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1-07-13童银

当代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创序呼吸衰竭呼吸机

童银

(钟祥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湖北 荆门 431900)

肺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经飞沫传播入体而引发的特异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热、咳嗽、咳痰、咯血为典型征象,及时进行化学治疗可有效杀灭结核分枝杆菌,但若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则会导致病情加重,出现呼吸困难症状,重症患者甚至可能引发呼吸衰竭[1-2]。临床针对肺结核以抗结核药治疗为首选措施,而对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则需在抗结核基础上进行呼吸通气以改善患者呼吸状态,维持其正常机体功能[3]。有创通气是传统的机械通气方法,但有报道认为长时间通气会引发诸多并发症,影响治疗进度[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探讨采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各34例。参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9~76岁,平均(56.90±3.72)岁。病例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52~78岁,平均(57.52±3.36)岁。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包括祛痰、抗感染、支气管扩张、纠正电解质紊乱等,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抗结核药。参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先行气管插管,接入德国德尔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Evita4呼吸机,呼吸机模式设置为间歇指令通气,参数设置:潮气量,8~10 mL/kg;氧浓度,40%~100%;呼吸频率,10~20次/min;呼吸末正压,0.29~0.49 kPa。具体根据患者血气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设置,当患者可自主呼吸后,调整模式为压力支持模式,将压力降至5~7 cmH2O并持续8 h后拔管。病例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体征与症状,若体温<38℃,白细胞水平<10×109,肺啰音减小,胸片显示肺部浸润面积减小等征象出现,则提示患者进入肺部感染控制窗,拔除气管,调整呼吸机模式为无创通气模式,调整支持压力与呼气末正压,使患者动脉血压分压维持在65~90 mmHg,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45~60 mmHg,呼吸频率≤28次/min,在患者脱机前根据病情恢复状况调节压力水平。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包括气胸、咯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道损伤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病例组患者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 ventil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1 两组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total ventil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病例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wo groups[n(%)]

3 讨论

肺结核是多发于糖尿病、器官移植、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营养不良等人群中的肺部传染性疾病,该病患者以咳嗽、咳痰等非特异性症状为典型表现,伴有发热、纳差、消瘦等全身症状,随着疾病进展,患者支气管解剖结构改变,还可能引发呼吸困难,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5]。

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原则是在原发病控制上,辅以其他手段以保护患者重要脏器与组织,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6]。机械通气是改善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应注意的是,临床传统是采用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该方法可保证患者的正常通气量,协助患者调整呼吸状态,但长时间通气可能引发呼吸道损伤、呼吸机依赖等并发症,影响原发疾病治疗效果[7]。近年来,呼吸机性能逐渐改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疗法逐渐取代有创机械通气,成为首选的通气治疗手段[8]。有学者将该方法实际运用于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徐迎莉[9]报道指出无创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3.75%,远高于有创组患者的77.08%,且无创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更短。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促进病情康复。分析原因为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根据患者呼吸情况调整呼吸正压,满足患者对通气压力与通气形式的不同需求,促进肺泡通气,提高肺部氧合能力,从而缩短治疗时间[10-11]。同时,本研究中患者先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改善呼吸状态,待呼吸衰竭症状明显改善后再调整通气模式为无创通气,能避免长时间有创通气诱发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安全性较高[12]。

综上所述,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通气治疗可有效促进病情康复,缩减通气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创序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回顾性分析
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治疗高海拔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