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手术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疗效的比较①

2021-07-13张成祺裴济民徐顺利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摘除术椎间盘腰椎间盘

王 鑫,张成祺,裴济民,徐顺利

(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骨一科,河南 新乡 453000)

临床统计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门诊最为多见的疾患之一[1]。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造成神经根受压导致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目前,该类患者多数采用保守治疗,但部分患者的疗效较差,需采取手术治疗[2]。单纯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方法,该术式整体效果欠佳。随着微创技术完善,微创手术被广泛用于临床,并且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为此,本文就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开展研究,比较分析单纯髓核摘除术、微创手术的效果差异,旨在为该患者选出最为合理的手术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并分析2015-01~2017-12于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1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3],且术前经X线、CT及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存在手术指征;(3)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者(急性发病除外)。排除标准:(1)有腰椎手术史;(2)合并可能影响植骨愈合相关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肾功能不全等;(3)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4)脊柱发育畸形、伴有强直性脊柱炎、椎管狭窄等。根据随访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组(研究组)50例,年龄32~64岁,平均(40.5±5.4)岁,病程2.5~8年,平均(4.1±1.2)年,腰椎间盘突出位置为32例L3、18例S1。单纯髓核摘除减压组(对照组)65例,年龄34~64岁,平均(41.3±5.5)岁,病程3~8年,平均(4.3±1.1)年,腰椎间盘突出位置为34例L3、31例S1。经过统计学计分析,两组数据资料比较,具有均衡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俯卧位,常规消毒铺巾,C型臂X线机透视定位,后侧入路,在此基础上:(1)研究组:采用局部麻醉,在C型臂透视下,选择正侧位透视,明确手术节段、穿刺点,将导引穿刺针到达靶点,逐步下入工作导管,建立工作通道,放置椎间孔镜,在镜下观察组织结构,避开神经、血管,辨析韧带与纤维环与髓核,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出的椎间盘与硬膜囊和马尾神经之间的关系,进行椎间盘髓核染色或/和硬膜囊造影(用亚甲蓝和碘海醇混合比例1:4注入1~2mL,将髓核染为蓝色,便于观察突出物形态及摘除情况),边冲洗边观察,确认无误后,摘除突出的髓核或纤维环,若有神经根管狭窄,则需磨除部分骨质,进行减压,冲洗,缝合伤口。(2)对照组:后正中切口,长度约3~4cm,依次切开皮肤、筋膜、肌肉,从棘突一侧暴露病变节段,显露椎板及黄韧带,切开纤维环,显露神经根、椎间盘,直视下保护神经根,并摘除突出组织,解压神经根,留置引流管,缝合伤口。

术后处理,按医嘱予以抗生素、地塞米松、神经营养药物,随着病情恢复进程,嘱咐、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训练,逐渐过渡至腰背肌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

(1)围手术期参数:评价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2)腰椎JOA功能评分:于术前、术后3周、术后6周评价JOA评分,包括膀胱功能、日常生活动作、体征、自觉症状4个指标[4],评分越高,功能恢复越好;(3)改良MacNab疗效[5]:优: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良:临床症状及体征得以改善,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可:症状及体征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差:治疗前后无差别,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等无法正常进行;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4)复发率:随访6个月期间,统计且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参数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参数比较

2.2 两组腰椎JOA功能评分比较

组间术前JO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组间术后3周、术后6周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腰椎JOA功能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改良MacNab疗效比较

研究组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改良MacNab疗效比较[n(%)]

2.4 两组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复发率为16.00%(8/50),对照组复发率为4.62%(3/6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3.020,P=0.082)。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我国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改进,微创手术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中。结合部分临床实践研究调查,发现大部分患者对于微创手术具有较高的倾向性,且要求越来越高[6,7]。在多数脊柱外科微创手术中,主要采用微创通道与椎间孔镜,其应用较为普遍,且疗效较为肯定。

研究结果显示:微创手术比单纯髓核摘除术更有助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表现在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表示微创手术较单纯髓核摘除术效果优,可节省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3周、6周的JOA评分较对照组高,以及优良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4.62%,表示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比较,微创手术可有效保护机体组织,减少创伤,再加上无需切除椎板、韧带及肌肉,所以能够良好的保护神经、椎管组织,以维持腰椎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组术后复发率16.00%高于对照组4.62%,但无显著差异,考虑与微创手术操作复杂所致侧神经根管狭窄增加复发风险有关。为此,在实践工作中选择微创手术时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并结合患者实际病情,选择适合术式,以保证获取最佳治疗效果。总的来讲,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重在重建脊柱稳定性、解除髓核对患者神经组织的压迫。所以,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术式-单纯髓核摘除术可切除已退变髓核、松解受压神经,减小患者椎间盘内压力,保存椎间盘结构,缓解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但无法处理病变软骨终板,难以摘除全部髓核,残留髓核可刺激外周神经末梢,表现为疼痛,再加上该术式对组织创伤大,所以无法达到良好的预期目标。而微创手术因符合微创理念,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轻对软组织、背部肌肉的损伤,不易破坏脊柱稳定性,可有效恢复脊柱生理功能,所以除了满足患者治疗需求之外,还可有效保护血管、神经,改善病情、缓解疼痛,促进恢复,加之操作简便、费用相对较低,所以医生便于操作,而患者更易接受。

总之,微创手术整体效果较单纯髓核摘除术优,但容易增加术后复发风险。在实践工作中,应结合实际状况,选择合理术式。

猜你喜欢

摘除术椎间盘腰椎间盘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MRI特征及诊断准确性比较*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锻炼首选蛙泳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