心肌组织特性[3]。本文FHC 测量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为非梗阻型,以前间壁、下间壁、前壁肥厚为主。2 例患者CMR 测量左心室壁轻度肥厚(13.2~14.0mm),符合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而心脏彩超测量其心肌厚度11.8~12.3mm,不符合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结果表明CMR 在连续短轴层面上对心内、外膜的界定并多点测量舒张末期左心室壁厚度优于心脏彩超,并且两腔心、四腔心切面垂直于室壁,测量的心肌厚度更接近于心肌实际厚度,尤其对心尖部心肌厚度测量更为精确,其可有效避免彩超视野小、声窗弱及操作者依赖性强的缺点。CMR 测量心肌下间壁、下侧壁肥厚度结果明显高于心脏彩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能与室间隔后部及心室侧壁超声声波对该壁的入射角较小,导致回波强度减弱[4]。心肌纤维化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标志,CMR 作为非侵入性成像方法,常用于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在非缺血性心肌病中,心肌纤维化是导致延迟强化的主要原因,LGE 的成熟应用有助于临床对心肌纤维化程度的评估和干预方式的选择。LGE表现为肌壁内斑片状、条状强化影,强化区多发生在室壁肥厚区域,非肥厚区出现纤维化多提示疾病的进展阶段[5]。目前认为心肌纤维化是影响心肌电活动、诱发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病理基础,与心源性猝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6]。本组LGE 结果显示,2 例男性患者左室壁肥厚区域出现条状延迟强化,延迟强化位于心肌中间层。

CMR 在评价FHC 患者心肌的肥厚程度和病变部位、心肌纤维化方面有巨大价值,随着CMR 成像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熟,可为FHC 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更多可靠的参考依据,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猜你喜欢

肥厚型侧壁心肌病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中的双侧壁导坑法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柳钢6号高炉应对炉缸侧壁温度超高的护炉实践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家族聚集性明显的肥厚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诊断乳头肌肥厚型心肌病1例
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辨治体会
层合板上层建筑侧壁抗空爆性能研究
MRI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右心室整体功能变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