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实施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①

2021-07-13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开腹肌瘤切口

鲁 希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119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临床高发良性肿瘤病症,发病率约为20%~26%,多发于30~50岁女性群体,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贫血、痛经、下腹坠胀等不适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患者发病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内分泌失调关联密切。临床治疗子宫肌瘤的方式主要包括药物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其中药物保守治疗方案疗效欠佳。传统的手术方案主要包括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前者手术创伤较大,后者尽管能够取得较好效果,但对于位置特殊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而言并不适用。微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临床手术中,腹腔镜在妇科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2,3]。因此为了选择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术方案,本文就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实施价值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01~2019-12搜集10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1)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4],超声检查提示为子宫肌瘤,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2)均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3)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子宫内膜异位症;(2)卵巢囊肿;(3)恶性肿瘤;(4)双侧卵巢异常、盆腔器官、妊娠器官等其他子宫病变;(5)术前使用过激素类药物治疗;(6)凝血功能障碍。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年龄22~47岁,平均(38.05±5.31)岁;子宫肌瘤类型包含壁间肌瘤25例,混合性肌瘤18例,浆膜下肌瘤4例,黏膜下肌瘤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47岁,平均(38.42±5.29)岁;子宫肌瘤类型包含壁间肌瘤27例,混合性肌瘤15例,浆膜下肌瘤6例,黏膜下肌瘤2例。上述数据保持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月经后第7d实施手术,全麻后协助患者调整至仰卧位,于腹部中央行切口操作,经腹探查子宫肌瘤大小、数目,阻断血供,逐一剔除病灶组织,冲洗术腔,逐层关闭腹腔,术毕。

观察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全麻,体位为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于脐下缘行2cm长的弧形切口,使用气腹针穿刺入腹向腹腔内输注CO2碳,建立气腹,维持腹腔内压力13~14mmHg,置入腹腔镜。选择麦氏点、反麦氏点,避开血管区域各行2个切口,置入手术器械,在腹腔镜辅助下观察子宫肌瘤方位、数目、形态,钝性剥离肌瘤包膜,剔除肌瘤,使用超声刀电凝止血,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盆腔,止血后缝合。两组术后均予以常规处理,诸如抗感染、缩宫素等。

1.3 观察指标

(1)记录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2)于术前3d、术后3个月空腹经肘静脉采血3mL,离心10min,3000r/min,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和促黄体生成素(LH)。(3)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手术时间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2.2 卵巢功能对比

两组术后的FSH、LH、E2水平与本组术前比较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术后观察组E2高于对照组,LH、FSH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卵巢功能对比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50,n(%)]

3 讨论

当前尽管采用药物保守方案能够缓解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出现病情复发问题,因此仍以手术方案作为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段。临床中传统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较大,延缓了患者术后恢复时间[5,6]。因此有必要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案。近年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作为一种新兴微创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手术情况更好,表明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案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分析后可知,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能够减小手术创伤,减轻手术操作对机体的损害,同时在腹腔镜的辅助下,帮助医师更加直观、清晰地观察腹腔内组织结构状态,掌握子宫肌瘤的方位、大小、形态,减轻手术操作对盆腔组织的伤害,促进了术后恢复。本文中两组患者术后的FSH、LH、E2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且术后观察组的E2高于对照组,FSH、LH低于对照组,卵巢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具有分泌雌激素、孕激素、类固醇激素、产生卵子等方面的功能,而FSH、E2、LH是反映女性卵巢功能的3种重要激素。临床中当卵泡遭到破坏或卵泡血供受阻时,会影响到机体卵巢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本文中两种治疗方案均会对患者的卵巢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主要表现为术后E2降低,FSH、LH代偿性升高,其中腹腔镜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程度更低。分析后发现,卵巢功能能够反映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周围组织的影响,而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可在保留子宫及其生理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手术创伤,从而减轻手术操作导致的人体应激反应,减少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本文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后可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均可有效清除病灶,其中传统开腹方案的手术切口较大,术中患者的脏器组织需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增加了感染风险。而应用腹腔镜手术能够在微创优势下,降低脏器暴露所引发的感染风险,并减少手术操作对邻近组织器官的损伤,避免术中出血的发生,从而减少切口疼痛、感染等并发症。结合本次实践内容发现,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下述优点:(1)手术创伤较小,加快了患者术后恢复进程;(2)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患者术后良好恢复;(3)能够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此外,为了保障手术治疗效果,还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除卵巢异常、盆腔器官、妊娠器官等子宫病变、凝血功能障碍等常规手术禁忌证外,还应排除肥胖等无法建立气腹的病例。

综上所述,对于子宫肌瘤患者,运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可减少手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猜你喜欢

开腹肌瘤切口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米非司酮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分析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